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囚綠記的高中語文知識點重點分析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語文知識點是同學(xué)們學(xué)習(xí)語文的重要方面,只有牢固掌握語文知識點,才能學(xué)好這門課,鑒于此,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這篇有關(guān)囚綠記的高中語文知識點重點分析,歡迎閱讀!

知識點概述

囚綠記講述了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的一段“交往”經(jīng)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tài)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況和真摯心愿,含蓄地揭示了華北地區(qū)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征著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

“綠”是全文描寫的客觀對象,作者圍繞“綠”展開思路,鋪設(shè)線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即“擇綠”“近綠”“囚綠”“釋綠”和“懷綠”。

A. 擇綠 (1~4段)

從窗戶寫起,交代綠的由來,其實是在綠枝條出現(xiàn)之前交代一下背景。這背景是很寒傖的,但有了綠枝條,就頓然有了生氣和活力。第4段反復(fù)三次提及“綠影”,盡管只是寥寥幾筆,但富有詩意。綠在此時還只是“影”。另外,一些表達情感態(tài)度的詞語,如“喜悅而滿足”“歡喜”“喜悅”等,也給綠帶上了情緒色彩,物我之間初相映照。

B. 戀綠 (5~7段)

開始對綠枝條直接描寫。“觀”者行為有:“我移徙小臺子到圓窗下,讓我面朝墻壁和小窗”“我望著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我天天望著窗口常春藤的生長”等。“被觀者”情狀有:伸須、攀緣、舒葉、凋謝。“觀者”心態(tài)有:“懷念”“快活”“留戀”“歡喜”“急不暇擇”“視同至寶”“面壁成歡”等。這一部分是以寫心理活動為主,所謂“觀”的對象和“觀”的行為倒成為其次,成為抒情的依托。

C. 囚綠 (8~12段)

這五段是文章的主體,與文章標題呼應(yīng),寫出了綠枝條生命變化的五個階段。第8段寫作者引綠入室。敘述描寫不多,以抒情為主。“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措詞甚好,很形象,富有質(zhì)感。第9段寫發(fā)現(xiàn)“生的歡喜”。外加一個聯(lián)想,從前鄉(xiāng)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第10段寫綠條執(zhí)意向外。觀景甚細。第11段寫綠條漸瘦漸弱。描寫綠枝條衰敗過程。第12段寫計算綠囚出“牢”的日子。囚綠至此結(jié)束,情感回到原來的喜綠狀態(tài)。

D. 釋綠 (13段)

“盧溝橋事件發(fā)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動的背景,也是綠枝生存的背景。對綠枝條的關(guān)心和照看突然暫停,變成求生的謀劃。最后“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綠枝條獲得新生。

C. 念綠 (14段)

一年后仍舊懷念“圓窗和綠友”,設(shè)想再度見面時的情景。

五個階段寫實景伴隨著寫心理、寫情感。開始囚綠時歡喜,發(fā)現(xiàn)綠枝條抗爭后執(zhí)意囚之,既憐愛又惱怒,但最終打算釋放。

知識點總結(jié)

1.字音字形

急不暇(xiá)擇  移徙(xǐ)  揠(yà)苗助長

淅瀝(xī lì) 涸轍(hé zhé) 猗(yī)郁 蕈(xùn)菌

2.詞語解釋

高廣:房間的高度和廣度,即空間大小。

可畏:指令人畏懼。

了截:明了簡單。

爽直:直爽。

至寶:最珍貴的寶物。

安頓:指居住、安置下來。

留戀:不忍離開或舍棄。

緣引:攀緣,牽引。

觸動:指引發(fā)、激起、打動。

抑郁:壓抑憂郁的心情。

攀緣:指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還可指依附、投靠。

固執(zhí):堅持己見,不肯變通。

烽煙:烽火臺報警之煙。也借指戰(zhàn)爭。

珍重:指充滿愛惜、鄭重的心情。

繁茂:繁密茂盛。

涸轍之鮒:比喻處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急不暇擇:因過于急切而來不及選擇。

常見考點考法

1.“我”“囚綠”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最后“我”又讓“綠囚”恢復(fù)了自由?

為了讓綠色與自己“更接近”、“更親密”,“我”要囚住這綠色,“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比喻猗郁的年華”,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我”從案前的枝條中發(fā)出了“生的歡喜”,這一綹青藤成了“我”的“綠友”。“我”愛綠至極,即使它不了解“我”的愛撫和善意,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但仍固執(zhí)地還要“囚系住它”。而被幽囚的常春藤,“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哪怕枝葉病損,仍執(zhí)著地“永遠向著陽光生長”。這些描寫,為表現(xiàn)青藤的性格染上濃重的感情色彩,不甘被囚、追求光明的青藤形象躍然紙上。如果說“我”原想在離開的時候恢復(fù)“綠友”的自由,是由于對它的摯愛,那么,后來“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珍重地開釋”“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卻是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對自由和光明的呼喚。

2.課文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聯(lián)系文中交代的歷史背景說一說。

“盧溝橋事件發(fā)生了”這一句話點明了文章寫作的時代背景,使故事具有了鮮明的現(xiàn)實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如燭炬點亮全篇,突現(xiàn)出文章的主題。由于“盧溝橋事件”的發(fā)生,作者原打算七月尾回南去,而才到七月中旬,就“不能再流連于烽煙四逼中的舊都”了。因此,就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發(fā)了對光明與自由的向往之情。

1940年發(fā)表。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發(fā)現(xiàn)了一株常春藤,異常驚喜,就將它的柔條牽進屋里。常春藤盡管被“幽囚”在黑暗的小屋里,卻固執(zhí)地向窗外迎著陽光生長。作者去上海前,又將常春藤的柔條移回原來的位置,并祝福它永葆青春。作品借物抒情,表達了對自由的渴望,風(fēng)格含蓄委婉。

常見誤區(qū)提醒

1.本文寫法上的特點:

第一,物我互觀,盡顯性靈。作者只身獨處,選擇了與綠枝條對話、溝通心靈的方式排遣寂寞,所處一室雖小,而精神天地甚寬;景物本無性靈,進入作者有情的視野,便活了起來,成為“我”的朋友。景物被賦予性靈,文章即生華彩。

第二,敘事有波瀾。如果只寫作者與綠枝條的“心靈絮語”而無甚變化,則流于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寫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綠枝條的命運變化,作者始而欣喜,繼而魔念生長,囚禁綠枝條,最后放生。由尋綠、觀綠、囚綠、放綠到懷綠,五個階段較為分明,其間波瀾起伏。

第三,含蓄蘊藉,深沉厚重。作者與綠枝條的命運有某些相似之處,同處一室,同被囚禁,體驗到生的歡欣、生的艱辛;時值日寇入侵,華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作者是富有正義感的青年作家,國難當(dāng)頭,不能不憤怒、憂煩,不能不生出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這也應(yīng)該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這種心緒表現(xiàn)得非常隱蔽,文章之“巧”由此而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18562.html

相關(guān)閱讀:江蘇語文試卷點評 高考試題難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