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情感教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努力使少年體驗到美的激勵和對美的贊賞,生活向我們證明:如果一個兒童對充滿了為人們創(chuàng)造出美這一崇高思想的勞動不理解,那么他的內心就不能用細膩、體貼和容易感受的態(tài)度去對付那種細致而又“溫柔的”教育方法,他變得遲鈍。只能領悟原始的“教育方式”:大聲呵叱、強制、懲罰。由此而形成了少年們的粗魯無禮和無意識的破壞性傾向。正因為如此,我要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努力使我的未來少年們,在少年期就能體驗到美的激勵和對美的贊賞,使他們的個人勞動成為產生這種感情的源泉。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新的要求是讓每位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而對于每個學校來說,和諧發(fā)展的關鍵是如何促進學困生的發(fā)展。正確對待學困生、轉化學困生,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學生成為“學困生”的原因很多,但絕大多數(shù)學困生是由于環(huán)境及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他們大多數(shù)并不是在接受知識時智力上的障礙,而是學習動機不夠明確、態(tài)度不夠端正、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意志力薄弱。再加上有些教師對他們漠不關心,甚至有歧視、挖苦、體罰等使他們更加失去信心、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以致學習越來越困難,有的干脆就放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情感投入就相當重要。筆者結合自己二十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在思想品德課中是如何利用情感對學困生進行教育的。
1、給學困生更多的關愛
著名特級教師丁有寬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對學困生的高度熱愛,其他就無法談起”。“愛”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她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熱情,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前提,也是教師的一種教學藝術和能力。關愛學生,把愛灑向每個學生的心田,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愛的溫暖,它需要真正落實到教師的言行中,體現(xiàn)在師生之間的交往中。這種愛的前提是首先要理解、信任與尊重學生。一個教師只有理解、信任并尊重自己的學生,才會被學生尊重、信任與愛戴。他們才能從心底喜歡自己的老師,才能對學習產生積極的興趣。尤其是學困生,本來他們就缺乏自尊心、自信心、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我們更不能面對犯了錯誤的學生不冷靜、沖動。粗暴地批評學生,表面上可能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卻留下更大的隱患,一些學生甚至會“破罐子破摔”,從此走下坡路。因此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對學困生更加關注,讓他們獲得溫暖。比如:我今年帶的初三(9)有位叫周志鵬的同學,他人是比較聰明,但學習就是沒信心,各門學科成績多很差,上課根本不聽,不是睡覺就是講話,教師看到他很煩認為無藥可救。而我則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他,上課很關心他總是提問他,沒有筆就送給他,講義沒了又給他,很有耐心對他教育,課后找他談談心,一起散散步。把愛灑向他的心里,用真誠與理解去溫暖他,爭取做他所信賴的知心朋友。幾個月下來這位同學很配合思想品德課,考試也認真對待。第一次月考得了60分。我相信這位學困生在明年中考中社會會有比較滿意的成績。
2、充分挖掘學困生的閃光點
學習困難學生的產生是學生個體在社會和個性化過程中發(fā)展不和諧的反映。班集體中存在“學困生”是客觀現(xiàn)象,教師要對“學困生”有正確的認識。“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一個“學困生”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特長,以此為教育轉化的突破口;因此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對任何事都一分為二。學困生也一樣,雖有這樣的缺點、毛病,但切忌一棍子打死人。因他們也具有優(yōu)點,只是學困生的優(yōu)點沒有優(yōu)秀生那么引人注目。因此,我在課堂中善于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利用學困生的長處,彌補他們的短處。我通過多注意、多觀察、多了解、認真分析學生差異和個性特征,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促使具有各種愛好和特長的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華,讓學困生也能得到激勵,促進他們奮發(fā)向上。如:我在臺州市實驗中學2002屆初三(3)班的邵雨祥同學,我是初三接過來的,他在原先班主任及課任教師心目中有多差就有多差,學習不認真,經常打架,不聽班主任的話。我一擔任初三(3)班思想品德課就找他談話,及時了解他的一些情況。談話中我發(fā)現(xiàn)他人很聰明,體育方面也有特長而且講義氣。于時我就在課堂中經常表揚他,有什么事就讓他去做,對他充滿信任,運動會就讓他去組織。一學期下來這位同學不但有了很大進步,而且學校打架事情再也沒有他的份。善于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才能促使他們在為班級和同學服務中表現(xiàn)自己,施展才華,進而受到激勵,不斷進步。
3、利用榜樣力量,讓學困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德高為范,博學為師”。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雖存則其教已廢”。為師者應該熱愛、關心、善待每一個孩子,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一個孩子的心門,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成為遺憾。教師必須具備美好的師德師風,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做好學生的表率,在潛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榜樣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和道德品質的提高。平時,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本人也應該做到,要充分展現(xiàn)教師在各個方面的素質,用實際行動從情感上取得學生的認可,讓學生心服口服。不僅要有愛的情感,愛的行動,還要有愛的能力和愛的藝術,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課堂實踐中去,用教師特有的語言和行動去喚起學生的熱情,產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師愛是師德的靈魂。除了教師本身的榜樣力量,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了解及周邊的事例來激勵學生。如: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發(fā)生后,思想品德課中,我就列舉了一些學困生在這次地震中為了救班里同學沖在前面,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用這種榜樣力量對學困生進行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中利用情感投入對學困生進行教育?梢詭椭麄儤淞⒄_的學習態(tài)度,重新找回自信、找到開啟心靈的鑰匙,從而把身邊的一些學困生帶上更高的山峰,取得更好的成績。
來源:新浪博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73953.html
相關閱讀:高中政治知識點:認識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