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并序》課文解讀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余家貧,耕植①不足以自給②。(我家境貧窮,靠種地不能夠養(yǎng)家糊口。①耕植:耕田植桑,泛指農事。②自給:依靠自己的生產滿足自己的需要。給,jǐ,供給,供應。)幼稚①盈室②,瓶③無儲粟④,生生⑤所資⑥,未見其術⑦。(孩子又多,米缸里沒有余糧,如何才能得到生活所需的東西,我實在沒有辦法。幼稚:小孩。稚,zhì,幼小。②盈室:滿屋。③瓶:瓦甕,這里指盛米的陶器。④粟:本指谷子,脫殼后稱為小米,這里泛指糧食。⑤生生:使生者生,即維持生計。前一個“生”為動詞,后一個“生”為名詞。⑥所資:所憑借的辦法,即下句的“術”。資,憑借。⑦術:途徑,方法。這里指謀生的手段。)親故①多勸余為長吏②,脫然③有懷④,求之靡途⑤。(親戚朋友大多勸我去謀個官職,我內心也動了這個念頭,只是求取官職又沒有門路。①親故,親戚朋友。②長吏,指地位較高的縣級官吏。《漢書·百官公師表》:“縣令、長皆秦官……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擔,是為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边@里泛指做官。長,zhǎn?。③脫然,猶“霍然”,輕快的樣子④有懷,有所思念,有了想法。⑤靡途:沒有途徑,即沒有門路。靡,mǐ,無,沒有。)會①有四方之事,諸侯②以惠愛為德,家叔③以余貧苦,遂見④用于小邑。(碰巧各地發(fā)生戰(zhàn)亂,州郡長官都以愛惜人才為美德,叔父因為我的貧苦境況就把我舉薦上去,于是我被任命在小城做官吏。①會:遇,適逢。②諸侯:指州郡長官。③家叔:指陶夔,作者叔父,曾任太常卿,掌國家祭祀禮樂之職。④見:表被動的句式。邑,城。按:對這個句子各家注釋不一,教材注:四方之事,指安帝義熙元年,即公元405年,劉敬宣欲辭去建威將軍和江州刺史,遣陶淵明去朝廷向劉裕遞《求解職表》。本書編者認為此說欠妥。陶淵明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即公元393年起為江州祭酒,到義熙元年八月任彭澤縣縣令,不久辭官歸隱。其間共計十三年,先后數(shù)次出仕任地方官吏。這個句子當是對這段生活的概括,不是專指某一具體事件。)[以上交代自己出仕的原因。這段文字,陶淵明字面上講出仕是因為家貧,為了養(yǎng)家糊口,實際上他有難言之隱。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大志,但仕途并不順利。他懷著“大濟蒼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安帝隆安四年,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桓玄窺伺著東晉政權陰謀篡位,淵明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于隆安五年冬天,因母喪辭職。元興三年,劉裕起兵討伐篡位的桓玄,淵明投入劉裕幕下任鎮(zhèn)軍參軍。但不久,便對劉裕剪除異己,培植親信,殺殷仲文,覬覦晉室的行為不滿,于是又辭職隱居。義熙元年轉入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劉敬宣離職,他也隨著去職。從上述經歷看出,陶淵明仕途不順,每次出仕都只是“見用于小邑”,不得重用,宏大志向無從施展。他內心的這些苦衷都濃縮在“四方之事……見用于小邑”這個句子里。]于時風波未靜①,心憚②遠役③,彭澤④去⑤家⑥百里,公田⑦之利⑧,足以為酒⑨。(當時戰(zhàn)亂未息,時局不定,心里害怕到遠處做官,彭澤縣離我家僅有一百里地,作為俸祿的官地收獲的糧食,足夠用來釀酒飲用。①風波未靜:戰(zhàn)事未已,時局不定。這里指劉裕討伐桓玄。②憚:dàn,害怕。③遠役:指到遠處做官。④彭澤:縣名。在今江西湖口東。⑤去:距,距離。⑥家:陶淵明家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⑦公田:指供俸祿的官地。⑧利:收益。⑨足以為酒:蕭統(tǒng)《陶淵明傳》:淵明“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嘗得醉于酒足矣!拮庸陶埛N?,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 秫,shú,黏高粱。?,jīng,同“粳”。)故便求之①。(所以我才請求做了彭澤縣令。①之:指彭澤縣令。)[這里說明他最后一次出仕彭澤縣令的原因。]及①少日②,眷然③有歸歟④之情。(到任后不久,因思念家鄉(xiāng)便產生了歸隱的念頭。①及:到,指到任。②少日:不久。③眷然:眷戀思念的樣子。④歟:語助詞,無意義。)何則?質性自然①,非矯勵②所得。(為什么呢?我生性真率自然,不是勉強做作得來的。①質性自然:本性真率。②矯勵,違背本心,勉強做事,這里引申為“做作”。)饑凍雖切①,違己②交病③。(挨餓受凍雖然來得急迫,但違背本心做事身心都很痛苦。①切:切迫、急迫。②違己:指違背自己的本性與志向。③交。褐干、心同時遭受痛苦。病,憂苦。)嘗從人事①,皆口腹自役②。(以前也曾出仕為官,都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填飽肚皮而自我驅使。①人事:指出仕為官。②口腹自役:為生計所迫而役使自己去做所不愿做的事情。役,役使,驅使。)于是悵然①慷慨,深愧平生之志②。(于是惆悵感慨,內心激動不平,為有負于平生之志而深感慚愧。①悵然:失意的樣子。②平生之志:指過不為官場所羈絆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猶望一稔①,當斂裳②宵逝③。(本指望干滿一年之后,便應該收拾行裝乘夜悄然離去。①一稔:莊稼收獲一次,即一年。稔,rěn,谷物成熟。②斂裳:指收拾行裝。斂,liǎn,聚集。③宵逝:猶宵遁,指乘夜悄然離去。)尋①程氏妹②喪于武昌③,情在④駿奔⑤,自免去職。(不久,我那位嫁給程氏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按情理應當疾速奔赴那里,所以我也就自己免官離職。①尋:不久。②程氏妹:淵明同父異母的妹妹,嫁于程氏。見《祭程氏妹文》。③武昌:地名,在今湖北省鄂州市。④情在:按照情理應當。⑤駿奔:急赴,騎快馬飛奔。)仲秋①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從仲秋到入冬,在任八十多天。①仲秋:古人將每個季度三個月依次稱孟、仲、季。仲秋,指農歷八月。)[這里交代辭官歸隱的兩點理由:一、“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也就是說自己本性自然,不會扭曲自我,不會強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當然,他也不是沒有思想斗爭,因為畢竟“饑凍雖切”,但這樣“違已交病”,違背自我性情會身心"交病",比挨凍受餓更加難以忍受。二、“程氏妹喪于武昌”,需要奔喪。其中第一條是根本,第二條是催化劑。自己本性使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官場有違自我性情與志趣,所以才最終棄官歸隱。]因事順心,命篇①曰《歸去來兮》。(因辭官歸隱這件事順遂了我的心意,所以寫了這篇文章,題目叫做《歸去來兮》。①命篇:給文章命題。)乙巳歲①十一月也。(時乙巳年十一月。①乙巳歲:晉安帝義熙元年,即公元405年。)[最后交代寫作《歸去來兮辭》的原因和“序”的寫作時間。從文中看出,作者先寫辭,后寫序。 ]

 

辭前序言,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從開頭到“故便求之”,略述自己因家貧而出仕的曲折經歷。第二層從“及少日”到“在官八十余日”,寫自己決意棄官歸田的原因。第三層從“因事順心”至結尾,交代寫作《歸去來兮辭》的時間和原因。序和辭的關系密不可分,但謀篇之法,迥然不同。序是對前半生出仕道路的省思,以實錄之筆敘之。辭則是在脫離官場之際,對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以虛擬之筆出之。 

 

歸去來兮①,田園將蕪②胡不歸③?(歸回家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么還不回去呢?①來兮:助詞。②蕪:田地荒廢。③胡不歸:為何不歸去!对娊洝ぺL·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胡,何。)[開篇一聲長嘯,直抒胸臆,驚天動地,劈空而來,這是作者對人生大徹大悟之后作出的果敢決斷。在詩人的深層意識中,田園,是生命的根,是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園將蕪,意味著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歸去來兮,是田園的召喚,也是詩人本性的回歸。在結構上,此句有振起全篇的作用,清林云銘云:“篇首‘田園’二字是通篇綱領”,“‘涉園’一段,了卻園事,而園不就蕪矣”,“‘西疇’一段,了卻田事,而田不就蕪矣”!稓w去來兮辭》行文之法,正以“歸園田”三字為中心,將“歸去”之事“歷歷”想來,一一寫出。]既自以心為形役①,奚②惆悵③而獨悲?(既然自己認識到出仕不是出于本心,而是心神為外物役使,為什么現(xiàn)在一旦辭官歸隱卻又悵然若失而獨自悲傷?①心為形役:心志為外物所役使。役,役使、左右。②奚:為何。③惆悵:感傷失意的樣子。)[長嘯之后,作者回過頭來描寫作出這個人生重大決斷時所走過的心理歷程。心為形役,是對出仕原因的概括,照應了“序”中所說“口腹自役”,即出仕不是出于作者本心,而是為生活所迫!般皭潽毐泵鑼懥俗髡咿o官時的心情。既然自己認識到出仕不是本心,照理說,辭官應該歡欣鼓舞,但真的一旦辭官歸隱卻又感到失意而獨自悲傷。對這種矛盾的心態(tài),作者自己也感到奇怪,禁不住向心靈拷問:這是為什么?其實,出現(xiàn)這種矛盾心態(tài)的原因是,作者出仕的本心并不只是為了“口腹之役”,而是為了濟天下蒼生酬報國救民。但因不甘被黑暗的現(xiàn)實、污濁的社會所左右,不得不違背本心辭官歸田。實際上辭官也是“心為形役”,不得已而為之,怎么不會“惆悵而獨悲”?那么作者怎樣解脫這種困惑呢?]悟已往之不諫①,知來者之可追②。(認識到過去的錯誤不可挽救,知道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補救。①諫:止,猶救正、挽救。②追:補救。此二句語出《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作者引用這句話也暗含有“今之從政者殆而”的意思。殆,危險。)實迷途其未遠①,覺今是而昨非②。(誤入了迷路好在走得還不太遠,覺悟到今天辭官才是正確,昨日出仕大錯特錯。①迷途其未遠:化用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泵酝,指出仕做官。②今是而昨非:以今之退隱為是,以昨之出仕為非。)[這四個句子是作者從“心為形役”中自我解脫之辭。前一句引自《論語》,后一句出自《離騷》,作者對先哲圣賢的教導一“悟”、一“覺”,反思過去,展望未來,于是從出仕與歸隱的“惆悵而獨悲”中解脫出來,毅然選擇了歸隱。]舟遙遙①以輕?②,風飄飄而吹衣。(歸舟在水上輕快漂蕩,寒風飄飄吹拂衣裳。①遙遙:漂搖放流的樣子。②輕?:輕疾,形容船行駛輕快的樣子。?,yáng,飛揚,飄揚。)[這兩句似寫景實寫情,船行順風,輕快如飛,心情愉快亦盡在其中,見得棄官如釋重負。]問征夫①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②。(向行人打聽前程還有多遠,遺憾天未亮晨光暗昧朦朧。①征夫:遠行之人。②熹微:天色微明。熹,xī,放光明。)[這是作者想象他的歸程。問路行人,可見暗自計程,迫不及待。“恨晨光之熹微”,怨時間過得太慢,天色亮得太遲,以表現(xiàn)其急切盼歸的心情。閱讀本文要注意的是,《辭》寫于作者辭官之前,因此有關歸途、歸居、歸耕的描寫均系想象之詞。周振甫先生說:“《序》稱《辭》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為‘追錄’、‘直述’,豈有‘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等物色?亦豈有‘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為未歸前之想象,不言可喻矣!卞X鐘書先生認可為周先生的說法,也認為本文自“舟??以輕?”至“亦崎嶇而經丘”,“敘啟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諸?,心先歷歷想而如身正一一經”。而彭澤與陶舍,咫尺之遙,作者無須問途,所以“舟遙遙”這四句也當是想象之景,并非寫實。]

 

第1段,寫辭官歸田時從出仕與歸隱的困惑中解脫。開頭一句,開門見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但真要辭官歸田之時卻“惆悵而獨悲”。于是作者轉入反思,在反省中覺悟“今是而昨非”,在悔悟與慶幸中獲得解脫,最后想象將輕快地奔上歸途。

 

乃①瞻②衡宇③,載欣載奔④。(一眼望見我簡陋的家門,心中歡快向前飛奔。①乃:于是、然后。②瞻:望見。③衡宇:橫木為門的房子。衡,同“橫”。宇,屋檐!对娊?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币馑际琴t者安于貧賤。古代常用“衡門”、“衡宇”指貧賤者的居處。④載欣載奔:一邊高興,一邊奔跑。載……載,又……又。)[寫初見家門時的歡欣雀躍之態(tài)。]僮仆①歡迎,稚子②候門。(年輕童仆上前歡迎,年幼兒子候望在家門。①僮仆:尚未成年的仆人。僮,“童”的本字,古稱未成年的男子。蕭統(tǒng)《陶淵明傳》:淵明出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雹谥勺樱河仔〉膬鹤。淵明此時共有五子,長子十三歲,幼子五歲。)[家人歡迎,使作者感到丟官的快慰。]三徑①就②荒,松菊猶存。(家園蕭條近于荒廢,青松秋菊凌風傲雪,尚喜猶存。①三徑:用東漢蔣詡于王莽時免官歸家的故事。漢代趙歧《三輔決錄》卷一:“蔣詡歸鄉(xiāng)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游!焙笠蛞浴叭龔健敝笟w隱后所住的田園。②就:接近。)[這里是說出仕之后,庭院的小路都快要荒蕪了。惋嘆之余,大有恨不早歸之感。所喜手植松菊依然無恙。松菊猶存,以喻堅芳之節(jié)仍在。]攜幼入室,有酒盈樽①。(領著幼兒進入室內,備有美酒斟滿酒樽。①樽:盛酒器。)[兒女在側,享天倫之樂,有酒盈樽,享口福之樂,示平生之愿已足!澳苏昂庥睢逼鸢司湎胂蟮旨視r欣喜若狂之態(tài),作者變六字長句為四字短句,以表達其歡欣暢快的心情。]引①壺觴②以自酌,眄③庭柯④以怡顏⑤。(取來酒壺舉杯自斟自飲,悠閑地觀賞庭中的樹木心曠神怡,喜笑開顏。①引:取來。②壺觴:酒壺與酒杯。觴,shāng。③眄:miǎn,斜視。這里是悠閑觀賞的意思。④柯:樹枝,代指樹。⑤怡顏:使臉上露出愉快顏色。怡,愉快喜悅,這里用如動詞,使動用法。)倚①南窗②以寄傲③,審④容膝⑤之易安。(靠在南窗寄托傲世之情,深知居室狹小易得安閑。①倚:靠。②南窗:居室南面之窗,窗外可見蔥秀俊偉的廬山。③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懷。④審:明白,深知。⑤容膝:僅能容下雙膝的小屋,極言居室狹小。《韓詩外傳》卷九:“楚莊王使使賚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臣有箕帚之使,愿入計之!粗^夫人曰:‘楚欲以我為相,今日相,即結駟列騎,食方丈于前,如何?’婦人曰:‘夫子以織屨為食,食粥?履,無怵惕之憂者,何哉?與物無治也。今如結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過一肉。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國之憂,其可乎?’于是遂不應聘,與婦去之!卑矗骸盎阒埂敝钙拮!敖Y駟列騎”指車馬成隊,形容地位高貴。“食方丈于前”是說擺在面前的食物有一丈見方之多,形容生活奢華。作者引用這個曲故,表示自己寧安容膝之貧居,而不愿出去做官,同時也暗寓了對妻子的贊美,蕭統(tǒng)《陶淵明傳》:“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這四句想象歸舍。飲酒開懷,陋室易安,寫出作者知足長樂;斜視庭柯,傲倚南窗,寫作者孤介傲岸。]園日涉①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②。(每天漫步家園興味無窮,院中雖有柴門常閉關。①涉:涉足、散步。②常關:經常是關閉著的,意謂不常與人往來。)策①扶老②以流憩③,時矯首④而遐觀⑤。(拄著拐杖漫步休息,時爾抬頭遠眺閑觀。①策:杖,這里用如動詞,拄著。②扶老:手杖的別名。③流憩:指無目的地漫步和隨時隨地地休息。流,周游。④矯首:抬頭。矯,舉,抬起。⑤遐觀:遠望。)[這四句由居室移到庭園,寫涉園之樂。作者日日園中散步,其樂無窮;拄杖或游或息,時時昂首遠望。作者望到了什么?“遐觀”二字引起下文。]云無心①以出岫①,鳥倦飛而知還。(閑云悠悠飄出山間,鳥兒疲倦也知飛還。①無心:無意,形容云隨意飄蕩的樣子。①岫:xiù,有洞穴的山,這里泛指山峰。)景①翳翳②以將入③,撫孤松④而盤桓⑤。(夕陽漸暗日將落山,我撫摸孤松流連忘返。①景:指日光。②翳翳:yíyí,光線暗弱。③入:指太陽落山。④孤松:獨立挺拔之松,是卓然高節(jié)的象征。⑤盤桓:徘徊、逗留。)[此四句寄托深遠,作者“矯首而遐觀”,望見云、鳥、日、松,觸景生情,于是“撫孤松而盤桓”,又產生“惆悵而獨悲”之情。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評上二句:“此陶淵明出處大節(jié)。非胸中實有此境,不能為此言也。”清陶澍集注《靖節(jié)先生集》評下二句:“閔晉祚之將終,深知時不可為,思以巖棲谷隱,置身理亂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節(jié)也。”這些評說啟發(fā)我們,研讀這幾個句子必須透過景物描寫窺視作者內心對國事的焦慮!霸茻o心以出岫”,反襯作者懷著“大濟蒼生”的愿望有心出仕,“鳥倦飛而知還”,結果在宦海中搞得筋疲力盡,下決心返歸園田。但是,陶淵明為東晉元勛之后,曾祖陶侃是東晉初期的名將,他能對晉王室的前途無動于衷嗎?“景翳翳以將入”,眼睜睜看著東晉王朝像落日一樣衰微下去,卻是無力回天,于是“撫孤松而盤桓”,那種獨木難支的痛苦在作者的內心煎熬!]

 

第2段,寫作者在解脫了出仕與歸隱的困惑之后,想象歸家的歡樂。此段分三層,第一層承上段而來,作者歸心似箭,在到達家園之時完全變成歡呼與雀躍,“乃瞻衡宇,載欣載奔”,一派狂喜之態(tài)。“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家人主仆熱烈歡迎。“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象舉家歡宴,開懷暢飲的情狀。第二層由居室到庭院,寫居室之安,涉園之趣,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從字面流露出來。第三層寫遐觀之景,觸景生情,引出對國事的焦慮。作者至此,在一陣狂喜的高潮之后,復又盤桓回思,念及國事,情調轉為低沉。那么陶淵明又是怎么從此種焦慮中解脫出來呢?請看下文。

 

歸去來兮,請息交①以絕游②。(歸回去吧,讓我與世俗之人斷絕交游。①息交:斷絕與世俗的交往。②絕游:與“息交”同義。)[再以“歸去來兮”領頭,表示要謝絕交游,與世相忘。這是作者在心靈再次激烈碰撞之后又一次作出果敢決斷,不僅返歸田園,而且永遠與官場訣別。]世與我而相違①,復②駕言③兮焉求④?(世俗與我互不相容,還駕車出游求仕做什么?①相違:相互背逆,互不相容。②復:再,還。③駕言:“駕言出游”的省略,駕車外出交游,代指出仕!对娊洝ぺL·泉水》:“駕言出游,以寫我憂!毖裕Z助詞,無意義。④焉求:何求,求什么。)[這是作者的自我解脫之辭。既然世俗與我格格不入,世人拋棄了我,官場容不下我,還出游求仕做什么?]悅親戚之情話①,樂琴書以消憂。(親朋故友的知心話語令我喜悅,琴棋書畫帶來的快樂可消除憂愁。①情話,知心話。)[“憂”字照應“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作者想象在田耕生活中在琴棋書畫中找到的快樂,可以使自己從國事之“憂”中解脫出來。]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①于西疇②。(農民告訴我春天來到,我將到西邊田頭從事春耕。①事:指耕種之農事。②疇:chóu,田地。)或①命巾車②,或棹③孤舟。(有時駕著有帷帳的馬車,有時劃起一葉小舟。①或:時或,有時。②巾車:有布蓬的車。③棹:zhào,槳,劃船用具,這里作動詞用。)既窈窕①以尋②壑③,亦崎嶇④而經丘⑤。(沿著深遠幽深的山溝,經歷高高低低的山丘。①窈窕:深遠曲折的樣子。②尋:沿著。③壑:hè,山溝。④崎嶇:高低不平的樣子。⑤丘:丘陵,小山。既……亦……,表示并列關系。) [這是對田園農事的描寫。詩人想象中的田耕生活,駕車乘舟,登山泛溪,好比是尋勝探幽,乘興出游!捌閸缃浨稹背小盎蛎碥嚒,指陸行;“窈窕尋壑”承“或棹孤舟”,指水路。作者用合敘的手法,造成一種整齊的音韻美;“崎嶇”雙聲,“窈窕”迭韻,造成音節(jié)和諧美,讀來優(yōu)游從容,通過這樣的語言,詩化了理想中的田園生活。]木欣欣①以向榮,泉涓涓②而始流。(草木茂盛欣欣向榮,泉流涓涓細水慢流。①欣欣:草木茂盛的樣子。②涓涓:細水慢流的樣子。)善①萬物之得時②,感吾生之行休③。(羨慕天地萬物皆得其時,感慨自身生命行將結束。①善:欣喜,羨慕。②得時:適時,順應天時、適合時令。③行休:行將結束。指生命將要完結。)[這四句寫作者觸景而生的感慨。草木欣欣,泉流涓涓,天地萬物,適逢其時,對比自己,仕途乖舛,功名無望,光陰白白流逝,生命行將結束,那么,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又在哪里呢?作者又禁不住傷感不已,“惆悵而獨悲”。]

 

 第3段,寫作者從“景翳翳以將入”而生出的憂慮中解脫后,想象農事生活之樂。詩人斷然與污濁的官場斷絕來往,再次唱出“歸去來兮”的心曲,詩人的心靈也獲得了自由與解放,他想象中的田園生活是詩化了的田園生活,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境界。但是作者在享受躬耕隴畝的舒心愜意、搜奇覽勝的幽雅閑適、情話相談的融洽歡快之時,面對欣欣草木、涓涓山泉,感慨油然而生,感情由愉悅歡快復轉為自傷自悼,情調由高亢昂揚復轉為低抑深沉!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飽受儒家熏陶的詩人怎么能消沉萎頓,怎么能讓生命白白流逝?他需要再次尋求解脫,他需要找到新的精神支柱,于是文章自然地轉入第4段。

 

已①矣乎②!寓形③宇內④復幾時?(算了吧,人生在世能有幾時、僖眩褐埂"谝雍酰褐~“矣”“乎”連用,加強感嘆語氣。③寓形:寄身,托身。④宇內:天地間。)曷①不委心②任去留③?(為什么不隨順心意聽任生命自然地生死去留?①曷:何,為什么。②委心:隨順心意。委,隨從、順從。③去留:指生死。)胡為①乎遑遑②欲何之③?(為什么還是憂心忡忡,心神不安,你到底想要追求什么?①胡為:為何。②遑遑:心神不定的樣子。③何之:到哪里去,這里是“追求什么”的意思。此句照應“感吾生之行休”句。)[這里三個問句,前兩個是反問,光陰荏冉,人生無常,還是聽天由命吧!這是作者面對浩渺宇宙,紛紜人生發(fā)出的無可奈何的感嘆。但是作者不甘沉淪,不屑頹唐,因此,他拷問自己心靈:你究竟想追求什么?由此引入了下面的回答。]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①不可期②。(榮華富貴不是我的愿望,神仙世界不可希冀。①帝鄉(xiāng):神話中天帝住的地方,這里指仙界,成仙!肚f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鄉(xiāng)。”②期:期望、期求。)[富貴功名,求仙不老,可以說這是自古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兩大追求,但作者說“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他既否定了世俗的政治社會,亦摒棄了宗教的彼岸世界,那么作者的人生追求,精神家園又在哪里呢?]懷①良辰②以孤往③,或植杖而耘耔④。(愛惜那美好時光我或者獨自出外欣賞,或者扶杖除草助苗生長。①懷:留戀、愛惜。②良辰:美好的時節(jié),指上文所說萬物得時的春天。③孤往:獨自外出。④植杖而耘耔:指隱耕的行為。植杖,拄著木棍!墩撜Z?荷?丈人》:“植其杖而蕓!敝玻、扶。杖,小木棍,南方農民中耕耘田時拿在手中以支撐身體的用具,俗稱“踩田棍”。耘,除草。耔,zǐ,培苗!对娊洝ば⊙拧じμ铩罚骸敖襁m南畝,或耘或耔!保┑菛|皋以舒嘯①,臨清流而賦詩②。(登上東面高崗縱情長嘯,面對清澈溪流吟誦新詩。①登東皋以舒嘯:似用蘇門山隱士孫登長嘯的故事。《晉書?阮籍傳》:“(阮)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皋,?āo,水邊高地。舒,放。嘯,高聲叫。②賦詩:作詩。)[這是作者對“欲何之”的正面回答,他所向往的是:“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痹瓉碜髡呤且鲆粋地地道道的田園詩人,良辰勝景,獨自出游;除草培土,躬親農桑;登山長嘯,臨水賦詩;一生志愿,于此已足。]聊①乘化②以歸盡③,樂夫天命④復奚⑤疑。ü们翼槕匀蛔兓藚s此生,樂天安命還有什么可懷疑、倭模汗们。②乘化:順從大自然的運轉變化;旎,指自然。③歸盡:到死。盡,指死亡。④樂夫天命:以順從天命為樂,即樂天安命!吨芤住は缔o上》:“樂天知命,故不憂。”⑤奚:何。)[在作者看來,這是上天的有意安排,是人生的最佳選擇,是心靈理想的歸宿,是人生價值的所在,樂在其中,還有什么疑慮猶豫:“歸去來兮,田園將將蕪胡不歸?”作者在大徹大悟之后,終于發(fā)出了這千古永恒的長嘯!]

 

第4段寫卓爾不群的心志,“樂天安命”的情懷,使作者從“吾生之行休”的傷感中解脫出來!耙岩雍!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遑遑欲何之?”詩人委婉自問,以振起下文的自答,“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這是從反面作答,“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這里從正面作答。作者既不想與世俗同流合污來取得榮華富貴,也不指望飛臨仙境來逃脫人生苦難,他所追求的只是醉情山水田園,尋找人生妙趣,守住自己圣潔的精神家園。作者終于大徹大悟,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發(fā)見了人生的另一坦途,找到了生命的又一種價值,于是傷感復轉為歡樂,思想境界上升到新的高度,“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以反問的語氣堅定地表明心志,與開頭“歸去來兮”遙相呼應。

 

綜觀全文,《歸去來兮辭》敘寫了作者在決定辭官歸隱之時自我解脫的心理歷程,清李扶九在《古文筆法百篇》中評:“是篇評解穿鑿,一概刪去,只就本文讀之,甚有異味。曰:‘以心為形役’,是多少箴規(guī);曰‘委心任去留’,是何等超脫;末云‘樂天命’,幾入孔、顏門戶矣!边@是說陶淵明用佛家、道家理念從儒家入世中解脫,最后又回到儒家,從中找到全新的人生道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172411.html

相關閱讀:特級教師送來臨考前語文“臨門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