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必須觀察入微、感同身受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編者按:小編為大家收集了“學習必須觀察入微、感同身受”,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什么會說學習需要觀察入微、感同身受呢?

學習時一個慢慢積累知識的過程,要做好打“長期戰(zhàn)”的準備。那么怎樣才能算是觀察入微、感同身受的學習呢?

(1)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有個教師給學生上徐宏祖的《游黃山記》時,一上講臺,他就向同學們宣布:

“今天這堂課,我要帶同學們去黃山旅游!”

一聽說旅游,而且是去黃山,如同投石激水,老師一句話就使課堂活躍起來。但是大家納悶,此處離黃山相隔千里之遙,不知老師如何帶他們去,大家都疑惑地看著老師。

這時,老師在講臺_卜展開兩幅有16幀彩色圖片的題為《美麗的黃山》的掛圖。那些彩色圖片從各個側面展示了雄奇瑰麗的黃山風光:光怪陸離的云海、干姿百態(tài)的怪石、蒼勁古樸的奇松、涂涂奔流的泉水……給了同學們各種奇異的感覺。

這時,老師說:“欲知黃山真面目,請跟地理學家徐宏祖去黃山尋幽探險吧。”于是讓同學們翻開課本,直接閱讀課文。盡管有一些字詞、句式還需鉆研理解,但同學們通過閱讀,對黃山的面貌就有了整體的知覺,以致興趣盎然,開始津津有味地品味、深深地思考起來。

由此可見,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是深入語文學習的基礎。

感覺,是人對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例如,同學們觀賞圖片時,還只是對黃山這個整體的個別方面有了種種感覺;而通過深入課文閱讀,結合圖片的感性認識,對黃山就有了一種整體性的知覺認識了。

(2)觀察打開認識的大門

朱自清先生在其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寫到夜晚的蟬聲,后來有人寫信給他說:蟬在夜晚是不鳴叫的。朱先生極為重視這個意見,竟懷疑自己先前的觀察不對。他請教了許多人,有工人、教授、昆蟲學家,但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后來在一個夏天的月夜,他再次漫步清華園荷花池,又一次親耳聽到了蟬鳴,于是寫了一篇《月夜蟬鳴》以澄清質疑。

從上面的例子可見,觀察不僅打開人認識的大門,而且是對客觀生活的尊重。無獨有偶,蘇東坡題詩的故事也說明了同樣一個道理。傳說蘇東坡去拜訪王安石。主人不在書房,蘇東坡坐在書桌旁等候,發(fā)現桌上有一首沒有完稿的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于是他想,晚秋的菊花不怕風霜,最能耐久,能在西風中爭奇斗艷,何以被西風吹落、滿地金黃呢?于是順手在后面續(xù)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后來,蘇東坡被貶到黃州,府第的后花園中有十多株菊花,重陽以后,一連刮了幾天大風,他來到后花園,只見枝上一朵花也沒有了,地上一片金黃。這時他才知道自己觀察錯了,王安石是對的。

無論是文學家還是科學家。都十分重視觀察。不過,科學家對對象觀察有理性的導向,重于純客觀的本質發(fā)現;而文學家的觀察雖然面對客體事物,但多少要滲入個人的感情色彩,和感受心理表里相連。

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學習必須觀察入微、感同身受”希望能對考生產生幫助,更多資料請咨詢中考頻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62125.html

相關閱讀:淺談新課改下語文教學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