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會以一些時下社會熱點或已經(jīng)過時但對人有啟發(fā)的素材作為命題參考素材,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換肝救子”的兩位母親”素材就是其中的一例。
哲哲和團團,這兩個不滿周歲的孩子得了先天性膽道閉鎖,需要肝移植手術,但雙方家長卻無法和孩子配型。慶幸的是,兩個媽媽發(fā)現(xiàn)她們可以互相為對方捐肝。于是,一個80后、一個90后年輕媽媽毅然決定“換肝救子”。
2012年9月14日,換肝手術在北京武警總醫(yī)院順利完成,醫(yī)生說,如果成功渡過術后危險期,那么就標志著這兩個孩子的康復進程走完了三分之二,生存率將很高。
“今后咱們就是一家人了。”14日早上7時多,病房里,兩家人中最年長的團團姥姥拉著團團媽和哲哲媽一起合影,“做完手術就好了,一切都好了。”
術后寶寶們還將入住重癥監(jiān)護病房,觀察兩至三天。如果順利,兩名寶寶在三周后出院。不過術后兩個孩子還有幾道關卡要過:比如出血、膽漏、血栓等術后并發(fā)癥以及感染、器官排斥等危險。
哲哲出生時,重6斤3兩。但羅丹和丈夫沒想到,一個月后,“健康”的哲哲卻被診斷患有膽道閉鎖。哲哲的最佳治療方案是進行親體肝臟移植,但夫妻倆都是B型血,和哲哲的0型血不搭,易產(chǎn)生強烈排斥反應,那一刻,羅丹感覺天都塌了。
為了孩子的病,羅丹急得幾天沒吃飯,別人勸她放棄算了。“哪怕兒子不能活,也得讓他從ICU出來吃飽一頓飯再走吧。”羅丹并沒有放棄,為了“下奶”,羅丹開始拼命吃飯。與此同時,哲哲也挺過難關,開始進食。
與哲哲的遭遇相似,今年1月11日出生的團團出生后也被確診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而且雙親都無法給他換肝。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位媽媽在膽道閉鎖互助QQ群上相識,在向對方傾訴著自己的無奈時,彼此發(fā)現(xiàn)可以試一試“換肝”。
“看到兒子遭的罪,我就知道不能放棄治療。
就一定要救他。”兩位媽媽說,不管將來發(fā)生什么,她們都愿意為兒子付出一切。
兩位媽媽“換肝救子”卻引發(fā)了是否符合規(guī)定的倫理爭論,但她們的無私母愛卻贏得了網(wǎng)友的支持:“平凡媽媽、不平凡的愛。”“偉大的母親,是她們的不放棄,讓兩個孩子重新找到了生的希望。”“如果我的孩子需要我的心,我都可以給,不要說一點肝!”素材運用: “換肝”救子引發(fā)的倫理爭論還是沒能阻擋兩位母親救活孩子的強烈愿望。救人重要,還是規(guī)則重要?兩位媽媽的舍己救子行為也許能給類似病例提供一種新的解決途徑。
總結:到此就講解完了,下一講將會為大家講解輸?shù)闷鹋c輸不起的內容,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58973.html
相關閱讀:高考語文備考:必須了解的25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