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于是,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CAI是遍地開花。但是,CAI終究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一部分教師已經不自覺地走入CAI的誤區(qū),甚至有的教師每節(jié)課都要用課件,否則,這課就沒法上。一部分教師在設計課件時單純追求直觀和生動,忘記了作為主體存在的學生的主動性,只強調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少,大部分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fā)揮,更不利于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培養(yǎng)。鑒于此,筆者在此談一談CAI在數學課堂上的一些誤區(qū)。
1.CAI不能替代黑板
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恰當運用CAI,對教學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可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但在一些課堂中,一些教師把CAI當作黑板使用。把課堂講的內容及題目和解答過程全輸入電腦,像放電影那樣快速地嘩啦嘩啦放了一遍,教師成了放映員、解說員,學生成了觀眾,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師系統(tǒng)而又美觀的板書是學生把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的橋梁。
1.1板書新的定義、定理、公式
新知識的出現,學生要有一個接受、思考的過程,教師的適當板書就會放慢教學節(jié)奏,給學生一點審視新知的時間,這一緩沖,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使用課件時,鼠標一點,直接顯示已經輸入好的內容,雖然增大了課堂容量,加快了教學節(jié)奏,但大大壓縮了學生的思維時間,變成了新的“填鴨式”的課堂。
1.2例題的示范板書
數學教學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必要的分析歸納過程和運算推理過程最好還是通過板書呈現,解題的規(guī)范性、完備性也要求教師要有例題的示范板書。這一時間緩沖期利于學生和教師共同體驗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較好地暴露出師生雙方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完成由顯性題目向隱性知識,再到歸納思想方法的升華。
2.處理好CAI與學生的主體性
CAI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是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服務的。當前有一部分教師過分強調CAI的優(yōu)越性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2.1學生主體地位沒有體現出來
當前教改的基本原則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R的主動探求者。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的制約,許多教師在使用CAI時僅停留在表面形式,并未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人機互動”。即由教師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思路“一講到底”,根本不顧學生的反應如何,教師講解變成了電腦播放,忽視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2.2忽視學生的動手能力
CAI的強大的演示功能是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但只重視計算機的演示功能,而忽視學生的動手活動,必然束縛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在立體幾何中,教師花了大量的精力制作幾何模型課件來輔助教學,代替真實直觀的實物演示,輔助效果不及實物給人直覺!奥犚槐椴蝗缈匆槐椋匆槐椴蝗缱鲆槐椤,學生學習知識、獲得能力的過程,是對數學知識的一種體驗過程,沒有學習的內在體驗,無法形成能力。學生要自我獲得內在的體驗就必須在學習過程中動手、動腦、動眼、動口,多種器官協(xié)調活動。不少教師在教學時過分強調多媒體的演示功能而忽略學生的動手活動。
2.3忽視交流
目前大量的課件盡管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按一個固定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整節(jié)課教師可以不寫一個字,全部由計算機展示。教學過程是十分復雜細膩的過程,是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構建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隨時隨地有針對性地與學生交流,必要的分析歸納過程和運算推理過程還應該通過板演充分暴露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做到認識與情感的統(tǒng)一。使CAI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起到“輔助”的作用,以確保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同步發(fā)展。
3.注意CAI的實效
CAI的運用,使我們有可能解決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無法解決的問題,使教學的效果更顯著,但多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仍沿襲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并沒有利用現代化技術突破陳舊的傳遞式的教學設計,只是由“人灌”變成了“機灌”,CAI儼然成了課堂主人,而教師卻仿佛成了CAI的仆人,處處受制于CAI,課堂上只坐在那里點來點去。不僅削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某些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難免失去了數學CAI的本意。
3.1課堂信息量大,學生不能完全接受
電腦能夠儲存大量的信息,這是電腦的一大優(yōu)勢,我們有的老師在制作課件時,惟恐體現不出這一優(yōu)勢,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所有材料事無巨細盡數羅列,而在使用時,受課時限制,只能加快單位時間傳輸信息量。結果是五彩繽紛的多媒體信息包圍學生,其琳瑯滿目的程度令人頭昏目眩,無法進行知識由“同化”到“內化”的轉化,這直接影響學生對所學內容、意義的檢索處理和理解接受。
3.2追求課件的“外在美”,忽視課件的潛在作用
CAI只能為實現課堂教學的目的而服務,不能刻意追求音樂、聲音、花邊、圖片、三維動畫。當前有一種相當普遍的認識,認為一個課件必須有音樂、聲音、花邊、圖片、三維動畫,否則課件的檔次就不高,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因為課件只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應以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為第一要素,如刻意追求音樂、聲音、花邊、圖片、三維動畫,則有些舍本逐末,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音樂、聲音、花邊、圖片、三維動畫,既浪費了時間,又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反而達不到教學效果。
總之,CAI是現代教育技術發(fā)展的產物,是時代的進步。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它積極的一面,也有它消極的一面,關鍵是如何運用。它是傳統(tǒng)教學的輔助,而不是替代。不要用新的電教媒體進行新的注入式教學,而是要充分利用CAI的優(yōu)勢,尋找CAI與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契合點。避免出現“穿新鞋,走老路”。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個簡單的動作,在提高教學效果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能用黑板、嘴巴等其他媒體講清楚的,就不必使用CAI,CAI要用得恰到好處,可用可不用時就不用。每一個教師都要有一個用CAI的尺度,科學有效的利用CAI,為課堂教學錦上添花。
論文中心,作者:季丙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54763.html
相關閱讀:“問題解決”在高中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