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元目標分析
學習本單元,既可感悟一代偉人的凌云壯志,也可以感受雨巷詩人的凄婉迷茫,新月派詩人的悠悠離情,以及詩壇泰斗艾青的赤子深情。
《沁園春.長沙》中青年詩人的革命豪情;
《雨巷》中對丁香姑娘的朦朧愛情;
《再別康橋》對母校的綿綿離情;
《大堰河》對母親大堰河的赤子深情;
二、學法指導:
1、反復誦讀;
2、抓住意象,展開聯(lián)想、想象
3、理解詩歌主旨,體會詩人情感。
4、知人論世,寫作背景和詩人的思想狀況,但不能以時代背景去簡單的印證作品的思想內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詩人的政治遭遇與作品一一對應。
5、欣賞詩歌的形式美,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
6、品味詩歌凝練、含蓄、富有跳躍性和音樂性的語言。
《沁園春.長沙》備教
【文本解讀】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期間,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秉c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環(huán)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時節(jié),獨自一人佇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
【教學點:將語句按正確的順序調整為“橘子洲頭,湘江北去,獨立寒秋”,比較二者的藝術效果,目的是領悟作者劈空而來的氣勢,佇立于天地之間,內心充滿復雜的情感、思緒】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個“看”字,總領七句。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木遍染紅色。近看湘江,滿江秋水碧綠澄澈,船只爭相行駛。仰望天空,雄鷹有力地翱翔。俯視水中,魚兒歡快地暢游。宇宙萬物都在這秋天里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這幾句,詩人描繪了在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氣氛。
【教學點:領字是哪一個?它領起了哪些內容?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一幅畫面?請展開想象,將它描繪成一段文字;品析重點詞語:遍、盡、透、爭、擊、翔、競;運用換字法或示例法,引導學生學會賞析,從意象的角度賞析;從語言的角度賞析;落點在于引導學生作者表現的奮發(fā)自由,生機勃勃、昂揚向上的情感】
頁碼:1/3
首頁
上頁
1
2
3
下頁
尾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73864.html
相關閱讀:怎樣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