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輔導:語文學習重在積累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編者按】《語文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語言的積累,注重基本功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積累工作可以讓我們沉淀自己的漢文化底蘊,這是我們在小學、中學乃至一生都應該堅持的事情,因為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努力地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文化傳統(tǒng)。

現我就談談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所做的一些積累工作。

一、積累詞匯。

這是一項夯實學生語言文字基本功的基礎工程,猶如修好高樓大廈的基腳。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要求的:學生初一一進校就必須備齊字典、詞典等工具書,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就去向這位不說話的好老師請教,并能做到隨時地請教。在查看工具書的時候,要像串銅錢一樣,成串的理解、記憶,如查“心有余悸”一詞,就把所有帶“心”的詞語都看看、記記。在班上,我要求每天由一名學生利用黑板一角書寫一個成語,并在課前引領全班同學來朗讀,記憶,造句,說話,而這還檢查了學生平時的練字情況呢。每期堅持舉行一次文字基本功檢測比賽,對優(yōu)秀的學生予以表揚、鼓勵,這也讓后進生找到了自己學習的薄弱之處,鼓勵他們下來之后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只有學生積累的詞匯豐富了,說話、寫文之炊才不愁無米。

二、積累語句。

文字并不等于語言,要想學生“下筆如有神”,還得讓學生通過讀書領悟和深化課堂上所學的為文之道,并向他人、向生活學習語言,借鑒別人文章中精彩的語句,豐富自我的語言內存。所以我堅持讓學生做讀書筆記:每周用專門的閱讀課來做,初一、二時可摘抄佳詞妙句,初三時可多寫讀后感,字數都在五百字左右。同學間的作業(yè)要相互傳閱、欣賞、借鑒、評價。從效果來看,剛開始時學生會覺得是一種任務,到初三時,他會把這項工作變成一種自覺,看到好的文段就不禁手癢、心癢了。可以說,這項工作對學生的思想、文化、人格、心理、語言等都是一種極好的熏陶,讓學生培養(yǎng)起了一種終生受益的好習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33474.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考文言文強化練習:歐陽修“三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