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簡介--歐陽修(主要成就)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思想貢獻

歐陽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階級的利益,對當時經(jīng)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嚴重危機,有較清醒的認識。主張除積弊、行寬簡、務農(nóng)節(jié)用,與范仲淹等共謀革新。晚年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思想漸趨保守,對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譏評;但比較實事求是,和司馬光等人的態(tài)度是不盡相同的。

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作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他的文論和創(chuàng)作實績,對當時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響。

宋初,在暫時承平的社會環(huán)境里,貴族文人集團提倡的西昆體詩賦充斥文壇,浮華纂組,并無社會意義,卻曾風靡一時。為了矯正西昆體的流弊,歐陽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愛讀韓愈文集,出仕后親自校訂韓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學觀點上師承韓愈,主張明道致用。他強調(diào)道對文的決定作用,以“道”為內(nèi)容,為本質(zhì),以“文”為形式,為工具。特別重視道統(tǒng)的修養(yǎng),提出“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答吳充秀才書》),“道純則充于中者實,中充實則發(fā)為文者輝光”(《答祖擇之書》),“學者當師經(jīng)”,師經(jīng)才能用“道”來充實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韓愈的某些偏頗。在對“道”的解釋上,他把現(xiàn)實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體內(nèi)容。他認為學道而不能至,是因為“棄百事不關于心”(《答吳充秀才書》)。他反對“務高言而鮮事實” (《與張秀才第二書》)。在對待“道”與“文”的關系上,主張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認為“文”固然要服從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舉了許多例子說明“自詩、書《史記》所傳,其人豈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見于世”。所謂“事信言文”,就是內(nèi)容要真實,語言要有文采,做到內(nèi)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這是歐陽修對創(chuàng)作的基本論點。

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他不僅能夠從實際出發(fā),提出平實的散文理論,而且自己又以造詣很高的創(chuàng)作實績,起了示范作用。

他的主張得到了尹洙、梅堯臣、蘇舜欽等人的熱烈贊同。后來,知貢舉(主管考試進士)時,又鼓勵考生寫作質(zhì)樸曉暢的古文,凡內(nèi)容空洞,華而不實,或以奇詭取勝之作,概在摒黜之列。與此同時,他又提拔、培養(yǎng)了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等一代新進作家。這樣,他倡導的詩文革新運動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歐陽修是杰出的應用文章家。他一生著述頗豐,《歐陽修全集》(中國書店1986年版。本文所引歐文皆出此集)有文章2651篇,應用文2619篇,可見他的文章寫作主要是應用文寫作;還撰有《新五代史》74卷,《新唐書》75卷。他不僅應用文寫作頗有建樹,而且對應用文理論貢獻也很大。

創(chuàng)立應用文概念。目前論者都認為應用文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張侃的《跋陳后山再任校官謝啟》:“駢四儷六,特應用文耳。”(拙軒集·卷五)張只涉及應用文取“四六”的語言形式,嚴格說來還不能說明確了應用文概念。北宋的歐陽修在《辭副樞密與兩府書》中云,嘉?五年十一月奉制命授樞密副使,“學為應用之文”。這里的應用文是指公文文體。他在同一年的《免進五代史狀》中自述為得功各事無用之時文,得功名后,“不忍忘其素習,時有妄作,皆應用文字”。“文字”即文章。這里的應用文指實用文章?梢,歐陽修是從文體形式、實用性質(zhì)兩方面來明確應用文概念的,他已把應用文當作獨立的文章體裁。構(gòu)筑了應用文理論的大體框架。如上所述,他認為應用文的性質(zhì)是實用的。他贊揚蘇洵的應用文章“實有用之言”(《薦布衣蘇洵狀》),黃校書策論“中於時病而不為空言”(《與黃校書章書》)。歐陽修關于應用文的實用性質(zhì)是很明確的。他認為應用文的特點有三。一是真實。歐陽修認為寫史要“立傳紀實”(《進新修唐書表》)。所謂“紀實”,就是應像《春秋》一樣褒貶善惡,“傳其實而使后世信之”(《魏梁解》),“求情而責實,別是非,明善惡”(《春秋論中》),“書事能不沒其實”(《唐于魯神道碑》)。他還認為詔令“必須合於物議,下悅民情”(《論慎出詔令札子》),用當今的語言來表述,就是要與實際相符。歐陽修主張應用文真實,一是為了應用,二是為了傳於后世。二是簡潔質(zhì)樸。“典誥誓命之文,純深簡質(zhì)”(《正史類》),贊揚孔宙碑文簡質(zhì)(《后漢泰山都尉孔君碑》),朝廷詔書應“復古樸之美,不必雕刻之華”(《論李淑奸邪札子》),銘應“言簡而著”(《內(nèi)殿崇班薛君基表》),“師魯之《志》,用意特深而語簡”(《論<;尹師魯墓志>;》),“文書甚簡”(《乞洪州第七狀》),簡潔質(zhì)樸是歐陽修文章批評的標準之一。三是得體。他贊揚劉敞追封皇子公主九人的公文典雅,“各得其體”(《集賢院學士劉公墓志銘》),“體”指內(nèi)容而言,歐陽修謂之“大體”。“公於制誥,尤得其體”(《謝公絳墓志銘》),他贊揚謝希深的制誥尤得西漢制誥之體,“體”指文體。“考其典誥誓命之文,純深簡質(zhì),丁寧委曲,為體不同”(《崇文總目敘釋·正史類》),“體”指語體。歐陽修主張應用文應合大體、文體、語體,其理論已相當精深。

歐陽修對公文的貢獻很大。他寫有公文一千一百零二篇,公文理論也很系統(tǒng)。公文內(nèi)容“必須合於物議,下悅民情”;形式“取便於宣讀”,采用“四六”的語言形式(《內(nèi)制集序》),開蘇軾改革駢文之先河。他自責其公文有“無以發(fā)明”,“意思零落”,“非工之作”,“拘牽常格”的毛病,主容要完整出新,有條有理;形式既要規(guī)范,又要創(chuàng)新。他按公文的行文方向,把公文分為三類:“凡公之事,上而下者,則曰符曰檄,問訊列對;下而上者,則曰狀;位等相以往來,曰移曰牒。”(《與陳員外書》)他認為符、檄是下行文,狀為上行文,移、牒為平行文;并明確公文不能“施於非公之事”。歐陽修雖未明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的概念,但為劉熙載按行文方向分類打下了基礎。(摘自《應用寫作》月刊1997年第2期《歐陽修應用文論》)

文學成就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的領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

歐陽修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以散文為最高。蘇軾評其文時說:“論大道似韓愈,論本似陸贄,紀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但歐陽修雖素慕韓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趨。

歐陽修一生寫了500余篇散文,各體兼?zhèn),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內(nèi)容充實,氣勢旺盛,深入淺出,精煉流暢,敘事說理,娓娓動聽,抒情寫景,引人入勝,寓奇于平,一新文壇面目。他的許多政論作品,如《本論》《原弊》《與高司諫書》《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張,緊密聯(lián)系當時政治斗爭,指摘時弊,思想尖銳,語言明快,表現(xiàn)了一種匡時救世的懷抱。他還寫了不少抒情、敘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搖曳多姿。他的《釋秘演詩集序》《祭石曼卿文》《蘇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懷往事,情深意摯,極為動人;他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諸作,徐徐寫來,委婉曲折,言辭優(yōu)美,風格清新?傊徽撌侵S世刺政,還是悼亡憶舊,乃至登臨游覽之作,無不充分體現(xiàn)出他那種從容寬厚、真率自然的藝術個性。

歐陽修還開了宋代筆記文創(chuàng)作的先聲。他的筆記文,有《歸田錄》《筆說》《試筆》等。文章不拘一格,寫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細節(jié),刻畫人物。其中,《歸田錄》記述了朝廷遺事、職官制度、社會風習和士大夫的趣事軼聞,介紹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都很有價值。

歐陽修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的詩在藝術上主要受韓愈影響!读庀笫贰妒贰蹲鲜粮琛返茸髌,模仿韓愈想象奇特的詩風;其它一部分詩作沉郁頓挫,筆墨淋漓,將敘事、議論、抒情結(jié)為一體,風格接近杜甫,如《重讀〈徂徠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變幻,氣勢豪放,卻近于李白,如《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但多數(shù)作品,主要學習韓愈“以文為詩”,即議論化、散文化的特點。雖然他以自然流暢的詩歌語言,避免了韓愈的險怪艱澀之弊,但仍有一些詩說理過多,缺乏生動的形象。有的古體詩因此顯得詩味不濃,但部分近體詩卻比興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雋永。在內(nèi)容上,他的詩有一部分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會的黑暗,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例如,在《答楊子靜祈雨長句》中,描寫了“軍國賦斂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虛空”的社會現(xiàn)實;在 《食糟民》中,揭露了官吏“日飲官酒誠可樂”,而百姓“釜無糜粥度冬春”的不合理現(xiàn)象。不過,他寫這些詩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贈廣其說,為我持之告采詩”,為的是規(guī)勸統(tǒng)治階級修明政治,維護封建秩序。他還在詩中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如《奉答子華學士安撫江南見寄之作》。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現(xiàn)了詩人對婦女命運的同情,對昏庸誤國的統(tǒng)治者的譴責。更多的是寫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麗,或平淡有味,多抒發(fā)詩人的生活感受。如《黃溪夜泊》中的“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中的“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fā)江邊二月晴”, 《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等?偟膩砜矗脑姼栾L格還是多樣的。歐陽修不僅善于作詩,且時有新見,其最后一部作品《詩話》(由于詩話從專名演變?yōu)橐环N文體,后人為區(qū)別稱《六一詩話》),是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話。后人郭紹虞說:“詩話之稱,固始于歐陽修,即詩話之體,亦可謂創(chuàng)自歐陽氏矣”(《宋詩話考》)。歐陽修的詩話,改變了以前的論詩或重在呂評、或重要格例、或重在作法、或重在本事的做法,而是兼收并蓄,細加抽繹,以隨便親切的閑談逸事的方式評敘詩歌哦,成為一種論詩的新形式。他在評論詩的時候,雖然不廢雕琢,歸于自然。在《梅圣俞詩集序》中,他提出詩“窮者而后工”的論點,發(fā)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理論,為宋詩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對當時和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歐陽修還在宋初的詞壇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詞,內(nèi)容大都與“花間”相近,主要內(nèi)容仍是戀情相思、離情別緒、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筆觸寫景!恫缮W印肥祝枥L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寫得恬靜、澄澈,富有情韻,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另一些詞的“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樓春》),“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浣溪沙》),“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朝中措》)等,也都是寫景的佳句。由于作者對事物體察入微,看似隨意寫出,卻是無限傳神,沒有爐火純青的工夫,是不能達到這種藝術境界的。而他偏重抒情的詞,寫得婉曲纏綿,情深語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闋的最后兩句“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過春水春山,從思婦眼中寫征人,情意深遠,含蓄蘊藉,給人以新穎別致的感覺,感情亦非常深摯。他還有一些詞,雖然頹唐嘆老、牢騷不平,卻直抒胸臆,表現(xiàn)出襟懷豪逸和樂觀的一面。還有一些艷詞,雖寫男女約會,也樸實生動;當然,其中也不免有淺薄庸俗的作品。此外,歐陽修還打破了賦體的嚴格的格律形式,寫了一些文賦,他的著名的《秋聲賦》運用各種比喻,把無形的秋聲描摹得非常生動形象,使人仿佛可聞。這篇賦變唐代以來的“律體”為“散體”,對于賦的發(fā)展具有開拓意義,與蘇軾的《赤壁賦》先后媲美,千載傳誦。

為政成就

歐陽修給宋仁宗的奏折:“武臣掌國機密而得軍情,豈是國家之利!欲乞罷青樞務,任以一州,既以保全之,亦為國家消未萌之患。”狄青被貶幾年后就抑郁而死。

歐陽修加深了“重文輕武”的國策,為之后中華屢遭異族入侵鋪平了道路。

其他成就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jīng)學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辟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并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史學成就尤偉,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總結(jié)五代的歷史經(jīng)驗,意在引為鑒戒。歐陽修書法亦著稱于世,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yōu)游,中實剛勁”。

點擊返回:

(目錄)

專題推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43609.html

相關閱讀:2019年高考語文備考答題技巧:文字表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