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列傳》!稘h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作者班固(32──92年),是繼司馬遷《史記》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史學(xué)著作,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實。《漢書》體例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稘h書》不僅在中國歷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學(xué)史上也有著重要影響,舊時“班馬”并論,“史漢”相提。
漢族和匈奴族的矛盾,是我們古代主要的民族矛盾之一。漢武帝即位之后,對于在北部邊陲一再騷擾、侵襲的匈奴族,修改漢初一味納貢、和親的忍讓政策,多次進行武力征討,給驕橫的匈奴以沉重打擊,迫使他們有所收斂,轉(zhuǎn)而采取兩國通好的和平政策。但兩國之間仍然互相猜疑,借通使之機窺探軍情,所以來往使者多被扣留。蘇武就是被匈奴扣留的使者之一。
《蘇武傳》是《漢書》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記述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面對種種威脅利誘堅守節(jié)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跡,生動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為了民族尊嚴與國家利益而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作者采用寫人物傳記經(jīng)常運用的縱式結(jié)構(gòu)來組織文章,以順敘為主,適當(dāng)運用插敘的方法,依時間的先后進行敘述,脈絡(luò)清晰,故事完整。文章語言千錘百煉,儉省精凈,刻畫人物入骨三分,將史家筆法與文學(xué)語言較好地結(jié)合起來,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鑒賞價值。
學(xué)習(xí)本文宜采用如下方法:
1.把握行文特點。古人評班固敘事,“不激詭,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有體”,這是說,作者在描繪蘇武這個忠君愛國的光輝形象時,信守“史家”筆法,不虛構(gòu)、不溢美,只敘史事,不妄加評議,作者贊佩推崇之情,蘊含于敘事之中。因此,閱讀時,要善于透過平實質(zhì)樸的敘述,體會內(nèi)蘊的豐富而深刻的含意。
2.把握正確觀點!稘h書》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從封建正統(tǒng)觀念出發(fā),以儒家的倫理道德作為標準。蘇武忠君愛國的思想,即“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是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現(xiàn)。對此,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具體分析,固然不宜全盤肯定,但也絕不可簡單地斥之為“愚忠”。要從中吸收精華,學(xué)習(xí)蘇武堅毅忠貞,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jié)和視國家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精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58971.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中語文必修課文《哈姆萊特》閱讀指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