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10分)
、購墓_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②,也是事實;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谟谑怯腥丝畤@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廴绻麊螕(jù)這一點現(xiàn)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zhuǎn)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lián)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jié)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
、葜袊爽F(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
、蕖白云邸币膊⒎乾F(xiàn)在的新東西,現(xiàn)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⑦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⑤,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14.文中錯誤論調(diào)是什么?作者的觀點又是什么?(4分)
答:
15.作者給了“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一個共同的稱號是什么?(2分)
答:
16.面對錯誤論調(diào),作者是怎樣批駁的?(4分)
答:
【答案】
14(4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我們中國人是有自信力的。
15、(2分)中國的脊梁。
16、(4分)本文先駁斥對方的論據(jù)。作者認為“信地大物博、信國聯(lián)”這是他信力,現(xiàn)在不信了,失掉的是“他信力”;“求神拜佛”是“自欺力”。然后再反駁對方的論證方法,對方把少數(shù)人的行為,認為是全體中國人的行為,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最后舉例進行論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66789.html
相關(guān)閱讀:準高中生暑期適應高一語文的2點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