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識點:財政收入與支出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政治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財政收入的含義:


財政收入是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籌集起來的資金。


財政支出的含義:


財政支出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



財政收入與支出的關系:


①財政收支平衡: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財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況幾乎不存在,當年的財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屬于財政收支平衡。
②財政赤字:指當年的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的部分。(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③財政盈余:指當年的財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國家應當根據(jù)具體情形,合理確定財政收支關系,促進社會總供求平衡。



財政收入:


①含義: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籌集起來的資金,就是財政收入。
②財政收入的渠道: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國企稅后利潤、分紅收入)、債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稅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是財政收入的最重要的來源。
③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A.經濟發(fā)展水平:我國發(fā)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二者是根與葉、源與流的關系。只有加快經濟發(fā)展,社會財富不斷增加,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持續(xù)增長。
B.分配政策:在社會財富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財富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yè)和個人的收入,不利于企業(yè)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最終將對財政收入的增加產生不利影響。相反,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將直接影響國家職能的有效發(fā)揮,尤其會降低財政對經濟發(fā)展支持和調控的力度,最終也不利于企業(yè)的發(fā)展和個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國家應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穩(wěn)步增長,又促進企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財政支出:


①含義: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財政支出。
②支出的種類(按具體用途分):可以分為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wèi)生事業(yè)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
(另:社會保障支出指國家財政為公民提供的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社會優(yōu)撫各種費用。其內容:社會保險:主要有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等。
社會救濟:包括自然災害救濟、失業(yè)救濟、孤寡病殘救濟和困難戶救濟等。(貧民、災民)
社會福利:指社會服務事業(yè)及設施。如對公民義務教育,特殊社會福利,如孤兒院等。
社會優(yōu)撫:包括犧牲、病故優(yōu)撫費、烈軍屬、復員軍人補助費、傷殘撫恤費、見義勇為者獎勵等。(與軍人)


財政收入與支出的關系:


①財政收支平衡:
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財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況幾乎不存在,當年的財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屬于財政收支平衡。
②財政赤字:指當年的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的部分。(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③財政盈余:指當年的財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國家應當根據(jù)具體情形,合理確定財政收支關系,促進社會總供求平衡。




相關高中政治知識點:財政及其作用

國民收入含義:


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從社會總產值中扣除物質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價值形態(tài))=社會總產值-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或國民收入(實物形態(tài))=社會總產品-已消耗生產資料。


財政含義:


為了履行國家的對內對外職能,國家必須占有和消費一定的社會財富。



國民收入:


①含義:
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從社會總產值中扣除物質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價值形態(tài))=社會總產值-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或國民收入(實物形態(tài))=社會總產品-已消耗生產資料。


②意義:
國民收入是勞動者新創(chuàng)造的社會財富,標志著一個國家擴大再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③國民收入增加的途徑:
增加國民收入的根本途徑是廣泛采用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④國民收入按其最終用途分為積累和消費兩部分。
A積累主要用于擴大再生產、非生產性基本建設和社會物資儲備。
B消費主要包括個人消費和公共消費。
C積累和消費的關系二者既有相互促進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相互促進——積累主要用于擴大再生產,生產的發(fā)展為消費提供前提和基礎;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會促進生產。不一致——在一定時期內,國民收入的總量是既定的,積累和消費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如果積累多了,就會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而影響人民的勞動積極性,這樣從根本上也不利于積累的擴大;如果消費多了,財富都吃光分光,也不利于生產的進一步擴大,最終又會影響生活水平的提高。
D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在生產發(fā)展、國民收入增加的基礎上,積累和消費部分都應該有所增長。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應該與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相一致。正確處理國家、企業(yè)、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


財政的含義及實現(xiàn)


①財政:指國家的收入和支出,財政收入和支出是國家參與社會分配的兩個方面。財政是通過預算實現(xiàn)的。
②國家預算:由政府提出并經過法定程序審查批準的國家年度基本收支計劃。 ③國家決算:上一年度國家預算執(zhí)行結果的會計報告。


財政的作用:


①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與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②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場配置資源,會導致投入某些行業(yè)、地區(qū)的資源嚴重不足,影響社會經濟生活的正常運行與發(fā)展。國家通過財政支持這些行業(yè),地區(qū)的建設,有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
③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wěn)運行的作用。經濟平穩(wěn)運行要求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可以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經濟建設支出,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yè)率,拉動經濟增長。反之,在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經濟運行主要受供給能力制約時,政府可以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穩(wěn)定物價,給經濟“降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68016.html

相關閱讀:尖子生的10大高效聽課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