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譯如何才能做到“字字落實,文從句順”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高考文言文翻譯如何才能做到“字字落實,文從句順”?

在歷年高考的文言文試題中,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都是必考的題目,一般是翻譯兩句,分值為5~6分。這一考點要求考生能夠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匯和語法來翻譯所提供的文言語句,做到文從字順,簡明規(guī)范,暢達流利。這是綜合性的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是檢查考生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知識梳理】

文言文翻譯,應堅持以直譯為主、直譯優(yōu)先的原則,確切地表達原文原意。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的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譯意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當然不管是直譯還是意譯,都要求做到“字字落實,文從句順”。

1.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廟號、謚號、書號、物名、政區(qū)名、典章制度、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有些文言詞語,比如發(fā)語詞或者起延緩語氣、湊足音節(jié)、倒裝句的標志作用的虛詞等無須譯出,翻譯時要刪掉。

3.在文言文中,常有一些省略句,翻譯時一定要根據(jù)上下文的文意,適當補充,待語意完整地翻譯出來。補全省略成分,對于得高分來說非常重要。

4.在翻譯時,古今意義不同的詞語,或詞的結構古今相同而意義卻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xiàn)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另外還有通假字,使動、意動等活用的詞語,也要注意替換。

5.文言文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裝句中的“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等,在翻譯時一般要進行調換,以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說法。

總之,文言文翻譯要注意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積累,要注意保留不變的字詞,刪除無用的虛詞,補充省略的部分,改換不同的詞語,調整倒裝的語序,這樣我們的文言文翻譯就能夠真正文從句順了。

【解題技法】

1.通讀語句、整體理解。這一步很重要,翻譯的第一步要從整體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題目就一個字一個字去摳,那樣會出現(xiàn)前后不照應、句意不通順等毛病,而且也容易走入死胡同。初讀句子,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這為下面推斷詞義打下基礎。

2.找得分點、發(fā)現(xiàn)“生詞”。這一步是關鍵,因為考翻譯的句子,一定有幾個得分點,突破這些點是解題成功的關鍵。遇見不理解的“生詞”可以用筆先把這些字圈出來,也可以借助考題提供的信息幫助解決:

①通過字形推知字義。如:縲紲,捆綁犯人的繩索。

②通過組詞來解釋詞義。即以文言本字為核心,多組幾個相關的詞。借助已知的成語(詞語)判斷詞義,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脛,不脛而走。

③通過上下文的聯(lián)系來推知詞義。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3.理清句式,調整語序。在很多情況下,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翻譯的重要得分點,如果沒有看清句式,翻譯出來的句子會出現(xiàn)結構混亂的現(xiàn)象,如果不能把特殊句式表達清晰,也是翻譯扣分的重要方面。所以,翻譯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把語序理順,適當調整。

4.草擬底稿,抄寫清晰。翻譯時,一些比較難的句子,可以先打個草稿,等到答案確定以后再認真謄寫到試卷上,這樣既可以保證答案的思路清晰,又可以保持卷面整潔。

總之,做翻譯題的時候,要先有踩點得分的意識,要洞悉命題者考查的意圖,要抓住翻譯的兩個關鍵點:一是關鍵詞,二是特殊句,采用優(yōu)先直譯的原則,力爭做到字字落實,文從句順,這樣,我們就能從容應對高考的文言文翻譯了。

附錄:

文言文句子翻譯歌

熟讀全文,領會文意;扣住詞語,字字落實。

切勿漏譯,準確第一;單音詞語,雙音換替。

國年官地,保留不譯;遇有省略,補充完畢。

調整詞序,刪去無義;修辭用典,輔以意譯。

推斷詞義,前后聯(lián)系;字詞句篇,連成一氣。

帶回原文,檢查仔細;通達順暢,考試優(yōu)異。

【高考真題】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卷第20題:把下列句子解釋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攝。

(2)比還,謁周舍,再拜引咎。

【解析】(1)題的得分點是定語后置,翻譯時必須把語序調整好才行,實詞“疾”、“攝”需要解釋到位,方可得3分。(2)題的得分點是“比”、“謁”、“引”三個詞語,三個字的解釋不可遺漏。

參考答案:(6分)(1)有憎恨沈周的鄉(xiāng)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畫工的名單),于是(他)被傳喚(去畫壁)。(2)等到回來,(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訪,叩拜兩次,主動承擔過失。

2019年上海春季高考卷第19題: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6分)

(1)后訛為“癡”,殊失忠厚氣象。

(2)讀無所成,猶勝腐爛篋箱,旋致蠹書之變。

【解析】細解:第一步看句式,第(1)題是省略句,翻譯時要補出省略成分,后把“?”訛為“癡”。第(2)題省略了兩個介詞“于”,“猶勝(于)腐爛(于)篋箱”;還有被動,“蠹”,被蟲蛀。第二步再看有無專有名詞,如“篋箱”,都是盛書的箱子,一般不譯。第三步看有沒有生冷的實詞以及此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如“訛”,錯訛;“致”,招致。第四步再根據(jù)虛詞研究語氣,如“殊”、“猶”、“旋”。最后再看是否有需要意譯的詞句,如“蠹書之變”,直譯為“被蟲蛀的變故”,答案譯為:被蟲蛀。

【參考答案】(6分)(1)后來(把“?”)錯成“癡”,就很失厚道的意味。(“訛”、“殊”、“氣象”各1分)(2)即使讀書沒有什么成就,也要比讓書爛在書箱里,很快招來被蟲蛀壞的后果要好。(“成”、省略介詞“于”、“旋”各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96955.html

相關閱讀:特級教師送來臨考前語文“臨門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