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約公元前313 —公元前 238 )名況,尊稱荀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荀子是戰(zhàn)國時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在戰(zhàn)國諸子中,他與孟子、莊子對后世影響最深。他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排比句子,又善用比喻。
本文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這篇文章開宗明義提出全文中心:學不可以已。接著運用一連串的比喻分別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勉勵人們努力學習。這原本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很容易流于枯燥、單調,但作者卻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又兼之以排比的句式,讀起來朗朗上口、形象清新,是一篇傳誦不衰、膾炙人口的佳作。
學習這篇課文要針對文章的特點采用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文章用了大量的比喻。因此,理解這些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lián)系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學習時如果能抓住提示論點的關鍵語句和用以論證的比喻,不僅可以明確本文的論點和論證方法,體會出其內在嚴密的邏輯性,而且一些難理解的字詞句也可以迎刃而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00574.html
相關閱讀:2012備戰(zhàn)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六招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