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在套子里的人》問題探究與探究思路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問題探究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國文壇上一篇優(yōu)秀的杰作,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下面提出兩個問題,供大家研究:

 

一.別里科夫是一個什么人?對此,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種說法認為,小說描寫的別里科夫不僅用各式各樣的套子把自己里里外外裹得緊緊,包得嚴嚴,而且他還用這個套子轄制了學校,轄制了全城,使全城的人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過日子,整個城市死氣沉沉,所以他是一個死心塌地地維護舊制度、舊秩序、舊傳統(tǒng),甘心充當沙皇鷹犬的可憎可惡的封建衛(wèi)道士。另一種說法認為,小說中的別里科夫極力蜷縮在自己“套子”里,是一個神經衰弱的病痛者,一個“性情孤僻”的典型,一個被沙皇專制統(tǒng)治扭曲了的小人物,從本質上說,別里科夫是沙皇專制制度的懼怕者、回避者,他的所有行為都只是想做一個沙皇制度下的“順民”,最后成了沙皇專制度的犧牲品,所以,作者筆下的別里科夫是一個可悲可憐的小人物,是當時社會中一個值得人們同情的弱者。

 

一個人物既使人覺得可恨,又使人覺得可憐,為什么會有如此矛盾的感覺呢?你對別里科夫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套子”是小說刻畫的主題,小說通過生動形象的描寫,向我們揭示了沙皇專制度這個嚴重束縛人民自由、束縛人民思想的“套子”的反動本質,激發(fā)人們沖破這個“套子”,勇敢地去開創(chuàng)新生活的強烈欲望。

 

小說塑造“套子”這一形象有著深廣的社會意義。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套子”,有政治上的、制度上的,也有思想上的、習慣上的,等等。這些“套子”有的也許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有著許多的“套子”束縛著人們,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社會要進步,就必須不斷地沖破形形色色的套子的束縛,所以,我們應當不斷解放思想,沖破禁區(qū)。請你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探究思路

 

第一題側重對人物形象的理解,通過分析以更好地把握小說的主題,第二題是一道拓展題。要求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進行分析,以期提高分析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一題:人們對別里科夫的形象出現(xiàn)不同的理解,主要是選擇的角度不同。第一種說法側重從別里科夫的社會效應來分析,第二種側重從別里科夫的命運悲劇來分析。應該說,這兩者說法是可以統(tǒng)一的,綜觀全篇,契訶夫筆下的別里科夫既可惡可憎,又可悲可憐。他不僅在生活上,用各式各樣的套子把自己里里外外裹得緊緊的,包得嚴嚴的。而且連自己的思想、精神也要“套”起來。政府告示、法令和保守報刊的文章,是他思想的惟一準則。凡是脫離常規(guī)、不合規(guī)矩的事,雖然與他無關,他也很不高興。這個別里科夫不僅把自己的一切都藏到套子里,令人生厭的是,他連周圍的一切也不放過,還作“套子”套住別人,甚至套住全城的人。十多年來,教師、校長、甚至全城的人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過日子,整個城市死氣沉沉。人們之所以怕他,是因為他有著沙皇政府作后盾。他扮演的也正是舊制度、舊秩序、舊傳統(tǒng)的衛(wèi)道士的角色。因此,作為這一角色的別里科夫是可憎可惡的。然而,作為一個小人物的別里科夫,他實際上也是一個受害者,“套子”在危害別人的同時,也毀壞和扭曲了他正常的人性。因此,綜觀他的一生,又是可悲可憐的。通過他在婚姻事件引起的沖突中,我們足可以看到他悲劇性的一面。對于四十多歲還沒成家的別里科夫來說,戀愛結婚實在是一大樂事,可他遲遲不敢求婚,是因為害怕結婚會鬧出什么亂子來。當他被柯瓦連科從樓上推下來,他最害怕的是“這樣一來,全城的人都會知道這件事,還會傳到校長耳朵里去,還會傳到督學耳朵里去。哎呀!不定會鬧出什么亂子!”因此,他實際上是死于驚恐和擔憂。真是可惡、可悲的別里科夫!

 

總之,對于別里科夫這個人物,要注意其社會典型性,對于人物性格的認識不要簡單化、單一化,既要看到他可憎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可悲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住 “套中人”的性格特征。

 

第二題:無論什么時代什么社會,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現(xiàn)。因為時代發(fā)展、社會進步,總會有變革,那么就會有反對變革的人出現(xiàn)。這些人中除了仇視社會進步,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反動統(tǒng)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成規(guī)、因循守舊的小人物,他們對新生事物不適應、不理解,甚至滿懷恐懼,他們主要在思想和行動上抗拒社會變革。我們從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就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這樣的人和事。而改革開放的最大阻力,就是既有的各種“套子”。聯(lián)系改革開放的二十年,我們的每個進步無不是解放思想,沖破套子的結果。首先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沖破了“階級斗爭為綱”的套子,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接著又破除了社會主義只能有計劃經濟,不能搞市場經濟的套子,開創(chuàng)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嶄新體系;爾后又破除了社會主義是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的套子,實現(xiàn)了以公有制為主、兼有集體制和私有制的多種經濟體制共存的新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如此等等,每一次對“套子“的破除都促成了國家的巨大進步。

 

但是,也必須注意,并不是無論什么套子都是要不得的。社會是一個由多種因素組成的復雜的整體,政治、經濟、軍事、宗教、道德、文化等各個部門及各行各業(yè)都必然產生套子,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如果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劃分各種套子的類別的話,大體可以將其分為合理的、落后的、反動的三類。合理的套子,如生活中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進步的道德規(guī)范,在民主基礎上制定的法律、法規(guī);落后的套子,主要是指已經過時的、違反客觀實際的套子,如封建社會的繁瑣禮儀,舊時代遺留下來的世俗偏見;反動的套子,是指反動統(tǒng)治階級制定的愚弄人民、壓迫人民的法律、制度、觀念,如封建社會的“三綱五!薄叭龔乃牡隆保纭堆b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套子”──俄國沙皇的各種反動法律、條令。

 

社會沒有套子不行,人不受套子的約束也不行。如果天下的人都隨心所欲,各行其是,一切亂套,一旦限入無政府的狀態(tài),社會就會混亂不堪,局面簡直不可思議,不可收拾。必要的、合理的套子是保持社會穩(wěn)定秩序、推動社會和諧、健康發(fā)展的強大力量。但是,落后、反動的套子,像枷鎖,可以把人的手腳、思想套“死”。一個人長期生活在一種落后或反動的套子中,久而久之,循規(guī)蹈矩,就有可能形成一種單一的,僵化保守的思維模式、思維習慣,就會被套得服服帖帖,謹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對套子以外的事物會產生排拒感。從這種意義來講,人的思想是套子的產物,套子在人類生活歷史中起著兩重作用,套子也是一把雙刃劍。

 

因此,問題不在套子本身,問題在于這套子是不是有利于社會進步,有利于人民安康,我們應當提高對于套子的分辨能力,從而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200577.html

相關閱讀:淺論普高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意義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