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譯題的考點較為固定,是一個重要的得分點。但是很多同學(xué)在做文言文翻譯時卻很難得分,為此,本文總結(jié)出一些考生在解答文言文翻譯題時,常常涉及的誤區(qū),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誤區(qū)一:混淆古今異義
例1(2010年安徽卷)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
誤譯:當時已經(jīng)與梁國互通友好,背著行囊送禮的,官方贈送的、私人遺留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譯:當時已經(jīng)與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與對策:句中的"行李",古義為"使者";今義是"出行時帶的箱子、包裹"等。"遺"的古義為"贈予贈送的東西",今義為"遺失、遺漏、遺留"等。
考生以今義釋古義,原因是不明古義,不知古今詞義不同。
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yīng)注意以下兩點:
1積累古今異義詞。一是借助教材注釋識記古義,如《燭之武退秦師》中"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語識記古義,如成語"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這個古義;三是借助復(fù)習(xí)資料上的《古今異義詞簡表》識記古義。
2翻譯一個詞首先想到的應(yīng)該是這個詞的古義,除此之外還要檢驗這個古義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與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40641.html
相關(guān)閱讀:“十個步驟”助你學(xué)好高一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