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的平仄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詞句的特點之一就是全部或基本上用律句。我們在講近體詩格律時已經(jīng)介紹了五言和七言的各四種句式。詞句雖然比詩句復雜得多,包含從一個字到十一個字的各種句子,但三字以上的句子,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近體詩五言或七言那四種句式上,增增減減,或者穿靴戴帽,或者掐頭去尾,也有的是原封不動,照搬過來的。在唐代,詞剛登上文壇的時候,有的詞就是一首近體時,如前面介紹的劉禹錫的那首《竹枝詞》,還有李白的《清平調(diào)詞》:"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就其格律看,都是一首七言絕句。還有不少詞調(diào)明顯地是從近體詩脫胎出來的。前面例舉的《浣溪沙》42字,就是由六個七字律句組成的,象一首不粘的七律,減去第三、第七兩句。《鷓鴣天》57字,只是把頸聯(lián)出句的七個字減去一字,分成兩個三字句,其余句式平仄與七律完全相同。《卜算子》44個字,就是由六個五字律句、兩個七字律句組成的,很象一首仄韻五律,只是第三句和第七句多了一個音節(jié)。有些詞調(diào)句子本來是拗句,后來詞人用了律句。例如《水調(diào)歌頭》第一句原來是拗句:"明月幾時有"(蘇軾),平仄仄平仄,第一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三字必仄,后人將此句改用律句,仄仄平平仄,如"不見南師久"(陳亮),"才飲長沙水"(毛澤東)。又如《菩薩蠻》上下闋的歇拍句,原來是拗句,"有人樓上愁……長亭連短亭"(李白),平平平仄平,第一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三字必平,后人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也合轍。如:"關山陣陣蒼....今朝更好看"(毛澤東)。詞的律句的句間關系,大多不象近體詩那樣要求相對、相黏。學習詞句平仄,重點是學好律句的應用,因為詞里面的拗句有限,有限也就容易記。而且詞譜上規(guī)定的不少拗句,后人改用律句,前有車,后有轍,名人名篇中用過的,你再用也不算違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31849.html

相關閱讀:淺論普高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意義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