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挖掘教材活力
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更新、變化,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的重要條件。若教材本身具有新穎性,教師在講課時只要如實地把知識傳授出去即可。若教材本身是枯燥的,則要求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挖掘其中新穎、活潑的因素。
《商鞅變法》一課,教材中只是簡單地介紹了商鞅變法的內容和結果。教師在講述時,可采用"以人帶事"的方法??從秦國被歧視到秦孝公發(fā)憤圖強,求賢若渴;商鞅入秦見孝公,從秦孝公打盹發(fā)怒到促膝談心;從"三年便之"到"十年大悅"。商鞅雖然被舊貴族殺害,但舊法已不能重復,貴族的勢力在變法過程中已遭沉重打擊,封建地主的經(jīng)濟政治地位已經(jīng)鞏固。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國富兵強,為秦滅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教師通過集中講述商鞅這個歷史人物,帶出"商鞅變法"這一歷史事件,讓人物形象和歷史事件更完整、豐滿、生動,學生對這一歷史事件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直觀再現(xiàn)歷史
多種教學手段的交替使用,尤其是直觀教具、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能夠生動地再現(xiàn)歷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于過去的人和事往往有著探求的欲望。教師的責任就是充分運用講解的藝術,新穎靈活地將歷史事件真實地再現(xiàn)于學生面前。這就需要直觀教具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它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再現(xiàn)歷史事件、人物形象,還能在生動直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歷史問題進行分析、梳理,開拓思維,以達到理解所學知識的教學目的。直觀教具的種類很多,在不同的情況下可采用不同的教具。如在介紹原始人使用的石器時,可出示掛圖,讓學生對砍砸器、刮削器有感性的認識。在介紹"魏、蜀、吳"與"遼、西夏、北宋"時,可自制圖表如下。
學生看了這樣的圖表,對兩個時期中各政權的位置及關系便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組織歷史知識競賽、創(chuàng)建課外活動小組、參與社會實踐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也對培養(yǎng)學生興趣起著重要作用。
三、創(chuàng)造成功機會
教師不妨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成功的機會,這是鞏固學生學習興趣的保障。成功會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愉悅,愉悅的心情最容易產(chǎn)生師生感情上的接近。教師在課堂提問、安排課內練習、布置課外作業(yè)以及組織其他信息反饋活動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讓他們既體會到克服困難的艱辛,又擁有完成任務的喜悅,這對學生鞏固已形成的學習興趣,堅定學好歷史的信心大有益處。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初中歷史教學的當務之急。在興趣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興趣的廣度和效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1337233.html
相關閱讀:略論歷史教學與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