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與細胞》模塊知識和能力目標詳解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原來我們已經習慣于以教材為本,對教材研究很透,而對教學大綱研究不多,而現(xiàn)在就不一樣了,對于我們生物學科而言,僅山東省內用的教材就有五個版本,而且看上去差別還很大,而高考是全省統(tǒng)一命題的。這就對老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怎么教?具體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這些都是要面臨的新的問題。經過認真地研讀新課標,整合五個版本的教材,我對《分子與細胞》模塊的知識和能力目標作了具體分析,現(xiàn)將個人觀點做一簡述。

一、細胞的分子組成

1.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的結構,結構特點,元素組成,種類,肽鏈的形成過程及有關計算,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蛋白質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統(tǒng)一關系。

2.簡述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DNA、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的具體組成,DNA的平面結構,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的應用和計算,DNA的空間結構及特點,功能,結構與功能的關系,DNA、RNA的分布,RNA的分類。

3.概述糖類的種類和作用

動、植物細胞中常見的單糖、二糖和多糖的名稱,相互關系,以及各自的功能。單糖:葡萄糖、核糖、脫氧核糖(單糖動植物都有)。植物二糖:蔗糖、麥芽糖。動物二糖:乳糖。植物多糖:纖維素、淀粉。動物多糖:糖元(肝糖元、肌糖元)?扇苄赃原糖:果糖、葡萄糖、麥芽糖。

4.舉例說出脂質的種類和作用

脂肪是生物體儲存能量的主要物質,脂肪元素組成特點與功能的關系,磷脂的功能,固醇的分類及功能。脂肪:儲能。 類脂:磷脂 (膜結構基本骨架,腦、卵、大豆中磷脂較多)。固醇類:膽固醇、性激素、VD、醛固酮,維持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

5.說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人教社課本把多糖也說成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質、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由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碳是生物體最基本的組成元素。

6.說出水和無機鹽的作用

不同生物體內含水量的規(guī)律,水的兩種存在形式以及各自的作用、含量的區(qū)別。無機鹽的存在形式及作用。主要是離子狀態(tài),組成成分:Mg→組成葉綠素、Fe→血紅蛋白、P、Ca、I。維持細胞形態(tài)和功能:生理鹽水。生命活動:Ca→抽搐(哺乳動物)。維持細胞滲透壓和酸堿平衡,濃度越高→滲透壓越高。

7.活動建議

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甲基綠、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劑對DNA和RNA的親合力不同,甲基綠使DNA呈現(xiàn)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xiàn)紅色。利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細胞質中。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分別用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注意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用法區(qū)別,為了使現(xiàn)象更明顯,注意取材原則的應用。

二、細胞的結構

1.分析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

首先從人體的解剖和觀察入手。1543年比利時的維薩里發(fā)表了巨著人體構造,揭示了人體的器官水平的結構。法國的比夏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層次的結構──組織構成,并把組織分為21種。然后于1665年英國科學家虎克首先發(fā)現(xiàn)了細胞,最后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將理論思維與科學實驗相結合,他們指出: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細胞學說在修正中前進。

2.使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了解細胞形態(tài)的多樣性。

3.簡述細胞膜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為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基本支架,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的表面,也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也有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磷脂雙分子層和蛋白質分子大都是可以運動的,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細胞膜作為細胞系統(tǒng)的邊界不僅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還可以控制物質進出細胞,以及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細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在細胞膜的外表,有一層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與糖類結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的糖蛋白具有保護和潤滑作用,細胞識別作用。

4.舉例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線粒體是具有雙層膜結構的比較大的細胞器,內膜的某些部位向內折疊形成嵴,擴大了細胞內的膜面積,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細胞的動力車間,新生細胞和運動細胞和新陳代謝旺盛的細胞中含量較多,不同細胞中線粒體的含量不同,體現(xiàn)結構與功能的統(tǒng)一。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含有的細胞器,由內外雙層膜,內部有許多個由類囊體組成的基粒,類囊體擴大了膜面積,在類囊體的薄膜上分布著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是細胞的養(yǎng)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高爾基體是由單層膜組成的,與蛋白質的加工修飾和分泌有關。溶酶體是消化車間,內部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中心體常見于動物細胞和低等的植物細胞中,無膜結構,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細胞中,內有細胞液,含有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可以調節(jié)細胞內部環(huán)境。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不具有膜結構。內質網是由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擴大了細胞內的膜面積,也與細胞內蛋白質、脂質的合成與加工有關。

5.闡明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

主要由核膜、核仁、染色質組成,核膜上有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的運輸通道,染色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在分裂期形成染色體,染色體和染色質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6.試建立真核細胞的模型

通過實踐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細胞結構的認識。

7.活動建議

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在高倍鏡下可以直接觀察葉綠體,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性染料,通過染色,在高倍鏡下可以看到綠色的生活狀態(tài)的線粒體。

三、細胞的代謝

1.說明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通過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進出細胞,主要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小分子物質或離子主要以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shù)姆绞竭M出細胞,小分子物質如水、二氧化碳、氧氣、甘油等以被動運輸中的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出細胞,進出速率依賴于濃度差,不需要載體,也不消耗能量。主動運輸可以從低濃度到高濃度,需要載體,消耗能量。

2.說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酶是活細胞所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類有機物,絕大多數(shù)屬于蛋白質,少數(shù)屬于RNA,可以通過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來提高反應速度。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比較溫合等特性。

3.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是生物體內的直接能源物質。一分子ATP中含有兩個高能磷酸鍵,三個磷酸基,與ADP可以迅速地相互轉化,從而暫時貯存或直接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4.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

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中的幾個經典實驗。光反應階段物質、能量的變化,暗反應階段物質、能量的變化,以及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

5.研究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

環(huán)境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長短和強弱,光的成分以及溫度的高低等,注意分析它們的綜合作用和主導作用。

6.說明細胞呼吸,探討其原理的應用

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生理過程,記準三個反應方程式,以及能量的釋放量和相關計算。影響細胞呼吸的因素──氧氣濃度、溫度等。

7.活動建議

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從而總結失水和吸水規(guī)律,細胞條件,溶質要求,以及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酶都有各自的適宜的溫度和pH值,注意單一變量和對照性原則的應用;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要記準四種色素的名稱、顏色和作用,以及分離開的原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注意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也能進行無氧呼吸。

四、細胞的增殖

1.簡述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

細胞的生長就是細胞體積的增大,本質是細胞內物質增多,主要發(fā)生在新細胞剛形成后,長大后細胞要進行增殖,是通過細胞分裂來完成的,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周期。

2.描述細胞的無絲分裂

一般是核先延長,從中部縊裂成兩個細胞核,然后整個細胞從中部也縊裂成兩部分,形成兩個子細胞。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如蛙的紅細胞。

3.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并概述其過程

注意,解離──漂洗──染色──制片的順序,間期和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時期的主要變化。深刻理解遺傳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這是體細胞形成的主要方式。

4.活動建議

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從感性上認識單個細胞體積越大,表面積與體積之比越小,不利于物質的運輸以及細胞核的控制。

五、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說明細胞的分化

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2.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

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經分化了的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如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成功,就可以說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能力,克隆綿羊的成功,說明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在動物和人體內仍保留著少數(shù)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干細胞。細胞全能性的原因是因為仍具有該生物的全部遺傳物質。

3.探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不同于細胞壞死。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界正常的生命現(xiàn)象,對于多細胞生物完成正常發(fā)育,維持內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4.說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征,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

癌細胞是指有的細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發(fā)生變化,變成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xù)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其特點有:在適宜的條件下能夠無限增殖。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變化。細胞的表面發(fā)生了變化,糖蛋白等物質減少,容易在體內分散和轉移。致癌因子導致癌變的主要原因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目前還缺少有效的治療癌癥的手段,應盡量遠離致癌因子。

5.活動建議

搜集有關干細胞研究進展和應用的資料。搜集惡性腫瘤防治方面的資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62180.html

相關閱讀:2011福建高考生物點評:貼近教材,貼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