物理教學也應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物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物理閱讀能力是指學生通過閱讀物理資料,獲取物理知識,并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在近年的物理試題中,由于信息給予題的大量使用,對學生物理閱讀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物理閱讀能力也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要經(jīng)常強調(diào)做到一下幾點:

一、注意關鍵詞,在讀題時不僅要注意給出具體數(shù)字或字母的條件,對一些限制性語言、或?qū)︻}目中所涉及的物理變化的描述、對變化過程的界定等語言,諸如光滑、絕緣、恰好、緩慢、最終、至少等,更要注意推敲。例如這樣一題:用輕繩懸掛靜止的小球,在水平力F1的作用下,緩慢地從最低點P運動到點Q,F(xiàn)1做功W1;若用水平恒力F2作用下,小球也從P運動到點Q,F(xiàn)2做功W2,試比較W1、W2兩者大?該題在審題時關鍵就在于“水平力F1”“水平恒力F2”“緩慢”幾個詞的理解和思考。

二、畫好分析圖形,是審題的重要手段,它能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過程、確立物理量間的關系,把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分析圖可以是運動過程圖、受力分析圖、狀態(tài)變化圖,或是等效法、投影法等得到的示意圖。如帶電粒子在交變電場中的運動,宜用v-t圖分析帶電粒子做怎樣的運動;含有安培力的受力分析,宜選擇能把導體棒畫成“?”或“?”,由立體圖形轉(zhuǎn)變成平面圖建立受力分析圖。

三、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實際中的物理現(xiàn)象一般都很復雜,為了解決它,常常需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物理模型就是忽略次要因素的產(chǎn)物。如輕繩、輕桿、輕彈簧;理想氣體、理想電源、理想電表、理想變壓器;質(zhì)點、點電荷、檢驗電荷、檢驗電流元等,都是理想模型。對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通過審題分析,就是要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理想實驗也是物理學中一種特殊的科學思維方法,它是在系統(tǒng)的觀察與實驗的基礎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對實際過程做出更深入的邏輯分析和抽象的一種方法。如伽利略的斜面實驗和自由落體實驗,將跳高運動員的跳高過程抽象為質(zhì)點豎直上拋運動的理想運動過程。另外動量部分的“人船模型”、“子彈穿木塊模型”、“彈簧模型”等,在具體的解題過程中注意應用已有模型可以清晰思路、簡化過程。

四、重視過程,抓住要點。力學涉及到的過程有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平拋運動、圓周運動、機械振動等,還有碰撞和先變加速最終勻速過程(車啟);熱學中等溫、等壓、等容、絕熱變化等;電學中電容器的充放電,電磁振蕩等。以上的這些基本過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時的復習中都必須認真掌握每個過程的特點和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

五、注意過程中的瞬時問題。解這類問題時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物體受力突變的。對于理想剛性繩或剛性支持面 ,形變改變時可以不計時間,其彈力能突變。非理想剛性繩(如彈簧)的形變改變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彈力不能發(fā)生突變,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解瞬時加速度問題就應特別注意彈力能否特變。瞬時問題有時需利用動量觀點分析,往往要考慮能量變化。

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jié)合。在物理過程的定性分析的基礎上,應用合適的數(shù)學模型和公式,對問題進行定量分析。在分析過程中必須“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真正理解,才能夠靈活應用。分析綜合物理問題要進行“過程分析和狀態(tài)分析”。過程分析:研究對象的運動過程是什么,遵守什么規(guī)律,相關的物理量有哪些(受力情況、位移、時間、平均速度、功、沖量等);狀態(tài)分析:研究對象在某一狀態(tài)下的特點,以及相關的物理量(受力情況、速度、加速度、動量、動能等)。列出各自對應的數(shù)學方程,以便求解。

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多主動嘗試一些做法,來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其良好的審題習慣,看懂題是解決一切物理問題的前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94758.html

相關閱讀:物理高考試題的五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