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五大閱讀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鑒于大家對高中頻道十分關注,小編在此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語文五大閱讀法”,供大家參考!

語文五大閱讀法

所謂"五大閱讀法",是指參讀、美讀、比讀、議讀、筆讀五種閱讀方法。

參讀即參考閱讀;講解與原著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為讀者指引進入原著氛圍的門徑。

美讀即審美閱讀;是對原著中最精彩的篇章進行全面而細致的點評、分析和評論。

比讀即比較閱讀;它把同一作者的或不同作者的相類的作品放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和分析,使讀者在內容和藝術風格上都獲得感性或理性的體會。

議讀即議論閱讀;把作品中易導致歧解的內容進行綜述,然后從不同的角度加以提示,促使讀者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大學和中學的課堂上,由老師根據各種議題組織學生進行探討,是一種極好的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活動方式。

筆讀即筆頭閱讀;在經過前述四種閱讀過程之后,閱讀者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訴諸筆端,如寫一篇讀后感,或把精練的戲劇語言用豐富多彩的記敘體語言敘述出來,或把一首含蓄的古詩用現代詩的形式抒寫出來,等等。

參讀

參讀1--彌撒

彌撒(missa)是天主教會對圣體圣事禮儀的稱呼,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祈禱儀式。天主教會認為這種儀式是以不流血的方式重復耶穌為救贖世人而在十字上對天主的祭獻。

據《福音書》記載,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一天,也就是星期四被出賣,當天晚上他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席間他拿起吃的餅和喝的酒向諸門徒祝福,分給他們,說這餅是我的身體,這酒是我的血,我的身體和血是為眾人赦罪而舍棄和流出的。后世基督教會為了紀念耶穌替人類受死,拯救世人,舉行圣餐禮。

天主教把圣餐禮稱為圣體禮,認為經過神父或主教祝圣的無酵餅和葡萄酒代表耶穌的身體和血。舉行這種儀式時,主禮人先領"圣體"和"圣血",然后讓信徒輪流領"圣體",一般信眾不參加領"圣血"。信徒吃了代表圣體的餅就表示吸收了耶穌的身體,和耶酥在一起,永得耶酥"恩寵"。在這種儀式中使用的餅,天主教主張使使用無酵餅。

天主教信徒參加這種宗教儀式就是"望彌撒"。天主教會的彌撒儀式是在莊嚴、隆重、肅穆的氣氛中舉行的。在樂器的伴奏下,進行祈禱和唱贊美歌。用于彌撒活動的教堂音樂,后來經過長期的加工和發(fā)展,最后形成了各種彌撒曲,如巴赫的《b小調彌撒曲》、貝多芬的《莊嚴彌撒曲》等。

法國一直是個天主教國家,天主教徒在全國人口中占絕大多數。本書中,葛朗臺太太和女兒歐也妮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因此在本節(jié)中出現了較多的宗教術語。

參讀2--公債

所謂公債,一般也稱為國家公債,是中央政府為了籌措財政資金,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發(fā)行債券,向國內外投資者所借的債務。

作為特定的政論財政收入的一種組織形式具有自愿性、有償性和靈活性等特點。政府發(fā)行公債是建立在投資者自愿購買的基礎上,而且政府必須按期償還債務,并定期向公債持有者支付規(guī)定的利息。

公債的產生時間很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不過以發(fā)行公債券的形式進行借款的公債則起源于中世紀意大利的商業(yè)發(fā)達地區(qū)熱那亞和威尼斯。

近代資本主義興起之后,發(fā)行公債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原始積累的最強有力手段之一。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中央政府發(fā)行公債這種方式來彌補財政資金的不足,為工業(yè)革命的進行和資本主義發(fā)展注入必需的資本。本小說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法國的復辟王時期,在這時候,盡管統(tǒng)治者--波旁王族在政治上極為反動,但是在經濟和財政政策上還是資本主義化了。為了應付一些特別開支,波旁王朝多次發(fā)行公債來借款,通過巴黎和國外的大銀行向人民推銷公債。開始利息是百分之五,每年償還本息,后來利息有所降低。

參讀3--臨終傅禮

臨終傅禮是天主教七大圣事之一的終傅禮的一部分。

所謂終傅禮是指在天主教信徒生病時,由神父用經過主教祝圣過的橄欖油敷擦在病人的耳、目、口、鼻、手、足,并念誦一段祈禱文,為他按手祝福。

在天主教信徒臨終時,神父前來為其涂抹圣油,以赦免其一生的罪過,讓他心安理得地去見上帝,這就叫臨終傅禮。

盡管葛朗臺內心根本不信天主教,但表面上還是一個天主教徒,而且他女兒也是一個十分虔徒的信徒,因此在葛朗臺臨終時,神父趕來為他做臨終傅禮,結果我們看到葛朗臺在這一儀式上完成了他占有黃金的最后企圖。作家設計這么一個場景,具有很強的諷刺意義和批判、揭露的效果。

美讀

美文1--

老家伙撲向梳妝盒,猶如猛虎撲向熟睡的孩子。"這是什么?"說著他一把將那箱寶貝抓過來,站到窗子旁邊。"是真金!是金子!"他大叫起來,"金子真多!足足有兩磅。哦!夏爾給你這個,換走你美麗的金幣。嗯!為什么不早告訴我?這是宗好買賣啊,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兒,我承認你。"歐也妮手腳發(fā)抖。老家伙又說道:"這不是夏爾的東西嗎?""是的,父親,這不是我的。這盒子是寄存的東西,不能動的。"

"得!得!得!他拿走了你的寶貝,應該補償你。"

"父親……

老家伙想拿刀子撬開一塊金板,便將梳妝盒放在一把椅子上。歐也妮沖上前想把盒子奪回來,但箍桶匠眼盯著女兒和盒子,伸胳臂把她一推,用力很猛,女兒倒在母親的床上。

"老爺,老爺,"母親在床上坐起來喊道。

葛朗臺已經拔出刀子,正準備將金板撬起來。

"父親,"歐也妮大叫一聲,跪倒在地,膝行到老家伙跟前,向他伸出雙手,"父親,看在所有圣人和圣母份上,看在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份上,看在您靈魂得救的份上,父親,看在我的性命份上,不要碰這東西!這個梳妝盒既不是您的,也不是我的。是一個不幸的親戚托付給我的,我必須原封不動地還給他。"

"如果是寄存的東西,那你為什么看?看比碰它還糟。"

"父親,千萬別把它撬壞,否則我沒臉見人了。父親,你聽見了嗎?"

"老爺,饒命吧!"做母親的說道。

"父親,"歐也妮大嚷一聲,聲音之高,嚇得拿儂奔上樓來。歐也妮順手抓起一把刀子,當做武器。

"怎么?"葛朗臺冷笑一聲,很鎮(zhèn)靜地問道。

"父親,如果您的刀刮掉哪怕一丁點金子,我就用這把刀自殺。您已經使我母親病得半死不活,現在您又要殺您女兒。來吧,一刀換一刀?"

葛郎中臺持刀對著梳妝盒,遲疑不決地看著他女兒。

"歐也妮,你真的會這樣做?"他問道。

"當然,老爺。"做母親的回答道。

"她會說到做到的。"拿儂大叫道,"老爺,您一輩子總得講一次理吧。"箍桶匠看看金子,又看看他女兒,這樣過了一會兒。葛朗誦臺太太暈過去了。拿儂叫道:"我的好老爺,您看到了吧?太太快死了。"

"好,女兒,咱們別為一個小箱子斗氣了。你拿走吧。"箍桶匠大叫著,把梳妝盒扔在床上:"你,拿儂,快去請貝日冷先生。喂,她媽,"他邊說邊吻他老伴的手,"這沒什么,得了:我們已經講和了。不是嗎,乖乖?不啃干面包了,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噢,她睜眼了,喂,媽媽,小媽媽,好媽媽,好了!得,你看,我擁抱歐也妮了。她愛堂弟,她要想嫁他就嫁給他好了,她盡可以給他保管小箱子。可是,老伴,你得活得長長久久的。喂,你動彈一下。聽著,圣體瞻禮節(jié),你會有個最好看的、全索漠城都沒有過的家族祭壇。"

賞析--

正當老葛郎中臺要向歐也妮妥協之時,一場突然變故發(fā)生了,起因還是金錢。老葛朗臺無意中發(fā)現了女兒的秘密寶貝--金梳妝盒,于是原有的一切想法拋之腦后,父女間爆發(fā)了一場激烈的斗爭。在這場斗爭中,老葛朗臺的貪婪、殘暴、無情與歐也妮的善良、勇敢激烈碰撞,最后還是因葛朗臺太太昏死過去,才使老葛朗臺恢復理智,棄小利而保大利(不讓家產被分割)?梢娎细鹄逝_的為人、行事都是以利益為出發(fā)點的。

美文2--

終于,彌留的時候到了,老家伙結實的身板與毀滅作垂死的斗爭。他想坐在火爐旁,面對密室。他將堆在他身上的被子都拉過來,掖好,對拿儂說:"掖緊,都掖緊,別讓人偷了。"他整個生命都退守到眼睛里,當他能夠睜眼時,目光立即轉到他堆放財寶的密室門上,對女兒說:"還在那兒嗎?還在那兒嗎?"聲音流露著極度的驚恐。

"還在,父親。"

"看好金子,把金子擺在我面前。"

歐也妮將金幣攤放在桌子上,他便一連幾個小時用眼睛盯著金幣,像一個剛剛有視力的孩子呆看著同一件東西,同時也像孩子一樣,露出一絲費勁的笑意。"這讓我感到暖和!"有時他臉上掠過幸福的表情,說出這樣一句話。

教區(qū)的本堂神甫來給他做臨終傅禮的時候,他那雙似乎已經沒有生氣的眼睛,一看見十字架、燭臺、銀圣水盤,突然又活動起來,緊盯著這些東西,那顆肉瘤最后也動了動。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嘴邊,讓他親吻基督,他做了一個可怕的動作,想抓住十字架。這一使勁要了他的命。他喊歐也妮。盡管女兒就跪在他前面,流著淚親吻他已經冰冷的手,他也看不見。

"父親,祝福我吧。"她要求道。

"好好照看一切。到了那邊向我交賬。"他說的這最后一句話證明基督教應該是守財奴的宗教。

賞析--

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文字,可以說是全書最精彩的段落之一。作家對彌留之際老葛朗臺的描寫,非常生動地表現了這個老吝嗇鬼的本性,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老葛朗臺是如此的迷戀黃金,以致臨死前做了瀆神的舉動--抓鍍金的十字架,作者也以此暗示,金錢已取代上帝成為當時人們新的頂禮膜拜的對象。

比讀

原文1--

"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頑固,這樣的偷盜。"葛朗臺的噪門越來越大,真是聲震屋瓦"怎么!在這里,我自己的屋子里,我自己家里,居然有人把你的金子,家里僅有的金子拿走,而我還沒法知道是誰拿的?金子是貴重的東西呀。最老實的姑娘也會犯錯誤,把什么東西給了人,官宦人家,乃至平民百姓,這也都是有的。可是將金子給人,因為你一定給了什么人了,對嗎?"歐也妮不動聲色。"誰見過這樣的姑娘!我到底還是不是您父親?如果您把金子存放出去,您準有個收據……"

"這些金子,我有沒有支配它們的自由?有還是沒有?金子是不是我的?"

"可你是個孩子呀。"

"成年了。"

葛朗臺被女兒駁得啞口無言,他臉色發(fā)白,頓足大罵。終于又找到了詞,大叫道:"你這丫頭是條該死的毒蛇!唉!壞東西,你知道我愛你,你就亂來,要掐死你父親。沒問題,你會將我們的家產拱手送給那個穿摩洛哥皮靴的窮光蛋。糟糕的是我不能取消你的繼承權,豈有此理!不過我詛咒你,你的堂弟和你的孩子!你會看到,這一切對你不會有好結果,你明白嗎?如果你給的是夏爾,那……不,不可能。什么?這可惡的花花公子竟敢偷我的東西……"他瞪著女兒,但女兒神態(tài)冷漠,一聲不吭。"她動也不動,連眉毛也不皺一下,比我這個葛朗臺還葛朗臺。你把金子給了別人,至少不是無緣無故的吧?嗯,你說呀!"

歐也妮看著她父親,目光透著諷刺。父親勃然大怒。"歐也妮,你是在我家里,在你父親家里。要留在這兒,謹小慎微聽父親的話。神甫也是這樣命令你的。" 歐也妮低下了頭。"你撿我最心疼的東西來傷害我,"葛朗臺又說,"你不屈服,我就不愿見你;啬惴块g去,好好待著,我讓你出來才出來。拿儂會給你送水送面包。聽見沒有,去吧。"

選文1--

阿爾巴貢(他在花園就喊捉賊,出來帽子也沒有戴。)捉賊!捉賊!兇手!捉殺人犯!王法,有眼的上天!我完啦,叫人暗害啦,叫人抹了脖子啦,叫人把我的錢偷了去啦。這會是誰?他去了什么地方?他在什么地方?他躲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樣才找得著他?往什么地方跑?不往什么地方跑?他不在那邊?他不在這邊?這是誰?站住。還我錢,混帳東西……(他抓住自己的胳膊。)啊!是我自己。我神志不清啦,我不曉得我在什么地方,我是誰我在干什么。哎呀!我可憐的錢,我可憐的錢,我的好朋友!人家把你活生生從我這邊搶走啦;既然你被搶走了,我也就沒有了依靠,沒有了安慰,沒有了歡樂。我是什么都完啦,我活在世上也沒有意思啦。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全完啦,我再也無能為力啦,我在咽氣,我死啦,我叫人埋啦。難道沒有一個人愿意把我救活過來,把我的寶貝錢還我,要不然也告訴我,是誰把它拿走的?哦?你說什么?沒有人。不管是誰下的這個毒手,他一定用心在暗地里憋我來的:不前不后,正好是我跟那忤逆兒子講話的時候。走。我要告狀,拷問全家大。号畟蛉,男傭人,兒子,女兒,還有我自己。這兒聚了許多人!我隨便看誰一眼,誰就可疑,全像偷我的錢的賊。哎:他們在那里談什么?談那偷我的錢的賊?樓上什么聲音響?他會不會在上頭?行行好,有誰知道他的下落,求誰告訴我。他有沒有藏在你們當中?他們全看著我,人人在笑。你看吧,我被偷盜的事,他們一定也有份。快來呀,警務員,憲兵,隊長,法官,刑具,絞刑架,劊子手。我要把個個兒人絞死。我找不到我的錢呀,跟著就把自己吊死。

閱讀提示--

選文1

出自法國喜劇家莫里哀的《吝嗇鬼》。原文1和選文1兩段文字表現了兩個著名的吝嗇鬼在得知自己的財產丟了之后的反應:葛朗臺是對女兒大發(fā)雷霆,逼她說出金子的去向,當女兒堅決拒絕時,憤怒之極的葛朗臺竟然罵女兒是一條該死的毒蛇,并且命令女兒蹲禁半月,只給涼水和面包;而阿爾馬貢在知道自己的錢被偷后,則是呼天搶地,四處尋覓,懷疑每一個人,覺得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偷自己錢的小偷并且覺得生活也失去了意義。對于這些吝嗇的人來說,失去心愛的錢自然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尤其是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的悲哀可想而知。

原文2--

葛朗臺老頭的目光從文書轉向女兒,又從女兒轉向文書,心里激動萬分,一個勁兒用手擦腦門上冒出來的汗珠。"乖乖。"他說道,"別簽這份文書了,登記要交很多錢,如果你愿意無條件地完全放棄你對可憐的已故母親的繼承權,將未來交給我安排,我覺得這樣更好。我會每月給你足足一百法郎的回報。瞧,這樣,你想給什么人做多少臺彌撒都可以了……嗯!每月一百法郎,按利勿爾作十足算,怎樣?"

"您要我怎么辦我就怎么辦,父親。"

"小姐,"公證人說道,"我有責任提醒您,這樣您就一無所有了。"

"啊,我的上帝,"她說道,"這有什么關系?"

"閉嘴,克羅旭。一言為定,就這么辦了,"葛朗臺邊大聲嚷嚷邊拿起女兒的手,用自己的手往上一拍,"歐也妮,你不會反口,你是個誠實的姑娘,對嗎?"

"噢,父親愛的……"

葛朗臺熱烈擁抱女兒,把她摟得喘不過氣來。

"好,孩子,你救了父親一命,不過,你只是把父親給你的東西還給父親,咱們現在兩訖了。買賣就得這樣做。生活就是一種買賣。我祝福你,你是個孝順父親的賢德姑娘,F在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明天見,克羅旭,"他邊說邊瞧著驚呆了的公證人。"您負責準備一份放棄遺產的文書交給法庭的檔案室。"

選文2--

"原來你有錢,"巴爾塔扎爾從驚訝中回過味來,咬著瑪格麗特的耳朵說。

這句話使英勇的姑娘透不過氣來,父親的臉上流露出好樣多的狂熱、喜悅和希冀,他環(huán)顧四周,好像想發(fā)現金子。

"父親,"她帶著痛苦的腔調說,"我有我的財產。"

"給我吧,"他說,不由做了個貪婪的手勢,"我將還你一百倍。"

"好,我會給您的,"瑪格麗特凝視著巴爾塔扎爾回答,他沒有明白女兒這句話包含的意思。

"啊!親愛的女兒,"他說,"你救了我的命,我設想了最后一個實驗,做完以后就沒有任何可能了。如果這一次我找不到,就必須放棄探求絕對。把你的胳臂給我,來,我心愛的孩子,我真想使你成為地球上最幸福的女子,你又給了我幸福,榮耀;你替我謀得給你金山銀山的能力,我將送你大量珠寶,萬貫家私。"

他親了親女兒的額角,捧起她的雙手緊緊握著,用種種在瑪格麗特看來幾乎低三下四的撫愛向她表示自己的喜悅;進晚餐時;巴爾塔扎爾眼里只有她一個人,像情郎對情婦那樣殷勤,那樣專注。那樣熱烈地注視著她:她做了一個動作,他便試圖揣測她的思想,她的欲望,站起身替她布菜;他使她感到羞愧,他在照顧她時注入的青春熱情與他提前而至的老態(tài)恰成對比。但是,面對這些討好奉承,瑪格麗特用一句表示疑慮的話,或用投在這間餐廳餐具柜空架子上的目光,描繪了當前凄苦悲涼的一幅圖景。

閱讀提示--

選文2選自巴爾扎克的《絕對的探求》。選文1和選文2文字講的都是表現父親如何讓女兒把財富給自己的內容。只是葛朗臺完全是出于貪婪和最大限度地占有財富的欲望,而巴爾塔扎爾則是出于一個崇高得多的目的,這就是為自己的實驗謀取資金,兩相比較,高下立分。

葛朗臺為了引誘歐也妮放棄對母親的繼承權慷慨許愿,達到目的后欣喜如狂,就如同又完成一筆獲利甚豐的交易似的。在他眼中,父女之間沒有什么情感、血緣關系,有的只是赤裸的金錢交易。與之相比,巴爾塔扎爾是為了科學實驗,而執(zhí)迷不悟,并犧牲了女兒的財產。如此的執(zhí)著,使讀者為其感到可憐和同情,而不是葛朗臺的那種可鄙可憎。議讀

原文1--

第二天,葛朗臺按他將歐也妮幽禁以后的習慣,到小花園里轉幾個圈。他是趁歐也妮梳頭的時候來散步的。他走的那棵大核桃樹跟前,躲在樹干后面,看了好一會兒他女兒的長發(fā)。思想大概在執(zhí)拗的性格和想親吻女兒的欲望之間搖擺不定。他往往坐在夏爾和歐也妮曾經山盟海誓的那條破長凳上,而他女兒也偷偷地或者從鏡子里看父親。如果他站起來,繼續(xù)散步,歐也妮欣然站到窗前,凝望那堵開滿鮮花的圍墻,縫隙間伸出了仙女草、爬山虎和一大株黃白相間的景天草,在索漠和圖爾,這種草十分常見?肆_旭公證人大清早便來了,發(fā)現老頭子沐浴著六月的陽光坐在小長凳上,背靠著將兩家花園分隔的圍墻,聚精會神地看著女兒。

議題--

請問老葛朗臺是否還愛他的女兒?

討論提示--

葛朗臺把歐也妮關禁閉后,每天都趁歐也妮梳頭時到小花園來散步并躲在大核桃樹后看女兒的舉止。另外,公證人克羅旭告訴葛朗臺,如果葛朗臺太太去世,他必須向女兒交帳后,葛朗臺的反應。典型回答--應當承認,盡管葛朗臺非常吝嗇,對金錢有無盡的貪欲,但是對自己的獨生女兒歐也妮,他還是喜愛的,這從原文中也可看出:看到正在梳頭的女兒,他還是想親吻女兒的。只是這種正常的對女兒之愛,常常被葛朗臺的金錢欲所壓倒和掩蓋?駸岬膶疱X的占有欲使葛朗臺異化為金錢的奴隸,為了金錢,不惜誘使女兒無條件放棄繼承權,而且把父女之間的感情看作是一種交易。這事實上是一種極端自私自利的表現,也是葛朗臺的悲哀之處:金錢泯滅了其人性。

原文2--

"這二十個蘇是給你的賞錢,少廢話!滾吧!"葛朗臺對他說,"回頭拿儂會將手推車還你。拿儂,娘兒們是不是望彌撒去了?"

"是的,老爺。"

"那么,快伸手!干活。"他邊說邊把口袋遞給拿儂。不一會,錢便運進了他的房間。他進去把門關上。"早飯做好時,敲墻叫我,F在把手推車送回驛站。"

一家人到了十點才吃早飯。

議題--

請問葛朗臺為何要先確認妻子和女兒已去教堂,然后命令拿儂趕緊搬錢?葛朗臺在屋里那么長時間在干什么?

討論提示--德·格拉桑為葛朗臺送來了價值三萬法朗的金幣,在搬運時腳夫稍微稍漏了口風,就遭到葛朗臺的訓斥。另外,上一次葛朗臺搬錢去昂熱拋售黃金也是找拿儂幫忙。

典型回答--凡是涉及到鰉事,葛朗臺做起來總是偷偷摸摸的,生怕別人知道。在家中他只信任拿儂,因為她一向守口如瓶,而且力大無比,搬運黃金這樣的體力活也必須找她才能做。因此無論是上次趁夜搬黃金,還是這次搬德·格拉桑送來的金幣,葛朗臺都找拿儂,而且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他連妻子、女兒也想避開。

葛朗臺不下樓吃早飯,家里其他人也不能吃,都得等他。他直至十點才下來,是因為他一直躲在密室里清點剛剛入賬的金幣,像他這樣的人,對收入是一定要清點明白的,而且同時也可以欣賞金子,這是他生活中唯一的樂趣。

筆讀

在本節(jié)中,巴爾扎克以生動的筆法講述了葛朗臺家的家庭沖突和家庭悲劇。圍繞著歐也妮把金子送給夏爾和她保留的金梳妝盒,葛朗臺父女倆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這場沖突直接導致了歐也妮的被禁閉和葛朗臺太太的得病去世。請大家認真閱讀領會,并就作者的表現手法和技巧寫一篇讀后感。

鑒賞要點

要點1--

"家族的苦難"這一節(jié)可以說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故事情節(jié)在這里達到了高潮。因為歐也妮把積蓄給了堂弟夏爾這件頗為平常之事,老葛朗臺和女兒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這場沖突不僅使歐也妮被關禁閉,而且直接導致了她的母親得病去世。在這里,葛朗臺性格中的吝嗇、狡詐、殘忍等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作家巴爾扎克對這個老吝嗇鬼的刻畫、塑造最終完成。

要點2--

在和父親的沖突中,歐也妮的性格特征也顯露無遺:

對愛情的忠貞使她在面對父親的怒斥和懲罰時毫不畏懼,堅持已見。

對金錢看得很輕,這使得她輕易地、毫無怨言地就聽從父親的安排,無條件放棄了對母親財產的繼承權。

心地善良,即使父親非常粗暴,但是當他重病時,歐也妮仍悉心照料他,直至他去世。

要點3--

這一節(jié)中,故事情節(jié)安排環(huán)環(huán)相扣,巧妙合理。例如,在發(fā)現女兒把財物給了夏爾后,葛朗臺太太又驚又怕,以致于忘了織過冬穿的毛線套袖,由此使她患了重感冒,并最終轉為重病而不治身亡。葛朗臺太太的生病乃至去世,又引發(fā)了下面的一系列情節(jié)。這些都是作家精心設計,緊密相連的。

要點4--

生動的人物語言是本節(jié)的又一特色,尤其是葛朗臺的許多話非常精彩、生動。例如他說"錢像人一樣有生命,會活動,會去、會來、會出汗、會生殖。"罵女兒"是條該死的毒蛇""比我這個葛朗臺還葛朗臺"等等。

【總結】2013年已經到來,小編在此特意收集了有關此頻道的文章供讀者閱讀。

更多頻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18861.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考文言文常見誤區(qū):不辨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