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兆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朗讀在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強朗讀訓練是十分重要的。
要深入扎實地進行朗讀訓練,就必須把朗讀訓練貫穿到整個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騰出更多的時間來訓練朗讀。那么,如何根據不同的課文類型,由淺入深地進行朗讀訓練呢?具體可采用如下幾種方法。
一、節(jié)奏劃分法
朗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得準確,讀得準確不僅要求讀準字音,不漏字,不添字,更重要的是讀準節(jié)奏,即不讀破詞,把握好詞句間、句段間的停頓。我在教學中采用節(jié)奏劃分法幫助學生讀準節(jié)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教學《古井》最后一自然段時,我是這樣劃分節(jié)奏的:“多好的古井哪,它/不僅為鄉(xiāng)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xiāng)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怎樣做人!边@樣一劃分,朗讀素質最差的學生也不會讀破詞了。經常進行節(jié)奏感的訓練,能使學生讀得準確,增強語感,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比較辨析法
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讓他們掌握一些朗讀技巧有一定難度,這時可采用比較辨析的方法,幫助學生讀好課文。也就是教師對同一語句或句段采取兩種截然不同的讀法,讓學生比較辨析,領會朗讀中語氣、聲調、速度的微妙變化,這樣,學生就能較好地模仿教師的讀法,逐步學會并運用朗讀技巧。如在指導學生朗讀《盧溝橋的獅子》第二自然段時,我先用平淡的語氣讀這一段,再用充滿感情的語氣讀這一段,學生馬上就指出第二遍讀得好,這時我讓學生模仿我的讀法讀一讀,果然,學生讀得很好。
三、分角色朗讀指導法
課文中的一些人物對話,不僅表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身份,而且是人物品格的自然流露。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品味不同身份、不同品格人物的語言特色。如指導朗讀《半截蠟燭》一文的人物對話時,我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一想:1.要怎樣讀?2.要讀出什么語氣?3.用什么語氣讀能表現(xiàn)出人物當時的心理?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樣,學生就能根據不同的人物身份,用輕松帶有禮貌的語調讀出伯諾德夫人的從容鎮(zhèn)定、機智勇敢;用帶有“嬌聲”和禮貌的語調讀出杰奎琳的機靈、聰慧;用由快到慢的語速讀出杰克由焦急到鎮(zhèn)定的心理……由于學生進入了角色,把情感完全沉浸到了課文中,所以朗讀效果相當好。
四、抓重點詞句指導法
課文中有一些重點詞句,對朗讀和理解句意都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如朗讀《魚游到了紙上》中的“‘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边@一句時,我先讓學生思考:1.小女孩因為什么事感到驚奇?2.驚奇說明了什么?這樣,學生就不難體會聾啞青年畫魚畫得相當好,如同活的一般,同時體會到畫得這么好很不容易,要有高超的畫技,是長期勤奮專注的結果。這時我讓學生用驚奇的語氣讀一讀,結果,學生既讀得好,又理解了句意。
五、激發(fā)感情指導法
感情朗讀是朗讀訓練的重點和難點,它要求教師首先要有感情投入,并創(chuàng)設一定的氣氛把學生的情感帶入課文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當學生產生表達感情的欲望而又有困難時,教師再因勢利導,給予點撥,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教師先出示桂林山水的畫面,然后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文中的情境,再用悠揚舒緩的音樂渲染情境,調動學生的審美感官,把學生帶入作者描繪的美景之中,使他們體會到桂林山水的美。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要求學生用贊嘆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由于教師的感情深深地感染了學生,學生很快就融入到了課文中,自然就讀出了贊美的感情。而讀出感情,正是理解的升華。
總之,朗讀訓練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我們重視朗讀訓練,語文教學的效果將隨著學生朗讀素質的提高而不斷提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99038.html
相關閱讀:最后一個月語文復習仍有提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