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五基礎知識點[1]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一單元 小說
1.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注音
庇?(bì) 玷辱(diàn) 央浼(měi) 酒饌(zhuàn) 尷尬(gān gà) 絮煩(xù fán) 倉廒(áo) 赍發(fā)(jī) 恁(nân) 掇(duō) 搠(shuî) 剜(wān)
◆古今異義
(1)少刻便知。 古義:一會兒。今義:此詞已消亡。
(2)只顧將來。 古義:拿。今義:將要。
(3)不見消耗。 古義:消息。今義:因使用或受損而漸漸減少。
(4)好歹結果他性命。 古義:結束,了結。今義:長出果實或事物發(fā)展到最后狀態(tài)。
(5)這兩人來得不尷尬。 古義:鬼鬼祟祟,不正派。今義: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6)這個差使又好似天王堂。 古義:勝過。今義:好像。
(7)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古義:冒犯;制造。今義:討厭;惹事。
(8)但有衣服,便拿來家里漿洗縫補。 古義:只要。今義:轉折連詞。
(9)不時間送湯送水來營里與林沖吃。 古義:時時;給。今義:此詞已消亡;和。 ◆文化常識
施耐庵,中國元末明初作家。相傳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nóng)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并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zhàn)爭;后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后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nóng)民起義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
2.裝在套子里的人
◆注音
規(guī)矩(jŭ) 祈禱(qí dǎo) 讒言(chán) 慫恿(sǒng yǒng)
譏誚(jī qiào) 周濟(jì) 陶冶(táo yě) 轄制(xiá)
難堪(nán kān) 漆黑(qī)
◆文化常識
契訶夫,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祖父是贖身農(nóng)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chǎn),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只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xù)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yī)學系。1884年畢業(yè)后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y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良好影響。1904年6月,契訶夫因肺炎病情惡化,前往德國的溫泉療養(yǎng)地黑森林的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 齊名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短篇小說有《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等。
3.邊城
◆注音
蘸水(zhàn) 悖時(bâi) 氽水(tǔn) 泅水(qiú) 踹水(chuài) 喧闐(tián) 蚱蜢(zhà měng) 泱泱(yāng) 角隅(yú) 睥睨(pì nì) 歇憩(qì) 眺望(tiào) 儺神(nuï) 棕櫚(zōng lǘ) 汆(cuān汆湯) ◆文化常識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縣人,漢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統(tǒng),F(xiàn)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qū),1924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抗戰(zhàn)爆發(fā)后到西南聯(lián)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東大學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第二單元 古代抒情散文
◆注音。
幼稚(zhì) 稔(rěn)蕪(wú)奚(xī) 惆悵(chïu chàng) 諫(jiàn) 輕? (yáng)瞻(zhān)衡宇 載(zài)欣載奔 盈樽(zūn) 壺觴(shāng) 酌(zhuï) 眄(miǎn)矯(jiǎo)首 出岫(xiù) 翳翳(yìyì) 盤桓( huán) 曷(hã) 西疇(chïu) 棹(zhào) 壑(hâ) 崎嶇(qíqū) 曷(hã) 耘耔(zǐ) 沮(jǔ)喪 惡(ě)心
翼軫(zhěn) 甌越(ōu)下榻(tà) 臺隍(huán?) ?戟遙臨 (qǐ jǐ) 懿范( yì)?帷(chān)勝餞(jiàn) 潦水盡(lǎo)儼(yán) 驂?(cānfēi)鶴。╰īn?)鳧渚(zhǔ) 披繡闥(tà ) 俯雕甍(mãn?) 紆(yū) 孤鶩(wù) 彭蠡(lǐ) 逸興遄飛 (chuán ) 睢園(suī)睇眄(dì miǎn

1234567下一頁

)帝閽(dì hūn)多舛(chuǎn)涸轍(hã) 北海雖賒(shē) 虢州(?uï) 愨(quâ) 簪笏(zān hù) 叨陪(tāo)捧袂 (mâi )桑梓(zǐ)
北冥(mín?) 鯤(kūn) 遷徙(xǐ) 齊諧(xiã) 摶(tuán) 夭閼(yāo â) 蜩(tiáo) 決(xuâ)起而飛 榆枋(fān?) 舂(chōn?)糧 小知(zhì)朝菌(zhāo) 晦朔(shuî)蟪蛄(huì ?ū) 大椿(chūn) 斥?(chì yàn) 萬仞(rân) 蓬蒿(hāo) 知(zhì)效一官 數(shù)數(shù)(shuî shuî)然 泠(lín?)然 惡(wū)乎待哉 星宿(xiù) 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行(xíng )年四歲 門衰祚(zuî)。╞ï)
煢煢(qiïn?qiïn?)孑(jiã)立 床蓐(rù) 洗馬(xiǎn) 猥(wěi)以微賤 隕(yǔn)首 責臣逋(bū)慢 日篤(dǔ )過蒙拔擢(zhuï) 寵命優(yōu)渥(wî ) 盤桓(huán) 氣息奄奄(yǎn)(yǎn) 更(gēng)相為命
4、歸去來兮辭知識點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
詞類活用: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后“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眄庭柯以怡顏(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
一詞多義:





而 --因事順心(心愿) 既自以心為形役(內(nèi)心) --問征夫以前路(名詞) 樂夫天命復奚疑(助詞) --故便求之(所以)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故交,朋友)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 求之靡途(代“為長吏”,代詞) 四方之事(助詞“的”) --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 樂夫天命復奚疑(什么) --門雖設而常關(表轉折)覺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鳥倦飛而知還(邊承接)
古今異義:
(1)于時風波未靜 風波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 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 尋
古義:不久。 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義:內(nèi)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義: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tǒng)關系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 幼稚
古義:小孩。 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悵然慷慨 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于西疇 有事
古義:指耕種之事。 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 倒裝句
(1)復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把汕蟆奔础扒笱伞,追求什么)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昂沃奔础爸巍,到哪里去)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介賓結構后置)
(4)將有事于西疇(介賓結構后置)
(5)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后置,“以春及告余”)
(6)樂夫天命復奚疑(賓語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駿奔(省略主語“余”)
(2)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于”)
(3)稚子候門(省略“于”,正常語序應為:稚子于門候)
4 被動句
(1)遂見用于小邑(見,被) (2)以心為形役(為,被)
介詞“以”
《歸去來兮辭》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這些句子中的“以”有時作介詞,有時作連詞。辨清楚這些“以”到底是介詞還是連詞,對以后的學習和做題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詞性和含義(作用)。
1、既自以心為形役(介詞,把)
2、舟遙遙以輕?(連詞,表修飾)3、問征夫以前路(介詞,往)
4、引壺觴以

1234567下一頁

自酌(介詞,表承接)
5、云無心以出岫(連詞,表修飾)
6、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介詞,把)
7、請息交以絕游(連詞,表并列)
8、樂琴書以消憂(連詞,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榮(連詞,表修飾)
幾點規(guī)律:
1、“以”作介詞時,后邊往往跟著一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而且它常常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這個介賓短語又常常作后置的狀語。
2、“以”作連詞時,表關聯(lián)作用,也就是說,它有連接前后項的作用,而前后項或者是動詞,或者是形容詞,很少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即便是,也不是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的。更為重要的是,“以”作連詞時,作用相當于“而”。也就是說,用作連詞的“以”可以用“而”替換。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詞還是連詞,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一看“以”后邊是不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它是不是與后邊的名詞或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而且是不是作狀語的(在文言中“以”常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作后置狀語)。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換。如果能,它就是連詞;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詞。上例中的“既自以心為形役”“問征夫以前路”“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又都是作狀語的(其中后兩句是狀語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換,因而判定它們都是介詞。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連接的都是形容詞或動詞,又都能用“而”替換,所以是連詞無疑。
三、分析兩個特別的倒裝句式
1、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2、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
由于詩歌表情達意和句式平仄對應等方面的需要,詩歌中有些語句常常打亂正常語序,文中這兩個句子就是這樣的。在講課時,由我提出這個疑問來,讓學生自己探尋它們到底是什么樣的倒裝句式,很有意思。
第一個句子是因果關系的倒裝句,因而在譯文時應譯為:“(我的)門雖然有設,卻常常關閉著,(因而,我)每天在園中走一走,自成一種樂趣!钡诙䝼句子是定語前置的倒裝句,所以在譯文時,要譯為“既要探尋幽深曲折的溝壑,又要經(jīng)過高低不平的山丘!
5、滕王閣序知識點整理
1、注意下列括號內(nèi)的詞語的意義。
地(接)衡廬(接壤。) (極)娛游于暇日(盡情。) 所(賴)君子見機(依賴。) 今茲(捧袂)(舉起雙袖,表示恭敬的姿勢。) 等終軍之(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 處(涸轍)以猶歡(比喻困厄的處境。) (三秋)(古人稱七、八、九月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蘭亭(已)矣(過去。)
2,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書序是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或評價性文字,如南朝梁蕭統(tǒng)的《〈文選〉序》。贈序,是指親友間以作文相贈,表達惜別、祝愿、勸勉之意,如韓愈《送李愿歸盤古序》,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時,常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這樣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蘭亭集序》。本文是餞別序,即臨別贈言,屬于贈序類的文章。
3,駢文,是魏晉后產(chǎn)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駢體文的表達方式與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語言上有三方面的特點:第一是語句方面的特點,即駢偶和“四六”;第二是語音方面的特點,即平仄相對;第三是用詞方面的特點,即用典和藻飾。(一)、重點字詞
1、枕:臺隍枕夷夏之交(動詞,倚,據(jù)) 2、維:時維九月(介詞,在)
3、序:序?qū)偃铮~,時序) 4、上:儼驂?于上路(形容詞,高)
5、披、闥:披繡闥(開,小門) 6、曠:山原曠其盈視(形容詞,遠)
7、浦:聲斷衡陽之浦(名詞,水濱) 8、甫:遙襟甫暢(副詞,剛,頓時)
9、遄:逸興遄飛(副詞,迅速) 10、凌:氣凌彭澤之樽(動詞,超過)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詞,遠) 12、數(shù):識盈虛之有數(shù)(名詞,定數(shù))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詞,乖違,不順) 14、疏、引:恭疏短引(書寫,撰寫;序)
15、賦:一言均賦(動詞,鋪陳)
(二)、一詞多義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詞,舊)
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連詞,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問之(副詞,特意)
④既克,公問其故(名詞,原因)
2、盡:
①賓主盡東南之美(副詞,全,都)
②潦水盡而寒潭清(動詞,沒,干涸)
③則智者盡其謀(動詞,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歸盡(動詞,完,盡頭)
3、屬:
①時維九月,序?qū)偃铮▌釉~,是,屬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名詞,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屬(動詞,在,掌管)
4、即:
①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動詞,依附)1234567下一頁

R>②胡天八月即飛雪(副詞,就)
③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連詞,則,就)
5、引:
①控蠻荊而引甌越(動詞,連接)
②恭疏短引(名詞,序)
③司馬懿引二十萬軍(動詞,帶領)
④引次江北(動詞,后退,退卻)
6、窮:
①窮島嶼之縈回(動詞,窮盡)
②窮且益堅(名詞,困厄,處境困難)
③日暮途窮(動詞,阻塞不通)
④不忍窮竟其事(動詞,窮究,追究到底)
7、數(shù):
A、shù
①識盈虛之有數(shù)(名詞,定數(shù)) ②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名詞,數(shù)量)
③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名詞,技術)
B、shǔ
數(shù)呂師孟叔侄為逆(動詞,數(shù)落,列舉罪狀)
C、shuî
而公子親數(shù)存之(副詞,屢次)8、趨:
①他日趨庭(動詞,快走) ②入而徐趨(動詞,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趨末(動詞,趨向,奔向) ④使者馳傳督趨(動詞,通“促”,催促) ⑤趨令銷。ǜ痹~,通“促”,趕快)
9、且:
①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連詞,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詞,將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副詞,姑且,暫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哉(連詞,尚且) ⑤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副詞,將要)
10、矣:
①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語氣詞,相當于“了”)
②前人之述備矣(語氣詞,相當于“了”)
③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語氣詞,表示疑問)
三、詞類活用
1、襟、帶:襟三江而帶五湖(意動用法,以„„為襟,以„„為帶)
2、下:徐孺下陳蕃之榻(使動用法,使„„放下來)
3、騰、起:騰蛟起鳳(使動用法,使„„騰空,使„„起舞)
4、屈:屈賈誼于長沙(使動用法,使„„受委屈)
5、竄:竄梁鴻于海曲(使動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名作狀,像流星一樣)
7、目: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名作動,看,望)
8、盡:賓主盡東南之美(副作動,都包括)
9、美:賓主盡東南之美(形作名,才。
四、句式
1、物(有)華天(有)寶(省略句) 2、十旬休假,勝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漁舟唱(于)晚,響窮彭蠡之濱(省略句) 4、所賴君子安(于)貧(省略句)
5、童子何知(賓語前置) 6、纖歌凝而白云遏(被動句)
7、懷帝閽而不見(被動句) 8、儼驂?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介詞結構后置)
9、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介賓結構后置)
五、成語
漁舟唱晚 雁陣驚寒 萍水相逢 興盡悲來 高朋滿座
命運多舛 達人知命 天高地迥 人杰地靈 老當益壯
6、逍遙游文言知識
1.通假字
(1) 三餐而反(返) (2) 小知不及大知(智)
(3) 此小大之辯也(辨) (4) 而御六氣之辯(變)
(5) 而征一國者(耐) (6) 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7) 北冥有魚(溟) ⑻ 已??矣
培,通憑 范例講解:而后乃今培風
2.重點詞語
范例講解:怒而飛(振翅奮飛)
范例講解:風斯在下矣:(風就在下面了)
范例講解:莫之天閼(沒有阻礙)
范例講解:槍榆枋而止(碰到樹木就停下來)
范例講解: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罷了)范例講解:知效一官(才能勝任一官之職)
范例講解:行比一鄉(xiāng)(善行能聯(lián)合一鄉(xiāng)之人)
范例講解:乘天地之正(順應天地萬物之性)
Wū:何 范例講解:惡乎待哉(憑借什么呢)
3.詞類活用。
1.名詞用如動詞 范例講解:而后乃今將圖南(南:向南飛)
2.使動用法 范例講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來)
3.形容詞作名詞 范例講解:鯤之大(大:龐大的體形)志怪(怪:怪異之事)
4.古今異義。
范例講解: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范例講解:南冥者,天池也
范例講解:野馬也,塵埃也
范例講解:腹猶果然
范例講解: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范例講解: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范例講解:怒而飛,通常的用法是氣憤之意。
范例講解:不過數(shù)仞而下的意思,現(xiàn)代漢語是轉折連詞。
5.特殊句式

②奚以九萬里而南為 ③之二蟲又何知(疑問
奚以„„為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哪用得著高飛九萬里再往南去呢?
6.一

1234567下一頁

詞多義,結合課后練習三。
(1)志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志向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訓儉示康》立志
《齊諧》者,志怪者也《逍遙游》記述、記載
博聞強志《屈原列傳》記住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桃花源記》標記、做標記
(2)名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逍遙游》名稱、名字
名之者誰《醉翁亭記》命名、起名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逍遙游》聲名
人雖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說出、指出
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nèi)懷猶豫之計《赤壁之戰(zhàn)》名義
(3)圖
而后乃今將圖南《逍遙游》圖謀
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地圖
如有離違,宜別圖之《赤壁之戰(zhàn)》謀劃、籌劃
乃強起扶杖,執(zhí)圖諧寺后《促織》圖畫
無使滋蔓,蔓難圖也《鄭伯克段于鄢》謀取、設法對付
(4)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逍遙游》放上、安放 鄭人有且置履者《鄭人買履》購置、添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鴻門宴》放棄、放下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王忠肅公翱事》擺、設(5)窮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逍遙游》盡、止
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訓儉示康》生活困難
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走到頭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孟子?盡心上》不得志,與“達”相對
(6)以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
(7)其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副詞,表示揣測,相當于“是„„還是„„”

③難道(其真無馬邪)
⑤還是(吾其還也)
(8)且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再說
②況且(且爾言過矣)
④暫且(縣官且順群臣言)

⑥彼且奚適也,將要
⑧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將近)
(9)乃 而后乃今培風,才

②只,僅僅(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⑤與“無”連用,表示推測(無乃爾是過與)

(10)時 時則不至,有時

②隔一段時間,有時候(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④時運,時機(時不利兮騅不逝)

⑥當時,那時(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

(10)知 小知不及大知,同智,智慧

②知識,見解(孰為汝多知乎)

④知己(悲歌辭舊愛,銜淚覓新知)

(11)修 未有知其修者,長

②修建(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④高(鄒忌修八尺有余)
(12)比 行比一鄉(xiāng),聯(lián)合

②挨著(天涯若比鄰)
第8 / 12頁
④勾結(朋比為奸)

⑥等同(與天地兮比壽)。
(13)數(shù) 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 (拼命追求

)
②多次,屢次(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④數(shù)目(愿得補黑衣之數(shù))

(14)樹 雖然,猶有未樹也,樹立,動詞
②培養(yǎng)(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③樹木(中有雜樹)
(15)善 泠然善也,高遠
②擅長(京中善口技者)

(16)斯 (這)

(17)之
獨立性

7、陳情表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險釁:臣以險釁(艱難禍患,指命運不濟) 2、見背:慈父見背(背棄我,指死亡)
3、奪:舅奪母志(改變) 4、祚:門衰祚(zuî)。ǜ7郑
5、鮮:終鮮兄弟(本指少,這里是沒有) 6、吊: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嬰:而劉夙嬰疾。ɡp繞) 8、廢:未曾廢離(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舉) 10、尋:尋蒙國恩(不久)
11、篤:則劉病日篤(病重) 12、拔擢: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ï)(提升)
13、區(qū)區(qū):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4、聽:聽臣微志(聽任,準許)
二、 一詞多義
1、行:①行年四歲(動詞,經(jīng)歷) ②九歲不行(動詞,走路)
2、矜:①猶蒙矜育(動詞,憐惜) ②不矜名節(jié)(動詞,自夸)
③愿陛下矜憫愚誠(動詞,憐憫)
3、至:①至微至陋(副詞,極其) ②無以至今日(動詞,到達)
4、以:①臣以險釁(連詞,因為)②臣以供養(yǎng)無主(連詞,因為)
③謹拜表以聞(連詞,相當于“而”) ④猥以微賤(介詞,憑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⑥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5、見:①慈父見背(代詞,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見明知(動詞,看見)1234567下一頁

R>6、親:①躬親撫養(yǎng)(代詞,親自)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名詞,親戚)
第9 / 12頁
7、日:①日薄西山(名詞,太陽) ②報養(yǎng)劉之日短(名詞,日子)
8、當:①當侍東宮(動詞,任,充當) ②死當結草(副詞,應當)
9、薄:①日薄西山(動詞,迫近) ②門衰祚。ㄐ稳菰~,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動詞,授官) ②謹拜表以聞(動詞,奉上)
11、于:①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介詞,比)②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介詞,給)
12、夙:①夙遭閔兇(名詞,很早,幼年)②夙夜憂嘆(名詞,早晨)
13. 之 ①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憧。助詞。
②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14. 終 (1)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與“既”配合,起并列聯(lián)合作用,相當干“又”,連詞。
(2)無以終余年。 結束,度完,動詞。
(3)愿乞終養(yǎng)。 終了,動詞。
15. 命 (1)辭不赴命。 任命,名詞。 (2)人命危淺。 生命、性命,名詞。
(3)更相為命。 生活、生存,名詞。
三、 詞類活用
1、躬親:躬親撫養(yǎng)(名作狀,親自) 2、日:則病日篤(名作狀,一天天地)
3、閔兇:夙遭閔兇(形作名,憂患兇喪這事) 4、微賤:猥以微賤(形作名,卑微低賤的身份)
5、誠:愿陛下矜憫愚誠(形作名,誠心) 6、終:無以終余年(動詞使動,使„„結束)
7、卒:保卒余年(動詞使動,使„„終了) 8、遠,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形作動,遠行)
9、進退: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動作名,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10、聞:謹拜表以聞(動詞使動,使„„知道)
四、 古今異義的詞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義:到。②今義:程度副詞)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義:成人自立。②今義:創(chuàng)立)
3、不行:九歲不行(①古義:不能走路。②今義: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榮舉臣秀才(①古義:優(yōu)秀人才。②今義:科舉考試中最低一級考中者)
5、告訴:則告訴不許(①古義:申訴。 ②今義:讓別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義:辛酸苦楚。 ②今義:身心勞苦)
五、 句式
1、急于星火(介詞結構后置)
2、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判斷句)
3、謹拜表以聞(陛下)(省略句)
4、且劉夙嬰疾病 (被動句)
8.咬文嚼字
◆注音
錙銖(zīzhū) 沒鏃(zú) 岑(cãn)寂 尺牘(dú) 付梓(zǐ) 剝啄(zhuï) 垂涎(xián)
◆文化常識
朱光潛(1897~1986),中國美學家。安徽桐城人。青年時期在桐城中學學習,后就讀香港大學文學院。先后留學英國愛、法國,獲文學碩士、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先后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任教。并任中華全國美學學會名譽會長。主要編著有 《文藝心理學》、《悲劇心理學》、《談美》、《西方美學史》、《談美書簡》等,并翻譯了《歌德談話錄》、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萊辛的《拉奧孔》、黑格爾的《美學》等。
第10 / 12頁
9.說“木葉”
◆注音
砧(zhēn) 筌(quán) 皋(gāo) 褒(bāo) 裊(niǎo) 惲(yùn) 浦(pǔ) 錠(dìng) 灼(zhuï)
◆文化常識
林庚,1928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是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0年轉入清華大學中文系。林庚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杰出詩人,1933年出版第一本自由體詩集《夜》。此后陸續(xù)出版《春野與窗》《林庚詩選》等詩集和詩、論合編的《問路集》及詩性哲理隨筆《空間的馳想》。
10.談中國詩
◆注音
咻咻(xiū) 輕鳶(yuān) 譬如(pì) 顰蹙(pín cù) 叫囂(xiāo) 睿智(ruì) 梵文(fàn) 一蹴而就(cù)
◆文化常識
錢鐘書(1910?1998),文學史家,作家,1935年,與楊絳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倫留學,獲博士學位。之后隨楊絳先生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193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有文論《談藝錄》、《管錐編》、作品集《人獸鬼》、小說《圍城》等。
11.中國建筑的特征
◆注音
廂房(xiāng) 墁地(màn) 檁條(lǐn) 榫子(sǔn)
穹。╭iïng) 軒(xuān) 柁墩(tuï)
12.作為生物的社會
◆注音
銜起(xián) 蟻冢(z

1234567下一頁

hǒng) 鱒魚(zūn) 鯡魚(fēi) 毗鄰(pí) 梭子(suō) 迄今(qì)
13.宇宙的未來
◆注音
坍縮(tān) 詛咒(zǔ) 逾越(yú) 倚重(yǐ) 崩潰(kuì) 迄今(qì) 耶穌(sū) 恍惚(huǎng) 關隘(ài) 溢出(yì) 沮喪(jǔ)
◆名句默寫
1、 ,控蠻荊而引甌越。
2、 ,眄庭柯以怡顏。 ,審容膝之易安。
3、 ,亦崎嶇而經(jīng)丘。
4、懷良辰以孤往, 。
5、都督閻公之雅望, ; ,?帷暫駐。
6、 ,撫孤松而盤桓。
7、 ,煙光凝而暮山紫。
8、悅親戚之情話, 。
9、 ,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 。
10、 ,泉涓涓而始流。
11、 , ;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12、雄州霧列, 。
13、 ,臨清流而賦詩。
14、 ,上出重霄; ,下臨無地。
15、曷不委心任去留? ?
第11 / 12頁
16、策扶老以流憩, 。
17、閭閻撲地, ; ,青雀黃龍之軸。
18、聊乘化以歸盡, !
19、 , ;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20、物華天寶, ; , 。
21、 ,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 。
22、 ,賓主盡東南之美。
23、漁舟唱晚, ; ,聲斷衡陽之浦。
24、 ,沐浴清化。
25、披繡闥, ,山原曠其盈視, 。
26、 ,秋水共長天一色。
27、是以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 。
28、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
29、野馬也, , 。
30、北冥有魚,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 。
31、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 。
32、是鳥也, ,??南冥者,天池也。
33、《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3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則膠, 。35、風之積也不厚, 。
36、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
37、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 ,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
38、適莽蒼者,三餐而反, ;適百里者, ;適千里者, 。 !
39、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40、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 , 。
41、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 , ,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42、但以劉日薄西山, , , 。
43、臣無祖母, ;祖母無臣, 。
44、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
45、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
46、酌貪泉而覺爽, 。
47、詔書切峻, 。 ,催臣上道; , 。

7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300993.html

相關閱讀:高分經(jīng)驗:高考語文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