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萊特(節(jié)選)》預習提示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哈姆萊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最主要的悲劇作品之一。這是一部感悟人生的巨著,有人甚至說是迄今為止最透徹的人生寫照。全劇以哈姆萊特和克勞狄斯之間你死我活的斗爭為線索展開。主要劇情是:從老國王哈姆萊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萊特得知了叔父克勞狄斯殺害兄長、篡奪王位、騙娶兄嫂的罪行;哈姆萊特為了復仇開始裝瘋,克勞狄斯懷疑哈姆萊特察覺了內情,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萊特用一出有“謀殺”情節(jié),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勞狄斯殺害老國王的手段相類似的戲劇,來試探克勞狄斯,以此判斷鬼魂所說的話是否真實;克勞狄斯果然露出了馬腳,心里對哈姆萊特十分忌憚;不明底細的王后喬特魯?shù)抡夜啡R特談話,哈姆萊特誤殺躲在幕后偷聽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勞狄斯借機立即派他到英國去,并在公文里讓英國國王處死哈姆萊特;哈姆萊特半路上識破了克勞狄斯的奸計逃了回來,克勞狄斯又設計讓哈姆萊特和波洛涅斯的兒子雷歐提斯決斗比劍。課文節(jié)選的是第五幕第二場《城堡中的廳堂》,主要情節(jié)是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比劍,這是全劇的高潮。老辣狠毒的克勞狄斯搶占了先機,安排了看上去萬無一失的“比劍”圈套。

 

課文難度大,為了更好地領會作品深刻的含義,建議采用下面的學習方法:

 

1.賞讀這篇戲劇要注意作品反映事件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哈姆萊特的故事,最早見于12世紀末丹麥歷史學家薩克索所著的《丹麥史》,講述的是發(fā)生在8世紀末丹麥的歷史故事。16世紀末英國作家把它改編成戲劇,以復仇為主題,極為流行,但已失傳,莎士比亞的作品一般公認是根據(jù)那部失傳的悲劇改編的,但莎士比亞采用借古諷今的辦法,把這個中世紀的復仇故事寫成為一個具有新時代特點和深刻意義的社會悲劇。盡管劇情發(fā)生在中世紀的丹麥,然而劇中所寫的矛盾沖突和社會環(huán)境處處使人聯(lián)想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現(xiàn)實,即伊麗莎白末年。此時正是英國封建關系瓦解,資本主義關系興起的交替時代。一方面,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并日益暴露出它的腐朽性和反動性;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也加緊了對農民的掠奪。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時代的社會本質,揭示了當時的階級矛盾。

 

2.欣賞戲劇,要把握人物之間的關系,看看它如何推動劇情發(fā)展!氨葎Α笔恰豆啡R特》最后的一個場面,也是全劇的高潮,劇中各種矛盾錯雜交叉,有哈姆萊特和克勞狄斯的矛盾,有雷歐提斯和哈姆萊特的矛盾,還有克勞狄斯和雷歐提斯既互相勾結又各懷不同心計的矛盾,還有國王仇子和王后愛子的矛盾,賞析這一部分,要注意主要人物之間的這些復雜關系是如何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3.賞析課文節(jié)選的這一部分,要注意從文化的角度進行解讀,因此,對西歐的文化,特別是中世紀的宗教文化,騎士文化(包括決斗的文化)和風俗習性,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就有可能對劇本的內容不理解,甚至還可能作出錯誤的解讀。例如對奧斯里克充當說客那一節(jié),《教師用書》說只是為了“插科打諢”,“不是劇情發(fā)展所必需的”,即是不明“決斗文化”的誤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23118.html

相關閱讀:名家散文賞析:樂游書海 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