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人》閱讀答案及翻譯——高中
慎人
①功名大立,天也。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堯,天也;舜耕于歷山,陶于河濱,釣于雷澤,天下說之,秀士從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禹周于天下,以求賢者,事利黔首,水潦川澤之湛滯壅塞可通者,禹盡為之,人也。夫湯遇桀,武遇紂,天也;湯、武修身積善為義,以憂苦于民,人也。
②舜之耕漁,其賢不肖與為天子同。其未遇時也,以其徒屬掘地財,取水利,編蒲葦,結(jié)罘網(wǎng),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凍餒之患。其遇時也,登為天子,賢士歸之,萬民譽之,丈夫女子,振振殷殷,無不戴說。……
③百里奚之未遇時也,亡虢而虜晉,飯牛于秦,傳鬻以五羊之皮。公孫枝得而說之,獻諸繆公,三日,請屬事焉?姽唬“買之五羊之皮而屬事焉,無乃為天下笑乎?”公孫枝對曰:“信賢而任之,君之明也;讓賢而下之,臣之忠也。君為明君,臣為忠臣。彼信賢,境內(nèi)將服,敵國且畏,夫誰暇笑哉?”繆公遂用之。謀無不當,舉必有功,非加賢也。使百里奚雖賢,無得繆公,必無此名矣。今焉知世之無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務博也。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
22.根據(jù)文意,題目“慎人”的含義是。(1分)
23.對“其賢不肖與為天子同”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舜作為賢者和不肖之人與天子完全一致。
B.舜的才能其實與他人沒有什么不同之處。
C.舜的賢與不肖和后來做天子時是一樣的。
D.舜很圣明,這不像他后來做天子時那樣。
24.把下列語句組織起來填入第②段省略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2分)
⑴所以見盡有之也。
⑵舜自為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⑶時使然也。
⑷盡有之,賢非加也;盡無之,賢非損也。
A.⑴⑷⑶⑵ B.⑵⑴⑷⑶
C.⑶⑵⑴⑷ D.⑷⑵⑴⑶
25.公孫枝認為繆公不會“為天下笑”的理由是。( 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26.簡析本文舉例論證的特點。(4分)
參考答案:
22.認真地(或慎重地)對待人的努力(或主觀上的努力)。(1分)
23.C(2分)
24.B(2分)
25.任用百里奚是君主英明、臣子忠誠的表現(xiàn);百里奚若真有賢德,國內(nèi)將會順服、敵國將會畏懼(3分)
26.⑴本文舉例豐富,列舉的舜、禹、湯、武、繆(穆)公,或天子,或五霸之一,有權威性、說服力:人杰尚且如此,何況凡人?⑵例子雖多但并不堆砌,從不同方面論證了人為努力的重要性。(4分)
【參考譯文】
能建立大的功名,要靠天意。因為這個緣故,就不慎重對待人的主觀努力,是不行的。舜遇到堯那樣的明君,是天意;舜在歷山種地,在黃河邊制作陶器,在雷澤釣魚,天下人很喜歡他,杰出的人士都跟隨著他,這是人為努力的結(jié)果。禹遇到舜那樣的明君,是天意;禹周游天下尋求賢德之人,做對百姓有利的事情,那些淤積阻塞的積水河流湖泊,凡是可以疏通的,禹全都疏通了,這些就是個人的努力。湯遇上桀那樣的暴君,武王遇上紂那樣的暴君,是天意;湯、武王修養(yǎng)自身品德,積善行義,為百姓憂慮勞苦,這是人為的努力。
舜種地捕魚的時候,他的賢與不肖的情況同當天子時是一樣的。他在沒有遇到有利時機的時侯,帶領自己的下屬開墾耕種,依水打漁,編蒲葦,織魚網(wǎng),手和腳磨出繭子都不休息,然后才免于凍餓之苦。當他遇到有利的時機,當了天子,賢德的人全歸附他,所有的人都贊譽他,男男女女都非常高興,沒有不愛戴喜歡他的。舜親自做詩道:“普天之下盡歸順,無處不是王的土地,四海之內(nèi)全都歸附,無人不是王的臣民。”用以表明自己盡得天下的情況。盡得天下,舜的賢德并沒有增加;未有寸土之地,他的賢德也不因此減損。這是時機的有無使他這樣的。
百里奚沒有遇到有利時機的時候,從虢國逃出,被晉國俘虜,后在秦國喂牛,以五張羊皮的價格被轉(zhuǎn)賣。公孫枝得到百里奚之后很喜歡他,把他推薦給秦穆公,過了三天,請求委任他官職。穆公說:“用五張羊皮買了他來卻委任他官職,恐怕要被天下恥笑吧!”公孫枝回答說,“信任賢才而任用他,這是君主英明,讓位給賢人而自己甘居賢人之下,這是臣子的忠誠。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誠的臣子。他如果確實賢德,國內(nèi)的臣民都會服從,敵國都將畏懼,誰還會有閑暇恥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百里奚出謀劃無不得當,做事情必定成功,這并不說明他的賢德增加了。假使百里奚雖賢,沒遇到繆公,也必定沒有這樣的名聲。現(xiàn)在怎么知道世上沒有百里奚那樣的人呢?所以說君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盡力廣泛地去尋求。
上文就是給您帶來的《慎人》閱讀答案及翻譯,希望可以更好的幫助到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302359.html
相關閱讀:《錢神論 [西晉]魯褒》閱讀答案附翻譯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孟子告齊宣王”比較閱讀及答案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的理解
“陶潛,字元亮,大司馬侃之曾孫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選自《史記?孝文帝本紀》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