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小編為大家收集了“高三語文學習方法---聽、說、讀、寫、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語文學習方法---聽、說、讀、寫、悟
那么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根據(jù)筆者二十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學習語文說難也不難,關(guān)鍵是要用心和努力,要抓住"聽、說、讀、寫、悟"這五個根本環(huán)節(jié)。學法得當、記悟并重、培養(yǎng)能力、養(yǎng)成習慣,學習語文就不是很難的了。
首先是掌握學法。這主要要在課堂這個主渠道中進行嚴格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同學們通過對課文這一范本的學習,逐步提高悟性。即對字詞句章的理解能力,能夠?qū)W會"據(jù)言會意"、 "因言悟道"、"依言入情",而不是死記一些死知識。要掌握兩種方法:一是技能型。主要是會使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會圈劃批注、摘錄重點,會朗讀默讀、精讀瀏覽、速讀跳讀等;二是思維型。主要會邊讀書邊思考,善于發(fā)疑析疑,歸納演繹等。通過對這些學習方法的掌握,使同學們能對不同的體有不同把握。如在閱讀記敘文時,能抓住記敘的要素、記敘的順序、詳略的安排、記敘的方法等;在分析說明文時,能講清楚說明的對象、事物的特征、說明的方法、順序的安排、語言的特點方式及文章的結(jié)構(gòu)等。
其次是要擴大閱讀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認讀能力。讀什么?一是讀與課文有一定聯(lián)系的課外讀物,包括同一主題或題材、同一作家、表現(xiàn)手法相近的作品,使閱讀構(gòu)成相對完整的課內(nèi)外結(jié)合的閱讀體系。如學課文《在烈日和暴雨下》,可以去閱讀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也可去閱讀茅盾的《林家鋪子》,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館里》等。二是可以根據(jù)自己個人的興趣愛好去讀書,雖無目的性,但卻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增加文化積淀和提高文學修養(yǎng)。就像陸九淵"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quán)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的"不求甚解法";蘇東坡的"八面受敵"法,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讀書方法。
第三是注意積累。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關(guān)鍵在于積累。閱讀是我們積累的最佳渠道之一,通過閱讀我們可以積累詞匯、積累知識。對于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文,我們還要進行背誦這些經(jīng)典的古詩文,不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還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內(nèi)涵,具有無比強大的生命力。十四五歲的初中學生,正是記憶的黃金時代,如果每天或者每兩三天背這么一首古詩或一段古文,那么對于你個人來講,將會終生受益。許多有成就有作為的政治家、科學家,他們無一不是在古典文學的熏陶下成長的;彭德懷在上書萬言書前誦讀《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句子。魯迅是抱著"五將上下而求孛"的態(tài)度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諾貝爾獎獲獎者著名物理學家揚振寧從小通讀《孟子》和諸子百家,使他在西方文化中如魚得水。許多影視片、小說都引用古詩文作為題目,如《一江春水向東流》、《燕歸來》、《金甌缺》等,積累了古詩文,就可加深對這些作品的理解。同時在自己寫文章時利用一些古詩文,也會為文章增色不少。
"腹有詩書氣自雄",在《面向21世紀上海市中小學語文學科教育改革行動綱領》中,也反復強調(diào)
要注重知識的積累。積累可以通過新聞記者背誦獲獎,也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來促進:古詩詞朗誦比賽----看誰的古詩詞背得多;成語接龍----看誰成語積累得多;剪報----看誰搜集的資料多;
讀書會----看誰讀書的體會深;辯論會----看誰學以所用好等等。
第四是讀寫結(jié)合。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極為充分地說明了讀和寫的關(guān)系,只有書讀多了,胸中的積累豐厚了,寫起文章來才能才思敏捷,下筆如有神一般。對于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名篇佳作和閱讀中遇到的好文章,我們可以進行摹仿。即仿形、仿意、仿神(這在我的《培育"慧眼",練就"妙手"》一文中已作過介紹),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細心觀察,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下來,自擬題目,不受文體、篇幅的限制。在閱讀的基礎上摹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這就是讀寫結(jié)合的精妙之處。
作為一個跨世紀的新人,我們必須認真學好自己的母語,廣泛吸取中華古典文化的精華,并在此基礎上弘揚光大,才能面向未來,走向世界。只要我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樹立自信,不斷調(diào)整學習動機,改進學習方法,努力做到以上幾點,那么,語文是一定能夠?qū)W好的。
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高三語文學習方法---聽、說、讀、寫、悟”希望能對考生產(chǎn)生幫助,更多資料請咨詢中考頻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86966.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3年高考文學作品的閱讀的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