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謙,字子約》閱讀答案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題。 李士謙,字子約,趙郡平棘人也。髫齔喪父,事母以孝聞。十二,魏廣平王贊辟開府參軍事。后丁母憂,居喪骨立。趙郡王睿舉德行,稱疾不就。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題。
李士謙,字子約,趙郡平棘人也。髫齔喪父,事母以孝聞。十二,魏廣平王贊辟開府參軍事。后丁母憂,居喪骨立。趙郡王睿舉德行,稱疾不就。和士開亦重其名,將諷朝廷,擢為國子祭酒。士謙知而固辭,得免。
李氏宗黨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會極歡,無不沉醉喧亂。嘗集士謙所,盛饌盈前,而先為設(shè)黍,謂群從曰:“
孔子稱黍為五谷之長,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違乎?”
少長肅然,退而相謂曰:“
既見君子,方覺吾徒之不德也。”
士謙家富于財,躬處節(jié)儉,每以振施為務(wù)。州里有喪事不辦者,士謙輒奔走赴之,隨乏供濟。有兄弟分財不均至相鬩訟士謙聞而出財補其少者令與多者相埒兄弟愧懼更相推讓卒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謙牽置涼處飼之,過于本主。望見盜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嘗執(zhí)盜粟者,士謙慰諭之曰:“
窮困所致,義無相責。”
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數(shù)千石,以貸鄉(xiāng)人,值谷不登,債家無以償,皆來致謝
。士謙曰:“
吾家余粟,本圖振贍,豈求利哉!”
于是悉召債家,為設(shè)酒食,對之燔契,曰:“
債了矣,幸勿為念也。”
各令罷去。明大熟,債家爭來償謙,謙拒之,一無所受。他又大饑,多有死者,士謙罄竭家資,為之糜粥,賴以全活者將萬計。至春,又出糧種,分給貧乏。趙郡農(nóng)民德之,撫其子孫曰:“
此乃李參軍遺惠也。

或謂士謙曰:“
子多陰德。

士謙曰:“
所謂陰德者何?猶耳鳴,己獨聞之,人無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陰德之有!”
開皇八,終于家,時六十六。趙郡士女聞之,莫不流涕曰:“
我曹不死,而令李參軍死乎!”
會葬者萬余人。鄉(xiāng)人條其行狀,詣尚書省請先生之謚,事寢不行,遂相與樹碑于墓。
(節(jié)選自《隋書·
李士謙傳》,有刪改)
4
.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有兄弟分財不均/
至相鬩/
訟士謙/
聞而出財補/
其少者/
令與多者相埒/
兄弟愧/
懼更相推
/
讓卒為善士
B
.有兄弟分財不均至/
相鬩訟/
士謙聞而出財補/
其少者/
令與多者相埒/
兄弟愧/
懼更相推
/
讓卒為善士
C
.有兄弟分財不均/
至相鬩訟/
士謙聞而出財/
補其少者/
令與多者相埒/
兄弟愧懼/
更相推讓/
卒為善士
D
.有兄弟分財不均至/
相鬩訟士謙/
聞而出財/
補其少者/
令與多者相埒/
兄弟愧懼/
更相推讓/
卒為善士
5
.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辟:是“
招用、征召”
的意思,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舉薦,任以官職。
B
.丁母憂:是指李士謙的母親有病,李士謙悉心照顧她,等到母親去世后,他消瘦得
只剩下骨架。
C
.春秋二社:是古代鄉(xiāng)村社會的盛大節(jié)日,其標志性時間分別為二月和八月的上戊日,
標志性習俗是祭社稷和歌舞宴飲。
D
.謚:即“
謚號”
,指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死后,朝廷根據(jù)其生平事跡與
品德修養(yǎng),給予一個帶有評判性質(zhì)的稱號。如清太祖努爾哈赤謚號為“
武皇帝”
。
6
.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李士謙幼喪父,因侍奉母親孝順而聞名。后來和士開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勸說朝
廷把他提拔為國子祭酒,士謙知道后,竭力推辭。
B
.在一次社日聚會時,李士謙面對豐盛的食物,卻先擺出了黍米飯,前來聚會的親朋
從士謙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
.李士謙雖家境殷實,但厲行節(jié)儉,在鄉(xiāng)里常常致力于救濟施舍,且與人為善。有一
次他把闖進他家田里去的別家的牛牽到蔭涼處喂養(yǎng)后便還給主人。
D
.李士謙為人處世多積德,他有著高尚的道德風范,贏得人們的愛戴,他去世時,趙
郡的人們痛哭流淚,參加葬禮的有一萬多人。
7
.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每小題5
分)
(1
)其后出粟數(shù)千石,以貸鄉(xiāng)人,值谷不登,債家無以償,皆來致謝。
(2
)趙郡農(nóng)民德之,撫其子孫曰:“
此乃李參軍遺惠也。”
或謂士謙曰:“
子多陰德。”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4. (3
分)
【參考答案】 C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的是考生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
級。
【解題思路】可根據(jù)句子結(jié)構(gòu)來斷句,也可以抓每一句的名詞主語來斷句。
5
.(3
分)
【參考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的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能力層級為B
級。
【解題思路】“
丁母憂”
指遭到母親的喪事,“
丁憂”
指遭到父母的喪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禮須守喪三,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yù)吉慶之典,任官者并須離職。
6
.(3
分)
【參考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
級。
【解題思路】“
士謙把它牽到蔭涼處喂養(yǎng)后便還給主人”
這句錯,應(yīng)是“
士謙把它牽到蔭涼處飼養(yǎng),比主人飼養(yǎng)得還好”
。
7.
【參考答案】 (1) (5
分)
后來李士謙拿出幾千石糧食,借給同鄉(xiāng)人,正趕上收成不好,借糧食的人家無法償還,都來表示道歉。(“
貸”“
登”“
無以”“
謝”
四點各1
分,大意1
分)。
(2) (5
分)
趙郡的農(nóng)民感激他,撫摸自己的子孫說:“
這是李參軍留下來的恩惠啊。”
有人對李士謙說:“
您的陰德多。”
(“
德”“
撫”“
遺惠”“
或”
四點各1
分,大意1
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
級。
【解題思路】翻譯句子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達到“
信、達、雅”
的標準。同時要注意實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的翻譯;還要注意一些虛詞,一些虛詞,也有意義;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到位。
參考譯文
李士謙,字子約,是趙郡平棘人。幼喪父,因侍奉母親孝順而聞名。十二歲時,北魏廣平王元贊征召他為開府參軍事。后來母親去世,服喪時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后來)
趙郡王高睿以德行科舉薦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和士開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勸說朝廷把他提拔為國子祭酒。士謙知道后,竭力推辭,得以作罷。
李家是豪門望族,每到春秋兩個社祭日,一定舉行大宴,竭盡歡樂,人人大醉,喧鬧不堪。曾經(jīng)有一次在士謙住所聚會,面前滿是豐盛的食物,士謙卻先為堂房親屬擺出了黃米,對眾人說:“
孔子稱黃米為五谷之長,荀卿也說吃東西先吃黃米、小米,古人所崇尚的東西,難道能違背嗎?”
老少都嚴肅起來,退席后相互說:“
見到君子以后,才發(fā)現(xiàn)我們這些人的道德不夠高尚。”
士謙家里財富很多,對待自身很節(jié)儉,常常致力于救濟施舍。家鄉(xiāng)有無力辦喪事的人家,士謙就趕過去,缺多少供應(yīng)多少。有兄弟間分財產(chǎn)不均,以致互相訴訟的,士謙聽說后,就拿出自己的財產(chǎn),補給分得少的,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慚愧恐懼,相互推讓,終于成了善人。有一次別人的牛闖進他家田里去,士謙把它牽到蔭涼處飼養(yǎng),比主人飼養(yǎng)得還好。望見有人偷割他家的莊稼,他就不出聲地躲開。他的家僮曾經(jīng)抓住偷他家糧食的人,士謙卻寬慰那人說:“
窮困致使你這樣,從道理上講不應(yīng)該責備你。”
叫人馬上將其放了。
后來李士謙拿出幾千石糧食,借貸給同鄉(xiāng)人,正趕上收成不好,借貸人家無法償還,都來表示道歉。士謙說:“
我家的余糧,本來就是打算救濟用的,哪里是為求利的呢!”
于是叫來所有的借債人,為他們擺設(shè)酒食,當著大家燒了借契,說:“
債了結(jié)啦,請不要放在心上了。”
讓大家放心離開。第二大豐收,借債人家爭著來償還士謙,士謙拒絕了,一點兒也沒收下。有一又遇上饑荒,很多人都死了,士謙又用盡他家所有的錢,買來米做成了粥供給那些受饑餓的人,依靠他而生存下來的人數(shù)以萬計。到春天,又拿出糧種,分給貧窮人家。趙郡的農(nóng)民感激他,撫摩自己的子孫說:“
這是李參軍留下來的恩惠啊。”
有人對李士謙說:“
您的陰德多。”
士謙說:“
所謂陰德是什么?就像耳鳴,只有自己聽到,別人都不知道。現(xiàn)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陰德!”
開皇八,士謙死在家中,當時六十六歲。趙郡的男男女女聽說了,無不流著淚說:“
我們這些人不死,反而讓李參軍死了!”
聚集在葬禮上的有一萬多人。同鄉(xiāng)人整理了他的事跡,到尚書省請求先生的謚號,事情后來被擱置不提,于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豎立了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306348.html

相關(guān)閱讀:“王杲,字景初”閱讀答案及翻譯
“陳蕃字仲舉”閱讀答案及翻譯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屠岸賈》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