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沒有界限,只有努力了,拼搏了,奮斗了,人生才不會那么枯燥無味。為了幫助各位高中學生,整理了“中國歷史人物簡介:彭湃”一文:
中國歷史人物簡介:彭湃
彭湃(1896-1929),廣東海豐人。乳名天泉,學名漢育,留學日本時改名彭湃,意即像浩瀚的大海那樣澎湃,去沖刷黑暗社會的污泥濁水。彭湃出身于工商業(yè)主兼地主家庭。但由于受出身貧家的母親的影響,自小同情窮人,仰慕歷史上的民族英雄,特別愛背誦文天祥的《正氣歌》,并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六七歲時,到附近的七圣媽宮讀私塾,8歲至12歲時,在林祖祠小學讀書,學習成績名列前茅。1909年,進海豐縣第一高等小學讀書。1913年秋,考進海豐中學,好談論時事并參加社會活動,喜歡閱讀鼓吹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報紙雜志,擁護孫中山。1916年5月7日,彭湃等一批進步學生,為反對袁世凱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舉行集會和反日愛國的示威游行,掀起了海豐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在此基礎上,彭湃聯(lián)絡一批進步同學,組織群進會,經(jīng)常議論國家大事。1916年秋冬,以彭湃為首的群進會組織了一場反對袁世凱爪牙林干材的斗爭,并乘黑敲掉了當?shù)睾兰澋刂鳛榱指刹牡袼艿氖竦谋亲樱仁箯V東當局將林干材革職。
1917年春,彭湃離開海豐到廣州廣府中學讀書。6月間,離廣州前往日本東京留學,住在東京神田區(qū)神保町中華留日基督教青年會館,補習日語。9月,考入專門為中國留學生進行預備教育的東京成城學校預科補習,很快學會日語。1918年9月考入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專門部三年制的政治經(jīng)濟科就讀,系統(tǒng)學習了政治經(jīng)濟理論。課余常與中國留日進步學生研討革命理論。1918年為抗議日本警方濫捕學生,3000多名中國留日學生忍無可忍,全體罷學回國,彭湃也隨之回到上海。到上海后,他與部分同學成立救國團總事務所,同時在廣州、北京設立分所,又在《國民日報》上刊登《歸國學生泣告同胞書》,號召各界共同反日救國。后又回到廣州,參加救國團廣州事務所工作,親自參加了《留日廣東學生同鄉(xiāng)會宣言書》的起草。
回海豐后,彭湃發(fā)動青年學生,開展廢約救亡宣傳活動。在中國北洋軍閥政府強壓下,中國留日學生不得不忍辱負重,重行東渡,1918年秋,彭湃再度赴日留學。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以后,中國留日學生積極響應,決定5月9日集體到中國駐日公使館請愿。而日本政府卻專門挑定中國國恥日5月7日來慶祝太子冠禮。對此,留日學生十分憤慨,決定5月7日召開紀念大會。5月7日,中國留日學生集會請愿,但遭日本軍警鎮(zhèn)壓,彭湃被打得頭破血流,30多名中國留學生被捕。彭湃對此悲憤萬分,寫下了“毋忘國恥”的血書,并寫了一封長信,一并寄給海豐縣學生聯(lián)合總會,在故鄉(xiāng)引起很大反響,海豐全縣中小學生立即行動起來抵制日貨。1919年暑假,彭湃回國,由上海、漳州回到海豐。當時五四運動正向全國發(fā)展,彭湃與海豐縣學生聯(lián)合總會組織講演團、白話劇團,演出《打倒帝國主義》、《袁世凱賣國史》、《秋瑾》等反帝反封建劇目。
暑假以后,彭湃回到日本繼續(xù)求學。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以后,各種社會主義學說和團體在日本廣泛出現(xiàn),早稻田大學是傳播社會主義學說的陣地之一,彭湃很快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逐漸放棄了對基督教的信仰。1919年9月,早稻田大學進步師生成立建設者同盟,彭湃參加了這個組織,并參與討論了工聯(lián)主義、無政府主義、行會社會主義、蘇維埃研究等問題。1920年參加了支持農民反對地主的法庭斗爭;1921年參加了對佃農糾紛的實際調查。與此同時,彭湃還參加了勞動者同情會,進一步接觸了工人、農民和其他勞動者。1920年10月,彭湃發(fā)起組織赤心社,表示專心學習俄國。該會出版《赤心》,組織會員學習《共產(chǎn)黨宣言》、《社會主義問題研究》等書刊,討論十月革命。1920年11月,彭湃和赤心社成員參加了日朝進步人士成立的戈思母俱樂部,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并結識河上肇等進步人士。
1921年5月,彭湃因故提前回國。7月,在海豐發(fā)起組織社會主義研究社,以座談和專題講演的方式學習《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彭湃講演了《唯物史觀》、《資本論入門》專題。社會主義研究社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了農民運動的骨干。1921年7月,彭湃又發(fā)起組織勞動者同情會,會員們組成演講團、劇社,深入城鎮(zhèn)農村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新文化。9月,彭湃與海豐縣聯(lián)合會籌辦雙月刊《新海豐》,宣傳社會革命,傳播馬克思主義。
1921年8月,彭湃到廣州,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并與陳獨秀、譚平山等人取得聯(lián)系,接受了黨的教育和影響。在廣州期間,由于與陳炯明信仰不同,拒做他的私人秘書。1921年10月正式就任海豐勸學所長(后改稱為教育局局長)之職。任內,整頓教育行政機構,刷新人事;發(fā)展農村教育,增辦女子學校;開辟教育經(jīng)費來源,改善教師生活待遇;革新教材內容;提倡體育運動。他還兼任過海豐中學、陸安師范的教師,傳授知識和技巧,灌輸馬克思主義。1922年2月,彭湃率領學生參加了拆除海豐城墻的斗爭。1922年3月,彭湃到廣州參加了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大會,并參加了由青年團員組成的白話劇社。海豐也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對外名稱是學術研究會,彭湃是主要骨干之一。1922年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彭湃組織全縣學生舉行紀念游行,并寫了《五一勞動節(jié)歌》。這次游行,是海豐歷史上第一次紀念五一節(jié)的游行。此事受到當?shù)赝梁懒蛹澒簦⒈怀蜂N了教育局長的職務。
1922年春,彭湃等人在海豐秘密組織赤心小組,并于同年5月創(chuàng)辦《赤心周刊》,宣傳馬克思主義。6月2日,彭湃在該刊上發(fā)表《誰應當出來提倡社會主義》,盡管對社會主義的理解還沒有完全擺脫無政府主義的影響,但表示了從事農民運動的決心。6月14日又發(fā)表《告農民的話》,決心到農村去做實際運動。
1922年6月,彭湃抱定“我即貧民”、“我即現(xiàn)社會制度的叛逆者”的態(tài)度,單身只影,到農村去。彭湃早出晚歸,但農民卻不愿和他接近,于是脫下鞋子,光著腳板,帶著旱煙筒,和農民交朋友,揭露地主剝削農民的罪惡,宣傳不勞動者不得食的革命道理,漸漸在農民中樹立了威信。
1922年7月29日,彭湃在自己的住所---得趣書室,和5位知心農友,秘密商定成立一個秘密的革命組織貧人黨,為貧苦農民的利益和解放而奮斗。
彭湃親自主持了莊嚴的宣誓儀式,同時決定公開組織農會。這樣,海豐農民運動史上著名的六人農會正式誕生。此后,彭湃深入農民當中,耐心細致地動員農民組織起來,參加農會,并團結農民,對鄉(xiāng)村的封建勢力、封建剝削制度開展了一系列的斗爭,發(fā)展壯大了農會組織,使農會會員發(fā)展到500多人,分布在赤山約28個鄉(xiāng)。1922年10月25日,赤山約農會成立,彭湃草擬了組織章程,主張“不勞動,不得食,宜同心,宜協(xié)力”。
1923年元旦,中國現(xiàn)代史上第一個縣農會---海豐縣總農會成立,會員達2萬戶,人口約10萬人?傓r會下轄文牘、農業(yè)、宣傳、仲裁、財政、交際、庶務、教育、衛(wèi)生九部,以黑赤兩色分四角聯(lián)合旗為會旗。彭湃當選為會長,并起草了《臨時簡章》,提出農會的綱領是圖農民生活之改造、圖農業(yè)之發(fā)展、圖農民之自治、圖農民教育之普及。會后,彭湃親自起草了《海豐總農會成立宣言》。彭湃領導海豐總農會與地主豪紳展開了爭奪番薯市、糖市、菜脯市、地豆市、牛圩菜市、米市、柴市、豬仔市、草市的斗爭;大力興辦農民教育,創(chuàng)辦農民學校;發(fā)動農民植樹造林;發(fā)展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為農民救死扶傷;通過仲裁部做了大量調解糾紛的工作。通過這些努力,實現(xiàn)了一切權力歸農會。1923年3月,彭湃領導農會會員反對海豐惡霸和糧業(yè)維持會拘押農民的大示威,迫使糧業(yè)維持會會長辭職。通過斗爭,海豐總農會會員進一步發(fā)展,紫金、五華、惠陽、陸豐等縣農民也踴躍加入農會。
彭湃十分關心鄰縣農民運動的開展。1923年初,彭湃等人多次去陸豐開展農民運動,發(fā)展核心力量,并成立了陸豐、歸善農會,彭湃兼任陸豐縣總農會會長。到1923年5月,各縣加入農會的戶數(shù)達268萬戶,會員為134萬人。為適應形勢的發(fā)展,彭湃將海豐總農會改組為惠州農民聯(lián)合會,各縣設縣農會。不到兩個月,農民運動又發(fā)展到潮安、揭陽、普寧、惠來一帶。1923年7月,彭湃將惠州農民聯(lián)合會改組為廣東省農會,彭湃任省農會執(zhí)行委員長,下設庶務、衛(wèi)生、財政、仲裁、宣傳、教育、文牘、調查、農業(yè)、交際等10個部。彭湃親自為廣東省農會起草了章程。廣東省農會設在海豐,兼攝海豐縣農會的職權。
1923年7月,強臺風襲擊海豐。彭湃和農會干部一道研究救災辦法,組織救災隊,深入災區(qū)救災。同時,召開農會執(zhí)行委員會議和縣農民代表會議,決定開展減租斗爭。海豐縣長王作新則對抗農民的減租斗爭。7月30日,彭湃召集海豐縣農會會員代表大會,決定“至多三成交租”。8月15日,二萬余農民在海城參加了全縣農民大會,彭湃在會上發(fā)表演說。翌日,縣長王作新伙同糧業(yè)維持會的地主豪紳,勾結軍警,突然襲擊農會,捕去25人,宣布解散農會,彭湃等少數(shù)人逃脫。隨后,彭湃以海豐農民代表資格向陳炯明交涉,迫使陳炯明承認農會減租要求是合理的。隨后,彭湃到香港,一方面做上層人士工作,爭取他們對農會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在人力車工人中進行宣傳募捐。1923年12月,彭湃在汕頭發(fā)起組織包括海豐、陸豐、惠陽、紫金、普寧、惠來、澄海、潮安、潮陽、五華等10縣的惠潮梅農會。彭湃親自到澄海、潮安、潮陽各縣進行聯(lián)絡。12月下旬,彭湃回到海豐后,利用海豐縣當局的矛盾,成功營救被捕農友出獄。隨后,利用陳炯明奔喪之機,于農歷二月十三日舉行海豐總農會恢復典禮。不久,彭湃根據(jù)形勢發(fā)展的需要,決定取消農會的公開組織,轉入地下。3月26日,彭湃暫時離開海豐,經(jīng)汕頭轉香港再去廣州,爭取社會對海豐農民運動的支持和援助。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xiàn)。會后,對國民黨中央組織機構進行了調整,彭湃擔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1924年初彭湃由社會主義青年團員轉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1924年4月,彭湃由香港來廣州,出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5月,彭湃出席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區(qū)第二次代表大會,并當選為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6月,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進行分工,彭湃任農工委員。彭湃派人在廣州人力車工人中開展工作,組織了廣州市人力車第一協(xié)作社;還親自深入廣寧等農村,推動農民運動發(fā)展。為培養(yǎng)大量的干部到農村去開展農民運動,彭湃及時向國民黨中央執(zhí)委會提出了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建議。在彭湃的倡議下,1924年6月30日,國民黨中央執(zhí)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通過了農民運動的實施方案,決定組織農民運動講習所,并任命彭湃為第一屆農民運動講習所主任。
1924年7月3日,第一屆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校址設在廣州越秀南路53號惠州會館,學員共38人。彭湃親自擬訂教學計劃和內容,并親自給學員講課。他分析中國農村的社會經(jīng)濟情況,揭示廣大農民受壓迫受剝削的根源,教育學員為翻身解放而斗爭。彭湃還著重介紹了海陸豐的農民運動。他還聘請國共兩黨的領導人和進步人士來農講所講課,如廖仲愷、譚平山、阮嘯仙和蘇聯(lián)顧問鮑羅廷等,系統(tǒng)講解了國民革命、工農政策、農民運動、國際問題。學員主要學習國民革命的理論和基礎知識,重點學習和研究有關農民運動的理論和實施方法,學習軍事知識并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軍事科目占全部課程的五分之一,除軍事理論知識外,還進行隊列操練、持槍、刺殺、瞄準、實彈射擊、步行和馬術訓練等。彭湃除正式授課外,還經(jīng)常利用假日帶學生到郊區(qū)農村實習,進行社會調查,幫助農民建立農民協(xié)會。1924年8月21日學員畢業(yè),彭湃親自主持了畢業(yè)典禮,孫中山也親臨祝賀。在第一屆畢業(yè)學員中,有24人被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委派為農民運動特派員,到各縣或回原籍開展農民運動,推動了廣東農民運動的開展。
1924年9月以后,國民黨中央農民部舉辦了第二、第三、第四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彭湃因忙于到廣東各地指導農民運動和參加東征,沒有擔任農講所主任,但仍兼任教員,講授農民運動等課程。
1924年5月,彭湃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身份,到廣寧進行宣傳發(fā)動農民的工作,主持了廣寧第一批入黨的8人宣誓儀式,正式建立了中共廣寧縣支部,這是中國農村最早建立的黨的基層組織。為回擊廣州商團軍的挑釁,1924年8月,工農群眾成立自己的武裝-工團軍和農民自衛(wèi)軍,彭湃任農民自衛(wèi)軍總指揮。1924年9月底,彭湃當選為中共廣州地委委員;其后又當選中共廣東區(qū)委委員。10月10日,廣寧縣農民協(xié)會正式成立,同時建立了縣農民自衛(wèi)軍,領導農民開展減租運動。11月26日,彭湃受中共廣東區(qū)委的派遣,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身份,前往廣寧參與領導農民的減租斗爭。12月,彭湃在鐵甲車隊的支持下,率領農民自衛(wèi)軍,攻打譚嶺坑,取得勝利。12月25日,彭湃等人組成廣寧綏緝善后委員會,負責處理廣寧農民與地主間的斗爭問題,通過了《緝拿破壞農民運動的罪魁禍首江漢英、譚侶松等八人》、《收繳地主反動武裝》兩項議案。其后,巧捉譚侶松,攻克江家炮樓,黃家炮樓投降,廣寧反動地主相繼承認減租要求,解除武裝,斗爭取得了勝利。
1925年初,廣州國民政府決定東征討伐陳炯明。彭湃挑選精干海豐籍工人,組成東征先遣隊,為東征軍做向導。2月,彭湃以中央農民部指導員名義隨軍抵達海豐。4月,組織中共海陸豐特別支部,彭湃任書記,同時成立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海豐特別支部。3月,正式恢復了海豐縣農民代表大會,彭湃被選為會長。隨后,彭湃率領由海豐農講所學員和農軍組成的宣傳隊,前往陸豐,聲援陸豐農會的斗爭。彭湃隨東征軍回師廣州,平定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后,投入了支援省港工人大罷工的斗爭。1925年8月,彭湃出席了省港罷工工人代表第八次大會,并在會上強調工農聯(lián)盟的作用和意義。
1925年9月,第五屆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彭湃再次擔任農講所主任。
學員來自湖南、廣東、湖北、山東、廣西、江西、安徽、福建八省。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后,彭湃仍兼教員,講授《海豐及東江農民運動狀況》。
1925年10月,廣州國民政府舉行第二次東征,彭湃再次隨東征軍回到海豐,將中共海豐特別支部改組為中共海陸豐地方委員會,彭湃仍任書記。
東征勝利后,彭湃于11月回到廣州,擔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兼任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執(zhí)行委員和農民部長,并在1925年5月成立的廣東省農民協(xié)會中擔任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26年1月,廣東省農民協(xié)會潮梅海陸豐辦事處在汕頭成立,彭湃兼任主任。同月,彭湃寫成《海豐農民運動報告》,這是中共歷史上第一部關于農民運動的專著。同月,彭湃領導普寧農民反對地主民團毆打農民的運動。隨后,彭湃參加了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5月,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召開,彭湃再次當選為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后,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新右派加緊了篡奪統(tǒng)一戰(zhàn)線領導權的步伐,迫害共產(chǎn)黨人和進步人士。為反擊國民黨右派的進攻,1926年8月,彭湃參加了廣東省農民協(xié)會擴大會議,通過了編練農民自衛(wèi)軍等決議案。1926年秋,花縣民團慘殺農民,釀成“花縣慘案”。彭湃作為農協(xié)代表,參加了調查委員會,同國民黨右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1926年10日,彭湃到汕頭工作。同年11月,中共中央正式成立農民運動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彭湃等為委員。
1927年3月,彭湃離開廣東到達武漢,參加了鄂湘贛粵農民協(xié)會執(zhí)行委員和河南武裝農民代表大會執(zhí)行委員的聯(lián)席會議,決定成立中華全國農民協(xié)會,彭湃當選為臨時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4月,澎湃出席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并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7月,改組后的中共臨時中央決定發(fā)動南昌起義和秋收暴動,彭湃為南昌起義前敵委員會委員,協(xié)助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領導南昌起義。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fā)。當天,國共合作時期的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市區(qū)及海外黨部等代表的聯(lián)席會議召開,彭湃作為廣東代表出席,并當選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委員,兼任農工委員會委員。起義軍南撤進入廣東后,相繼攻占潮安、汕頭,彭湃擔任東江工農自衛(wèi)軍總指揮。在八七會議上,彭湃雖未參加仍當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南昌起義失敗后,彭湃由陸豐去香港,出席了中共南方局和廣東省委的聯(lián)席會議,總結了起義的經(jīng)驗教訓。
1927年10月30日,彭湃在廣東省委機關刊物《紅旗日刊》上發(fā)表《土地革命》一文,宣傳建立工農武裝、舉行武裝起義和實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同日,海陸豐農民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并取得勝利。彭湃從香港回到海陸豐,擔負起籌建工農兵蘇維埃的重任。11月13日和18日,陸豐和海豐召開工農兵代表大會,宣告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海陸豐工農兵蘇維埃的建立。彭湃領導了海豐工農兵代表大會的召開,并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作了政治報告,強調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意義,號召海陸豐農民開展土地革命。會后,彭湃領導農民分配土地,招募志愿兵,編成工農革命軍。
廣州起義爆發(fā)后,彭湃當選為廣州蘇維埃政府土地人民委員。起義失敗后,工農革命軍第四師撤到海陸豐;隨后,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到達。在以彭湃為書記的中共東江特委領導下,兩師轉戰(zhàn)海陸豐,使海陸豐與普寧、惠來紅區(qū)連成一片。由于國民黨優(yōu)勢兵力圍攻,1928年2、3月間,陸豐、海豐相繼失陷,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失敗。隨后,彭湃率工農紅軍在大南山區(qū)堅持斗爭。
1928年7月,中共中央在莫斯科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彭湃雖然沒有參加卻被選為中央委員。在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1月,彭湃到達上海,擔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兼任江蘇省軍委書記。1929年8月24日,彭湃到上海新閘路經(jīng)遠里參加江蘇省委軍委會議,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在獄中,彭湃堅貞不屈,并設法與中共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
1929年8月30日,彭湃在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英勇就義,年僅33歲。
遺著編有《彭湃文集》。
中國歷史人物簡介:彭湃由整理提供,愿考生學業(yè)有成。更多關于高中歷史考試內容請關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30512.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必修: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