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詞二首沁園春長沙講解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編者按:小編為大家收集了“毛澤東詞二首沁園春長沙講解”,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毛澤東詞二首

沁園春·長沙

1.學習重點:

初步理解意象的意義,體會詩中的情思和意味,養(yǎng)成良好的讀詩趣味.

2.學習方法:

⑴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⑵把握意象.所謂意象,就是詩人運思而成的

寓意深刻的形象. 簡言之,

即融有詩人情感的物象,即詩之意象.

①把握意象可以從釋句入手,釋句則應從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現(xiàn)力,含有豐富意韻的關鍵詞和關鍵句來分析,盡量做到抽象的詩句能夠解釋,含蓄的句子能夠解釋.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把握意象.

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畫 面并感受之,領略之,品味之.

②還應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憑著聯(lián)想和想象,補充字面所沒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細節(jié),揣摩語

⑶感悟意境.詩人的主觀情感與客觀生活景象相融合,形成一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境界或氛圍,就是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華,其內(nèi)涵則遠遠超過了個別意象的總和,其境界是整體的,給人以巨大美感.把握意境,可以從把握意象入手;還可以從詩人的表達技巧入手.

⑷咀嚼語言.

⑸明辨詩歌的表達技巧.

2.介紹詞的一般知識

⑴詞,是我國傳統(tǒng)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南唐之際,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

人.它原本是配合燕樂曲調(diào)的歌辭,在發(fā)展過程中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式樣.

⑵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diào)的名稱,后來成為特定的詞體格式的標目.某些詞牌的命名,與創(chuàng)始之作的內(nèi)容有關聯(lián),但后人倚聲或依譜繼作,則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賦詞牌本意,也可以撇開詞牌本意自由發(fā)揮(為了說明詞作的主題或內(nèi)容,有時作者在詞牌下自擬標題或加寫小序).毛澤東同志的詞,皆屬后者.

⑶詞根據(jù)樂調(diào)的變化,發(fā)展出長短不同的篇章,一般來說,分為三類:

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8—90字;長調(diào),91個字以上.最短的小令只有14個字,最長的長調(diào)有200個字以上,可見懸殊是很大的.

詞有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的分別.單調(diào),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較短;雙調(diào)就是把一首

詞分為兩段,叫片或闋,上片下片,前闋后闋,

字數(shù)相等或基本相等;三疊,四疊,

即三段四段,較少見.

⑷沁園春,詞牌名.據(jù)《詞譜》載,《沁園春》雙調(diào),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韻;下片12 句,五平韻.《沁園春》屬長調(diào).

思考題:

1.抓住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描繪這幅畫面的 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的 哪些詞語具有表現(xiàn)力 為什么

意象:秋,湘江,萬山 ,層林 ,百舸,鷹 ,魚 ,長空 ,萬類 等.

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xiàn),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

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寓情于景

作者按照空間轉(zhuǎn)換的順序?qū)懢?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林點染如畫;近觀江中,滿江的秋水碧綠清澈,無數(shù)船只爭相行駛;仰視長空,雄鷹展翅高飛;俯視水底,雨兒輕快的暢游.這幾組景物遠近相間,動靜結(jié)合,對照鮮明.

空間轉(zhuǎn)換順序

具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

①"染"字,活畫出山上層層的楓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樣,景色十分壯美,很容易讓人想到《山行》中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②"爭"字活現(xiàn)出江面上千帆競發(fā),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

③"擊"字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展翅,迅猛有力的矯健雄姿.

④"翔"字用得也相當精妙."漫江碧透"一句突出可湘江的清澈,"魚翔淺底"可理解為:天空中的景象影射在清澈的湘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魚兒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故一個"翔"字,便寫活了這一景象,開拓出一種新的審美想象空間,魚兒既是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翔,"翔"字不僅僅的用詞的生動,更是一種意境的拓展.

詞語極富表現(xiàn)力

2.看到這幅湘江深秋的一派絢麗的壯美的畫面,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引發(fā)深沉的思索,提出誰是大地的主宰的問題——革命領導權(quán)的問題."悵"字寫出了詩人的萬千思緒,百感交集.為什么會想到這樣的問題呢 1925年秋天,當時正是工農(nóng)運動風起云涌的時代,革命形勢高漲的情況下,統(tǒng)一戰(zhàn)線內(nèi)部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加緊了篡奪革命領導權(quán)的陰謀活動.共產(chǎn)黨內(nèi)部,黨的總書記陳獨秀錯誤估計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統(tǒng)率革命的資產(chǎn)階級,聯(lián)合革命的無產(chǎn)階級,實現(xiàn)

資階級的民主革命"等主張,拱手將革命領導權(quán)讓給資產(chǎn)階級.在這種情況下,解決中國革命領導

權(quán)問題成了一個迫切問題.

3.中國古人一提到秋,總是傷感,寂寞無可奈何居多,"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張繼筆下的秋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維心目中的秋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王勃筆下的秋天;"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晏殊筆下的秋天……毛澤東同樣寫的是寒秋景

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

感傷的"悲秋"情調(diào),為什么

古代文人一般都有悲秋情結(jié),所寫秋景也大都有肅殺,感傷的情調(diào),作為一種傳統(tǒng),也可算是一種文化積淀,歷代文人陳陳相因,大多走不出悲秋的老路.本詞一反傳統(tǒng)做法,描繪的是色彩絢爛的秋景,表現(xiàn)出昂揚的,積極向上的精神.對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來理解:毛澤東同志作為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與士大夫的思想境界是不同的,作為以天下為己任,要徹底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則肯定有別于封建文人.因而,同是面對"秋",由于

胸襟的不同,抱負不同,所選取的景物,著眼點也不

同,所渲染的情緒,抒發(fā)的感情也就自

然有別.正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

黑格爾說:"想象是最杰出的藝術本領."

古人寫秋的詩詞 :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課堂練習

⑴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上闋(què) 攜來(xié) 百舸爭流(gě)

B.奇葩(pā) 橘子(jú) 揮斥方遒(qiú)

C.歲月稠(chóu) 崢嶸(zhēng) 浪遏飛舟(è)

D.惆悵(chàng) 寥廓(guō) 沁園春(qìn)

D

⑵閱讀《沁園春·長沙》上片,回答問題

①下面對"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意思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在這寒冷的秋天,我看著湘江靜靜地向北邊的橘子洲頭流去.

B.我孤獨的立于寒冷的秋天,看著湘江向北流去,經(jīng)過橘子洲頭.

C.在這深秋的季節(jié),我獨自站在橘子洲頭,眼看滔滔

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獨自佇立于深秋,看著湘江

繞過橘子洲頭,北向流去.

C

②對這首次詞上片的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頭兩句都省略了介詞,應理解為"獨立與于寒秋,湘江向北流去."

B."萬山"的"萬"是概數(shù),極言其多,"遍","盡"也是如此.

C."長空"是形容天空遼闊,"淺底"是形容江岸邊的水淺.

D."悵寥廓"寫出了因宇宙廣闊引發(fā)的激昂慷慨的思緒.

C

③下列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p>

A.詞的前三句寫出了特定的氛圍(寒秋),眼前的景物(湘江),還寫出了欣賞秋景的立足點(橘子洲頭)和詩人"獨立"的高大形象.

B."看"字領起對秋景的描繪,其中有仰視,有俯瞰;景物有遠景,有近景;有靜態(tài)色彩的描寫,還有動態(tài)形象的描寫.

C."百舸爭流"突出船多船快,"鷹擊長空"著意突出力度,"魚翔淺底"見出自由自在.三句點明"萬類

霜天競自由".

D."悵寥廓"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問

蒼茫大地",包涵著憂思和責任,兩句都運用了擬

人的手法."誰主沉浮"暗含以身許國之志.

D

④下列對詞的理解不夠正確的一項是

A."層"字寫出樹林的高低遠近;"染"字寫出了樹木經(jīng)霜后變紅的程度和紅葉遍布的景象.

B."透"字寫出江水碧綠澄明的光與色;"爭"字寫出船只來往繁忙的景象.

C."擊"字寫出了蒼鷹飛翔高空的雄健姿態(tài);"翔"字寫出魚兒在水中游動的自由與愜意.

D."萬類"寫盡了一切生物;"競"字

寫出了它們之間的搏斗.

D

⑤對"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觸景生情,見物起興,詩人面對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浮想聯(lián)翩,感慨萬千,才發(fā)出氣壯山河的一問.

B."悵"緊承"看"而來,"問"由"悵"而發(fā).

C.這句話主要是詢問大自然的盛衰榮枯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表現(xiàn)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人定勝天的思想.

D."大地"和"沉浮"一語雙關,它包含著自然界,

民族,國家等豐富的內(nèi)涵,實質(zhì)上詩人已提出

革命的領導權(quán)應該掌握在誰手里的問題.

C

⑥這首詞上片的主要意思是

A.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

B.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C.描繪宇宙間的萬物都在競相向上,蓬勃發(fā)展的景色.

D.描繪了壯美的湘江深秋景色,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D

1.下片中的哪兩個字標志著詞人由上片的眼前景的描寫轉(zhuǎn)入對往事的回憶

討論:

"曾""憶"

一般來說,分上下兩片的詞,其下片首句又稱過片,在詞中起承接過渡作用.詞的上下片在寫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詞時非常注重過片既不能明粘,又不能全脫.

2.聯(lián)系歷史說說對"崢嶸歲月"的理解.

"崢嶸歲月"是對往日不平凡的斗爭生活的形象概括.

南朝宋鮑照《舞鶴賦》:"歲崢嶸而愁暮."宋陸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聽》詩:"歲月驚崢嶸."皆為感嘆流年之辭.毛澤東同志轉(zhuǎn)用以指不平常的斗爭歲月.

崢嶸,本形容山勢高峻,引申則有特殊意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33181.html

相關閱讀:江蘇語文試卷點評 高考試題難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