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地理選擇題的特點和趨向
1.對純記憶知識的考察相對淡化,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材料型選擇題有逐年加大的趨向。
3.考察學生思維深刻的程度的選擇題比例加大。
4.綜合型選擇擔負起多項選擇題的考察功能。
二、高考地理選擇題的類型與解讀方法
◆比較型選擇題
I.比較內容:地形地勢特征、氣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土壤和植被特征、經濟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特征。
II.解答方法:首先要準確再現(xiàn)題干給出的每一個地理事物的特點,然后通過對比,確定它們的共同點(或不同點),再根據(jù)題意準確地作出判斷。
III.關鍵:扎實的基礎知識,聯(lián)系的觀點看地理事物,善于找地理事物間的差異性和相似性。
(2004江蘇卷)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奧運會將分別在雅典和北京舉行,圖1是兩地的氣候資料。讀圖回答1~2題。
1.在雅典的氣候條件下,適宜生長的水果是
A.柑橘 B.香蕉 C.椰子 D.荔枝
2.與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與氣溫特點是
A.降水較多,氣溫較高
B.降水較多,氣溫較低
C.降水較少,氣溫較高
D.降水較少,氣溫較低
思維過程:
1題:雅典-希臘-巴爾干半島-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氣候-柑橘、葡萄、無花果、油橄欖等;
2題:關鍵入題讀圖,比較雅典8月和北京9月氣溫與降水差異,注意兩圖縱坐標反映降水量單位刻度數(shù)值不同。
(2004江蘇卷)圖2是北半球某地區(qū)近地面天氣模式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3.m地的風向是
A.西南風 B.西北風 C.東南風 D.東北風
4.此時,m、n兩地的一般天氣狀況是
A.m、n兩地都晴 B.m、n兩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晴 D.m地晴,n地有雨
思維過程:
由圖推知:北半球鋒面氣旋-低壓槽處找鋒面-該鋒面為暖鋒(看鋒面下冷氣團箭頭特點)-用右手螺旋規(guī)則旋轉,讓指尖指到m處,即西南風-暖鋒鋒前降水,故m處晴,n處陰雨。
◆材料型選擇題
I.構題方法:選材有時是古代文獻或古詩文,有時是數(shù)據(jù)和表格,有時是統(tǒng)計圖表。
II.解題關鍵:準確把握題眼,即關鍵詞語,關鍵數(shù)字。明確題干提出的問題在范圍、層次、角度、條件等方面的規(guī)定性。(文獻類-摳字眼;數(shù)據(jù)類-定量分析)
(2004浙江卷)《真臘風土記》(元)記載①:自溫州開船,西南行,歷閩、廣海外諸州港口,過七洲洋,經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頂風可半月到真臘;②真臘四時常如五六月天,不識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絕無;③信教者削發(fā)穿黃,偏袒右肩,其下系黃布裙,跪足。據(jù)此并結合圖1,回答5~8題。
5.當時從溫州航海前往真臘的較佳時間是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
6.真臘地區(qū)的氣候屬于
A.亞熱帶季風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 D.熱帶雨林氣候
7.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A.巴勒斯坦地區(qū) B.阿拉伯半島 C.南亞 D.中亞
8.該宗教的傳播方式主要屬于
A.傳染擴散 B.遷移擴散 C.刺激擴散 D.等級擴散
思維過程:
提取有效信息-抓關鍵詞-聯(lián)系知識-剖析內涵
5、6題:航線起止點:溫州──真臘(柬埔寨);航行方向:東北向西南;最佳出航時間──順風順水;亞洲東部──季風氣候區(qū)-東北風(冬季)。
7,8題:真臘(柬埔寨)-東南亞,熱帶季風氣候;信教者削發(fā)穿黃,偏袒右肩,其下系黃布裙,跪足。僧侶-佛教-南亞地區(qū)-結合文化擴散地在東南亞-遷移擴散。
◆等值線判讀型選擇題
I.出題內容: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pH值線圖等太陽高度線圖。
II.解題方法:等值線的判讀一般需掌握“五讀”。
(1)延伸方向。 (2)密度 。 (3)極值。。4)彎曲處。
(5)局部小范圍閉合等值線──高度不在正常范圍內,其特點:“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圖1是韓國南端濟州島的等高線地形圖,圖中MN、NO、PQ、KL四線的地形剖面圖。讀圖1,回答9題:
9.與剖面線MN、NO、PQ、KL相對應的地形剖面圖依次是( )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思維過程:
地形剖面圖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繪制成的,它可以反映沿某個方向上地形起伏與地勢高低。判讀剖面圖注意:起止點,頂峰或低谷的海拔高度;地勢總體走勢;剖面線上坡度的陡緩分布。
圖2為華北某城市功能分區(qū)和等時線示意圖。圖中等時線是指汽車從城市P點向外行駛所用時間相等點的連線。讀圖回答10~12題。
圖二
10.從P點出發(fā),車速最快的去向是( )
A.東 B.南 C.西 D.北
11.與圖中甲、乙、丙、丁四類城市功能區(qū)依次對應的是
A.商業(yè)區(qū)、工業(yè)區(qū)、住宅區(qū)、綠地 B.商業(yè)區(qū)、住宅區(qū)、綠地、工業(yè)區(qū)
C.工業(yè)區(qū)、商業(yè)區(qū)、住宅區(qū)、綠地 D.工業(yè)區(qū)、住宅區(qū)、綠地、商業(yè)區(qū)
12.對該城市環(huán)境質量影響較大的是( )
A.鋼鐵廠 B.印染廠 C.化肥廠 D.服裝廠
◆地圖解讀型選擇題
I.地圖類型:地形圖,氣候分布圖,土地利用分布圖,經緯線圖,等值線圖,景觀圖,農作物分布圖等。
II.判讀的步驟:看清類型,注重圖例,理性分析,找出特點規(guī)律。
III.對各種圖示的分析應該把握的基本原則:抓特征(看);重聯(lián)系(憶);要遷移(新)。
每年2月2日為“世界濕地日”。濕地主要是指沼澤、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帶,以及人工水田、水庫和池塘。讀圖回答15~16題。
15.圖中非濕地為( )
A.① B.② C.③ D.④
16.濕地的功能或用途應是( )
A.擴大耕地的后備資源 B.當?shù)貜搅鞯恼{節(jié)系統(tǒng)
C.難以利用的淡水資源 D.擴建城區(qū)的理想用地
◆計算型選擇題(主要類型備考方法)
IV.題目提供信息材料,需要應用地理概念、原理、規(guī)律來解決問題;如區(qū)時與地方時,晝夜長短與正午太陽高度計算,日出日落時刻計算,比例尺,人口自然增長率,城市化水平等,在平時要注重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狠抓規(guī)律和原理的應用,以用促記促理解。
V.題目提供信息材料和新的計算公式來解決實際問題。后一種題型因為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性,又體現(xiàn)了考試的公平性原則,在考題中出現(xiàn)較多。比如日照間距,人口生理密度,人口耕地面積等新概念,必須在仔細分析、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在加以應用。
一架飛機從圣彼得保(60°N,30°E)起飛,向西南經過11小時飛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5區(qū))。起飛時圣彼得堡時間為18日15時。
17.飛機到達哈瓦那,當?shù)貢r間為( )
A.19日12時 B.19日19時 C.18日12時 D.18日19時
國家
人口算術密度 (人/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加拿大
3
35
美國
30
156
埃及
70
3503
中國
129
934
英國
241
963
印度
313
559
日本
336
3054
荷蘭
432
1601
孟加拉國
910
1359
(2004廣東卷)人口算術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總面積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可耕地面積之比。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表1并回答18~20題。
18.“地廣人稀”但耕地資源缺少的國家是
A.加拿大 B.美國 C.埃及 D.印度
19.耕地面積占陸地國土面積1/2以上的國家是
A.美國 B.荷蘭 C.孟加拉國 D.加拿大
20.對比表中中國、印度兩國的統(tǒng)計數(shù)字
A.印度的人口壓力較中國為大 B.中國的人口壓力較印度為大
C.中國的人口壓力與印度相當 D.中、印兩國的人口壓力都較小
思維過程:
地理考試中計算題的特點:
1.對知識的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試題逐年增加,許多定性的結論都需要定量的分析過程來證明。如比較“地廣人稀”的國家可由人口密度得知,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等。
2.對地理新公式的理解與應用逐漸增多
如,R=人口算術密度=總人口/總面積
N=人口生理密度=總人口/可耕地面積
由此推導:耕地占總面積的比重=R/N
參考答案:1~5:A D A D A;6~10:B C B B B;11~15:C A A B C;16~20:B D C C 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49063.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把握各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