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勢,理解。說到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要一分為二從兩方面談開,一方面教師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中要盡量引導學生加強理解,用各科方法把學生講懂、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方面已有很多相關論著,此不贅述。另一方面,對學生而言,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學習一些較難懂的理論時,切忌不懂裝懂、只求死記硬背,須知單純機械記憶是很難記住也很難記得牢靠的。例如,有人一口氣給你念出“都、了、出、陽、太、新、午、昨、下、天”這幾個字,要你馬上重復,嘿嘿,有點兒困難吧!如果改變順序,賦予它一定的意義,說成“昨天下午新都出太陽了”,要你馬上重復,恐怕不會有問題吧!原因是什么“理解”的功勞唄。同樣是十個字,由于第一種說法我們理解不了它的意思,單純靠機械記憶,當然很難記住、記牢,而第二種說法我們很容易理解它的意思,借助理解而記憶,效果當然不一樣啦!由此,我們希望同學們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狠練“理解”這一板斧,即使課堂上沒及時弄懂,課余也要想法把知識點理解透徹。方法很多,比如說問老師,請教同學,或者查閱一些參考資料,尤其是看一些相關的科普文章,因為這些科普文章大多闡述得通俗易懂并配備大量插圖,借助恰當的比方把深奧的內容通俗化了,對理解問題大有裨益?傊瑤煾殿I進門、修行在個人。希望同學們認識到“理解”這一招的重要性。功夫是煉的,不是說的,千錘百煉,必得正果。
第二勢,記憶;瘜W這一學科包含大量零散的化學事實、化學理論,對這些內容,理解后必須加以記憶。記憶實際上就是知識的銀行,平時不斷地往這個“銀行”里“存錢”,而我們在解化學題時,無外乎就是再取出些“錢”,并加以綜合利用,目的也就達到了。更妙的是,雖然我們從“銀行”里取了“錢”,但我們的賬號上卻分毫無減。而且,只要我們及時鞏固,我們“銀行”里的錢將取之不盡、用之不完,并且還會給我們帶來數量可觀的“利息”。因此,同學們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還要重視記憶;瘜W這一學科顯得很繁、很雜,在記憶里必須輔以科學的記憶手段,比如及時重復,把知識提綱化、系統(tǒng)化等等。關于這些記憶方法,另有許多專著,望同學們認識到“記憶”這一板斧的重要性以后,按照這些心法,苦練這一招勢,日久必見其效。
第三勢,運用。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加以運用,哪怕是應付考試也是某種層次上的運用。同樣,當我們把有關的化學事實、化學理論理解透徹了、記憶深刻了以后,剩下的就應該是善于運用了。說到運用,對中學生而言那就是做題(當然,做題時也包括了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關解題的技巧、方法,規(guī)律的總結,另有專著,此不贅述。在此,僅就新形勢下應該密切注意的一點加以強調,當今的高考,越來越注重能力的考查,越來越注重化學知識與生產、社會、生產的聯系,因此,同學們在運用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些方面的訓練?傊,要想在化學學習中立于不敗之地,練好“運用”這一板斧是至關重要的。
好了,化學學習三板斧已經介紹完了。怎么樣,你一定覺得很失望吧!說得好聽,什么三板斧,毫無新意。是的,的確毫無新意,然而,難道真的需要標新立異嗎?不,之所以失望,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領會到此三板斧的真正意義,下面就結合化學再加以說明:
一、理解可以幫助記憶、促進知識的運用。前面已經闡述過理解對記憶的幫助,此處從略,下面再舉一例:大家知道,Al(OH)3既可以與NaOH溶液(強堿)反應,又可以與稀硫酸反應(強酸),Al(OH)3+ NaOH= NaAlO2+2H2O 、2Al(OH)3+3H2SO4=Al2(SO4)3+6H2O,這兩個反應都是復分解反應,反應后都是生成鹽和水,所以說Al(OH)3是兩性氫氧化物。那么,能不能據兩個反應H2S+ NaOH=Na2S+2H2O,H2S+H2SO4(濃)=S↓+SO2↑+2H2O就說H2S也是兩性物質呢?顯然,如果對“兩性物質”有了真正的理解,我們就可以很輕松地回答這個問題了,雖然H2S既可以與NaOH(強堿)反應,又可以與濃硫酸(強酸)反應,然而H2S+H2SO(濃)=S↓+SO2↑+2H2O這一反應根本不是復分解反應,反應產物也不是僅為鹽和水,因此,根本不能據此說H2S是兩性物質?梢,有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何愁不會運用呢?
二、記憶可以幫助理解,可以為運用提供原材料。俗說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人學詩,大多起始并不求甚解,先是朗讀、死記硬背。其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長久誦讀以后稍加點拔甚至不加點拔,很多詩文的精義已經通曉了。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就遇一名學生始終弄不懂一個知識點,無奈之下,令其先死記硬背,依蘆畫瓢,幾月以后再問他,已經徹底弄懂了?梢姡谀撤N程度上記憶也對理解有所幫助。另外,任何一道化學題,都涉及許多零散的化學事實、化學理論,在解題時就需要這些知識的再現,如果沒有記憶,在哪里去找這些原材料呢?而解題豈不也就成了空穴來風、無米做炊了嗎?
三、運用可以鞏固記憶,可以訓練理解能力。在運用知識解題時,由于每一個題,尤其是一些綜合題,實際包含許多知識點,在做題時,相當于對每個知識點又加以再現,這就又鞏固了記憶,如果做題時發(fā)現某個知識點回憶不起來了,又可以及時查閱,這也就促進了記憶。當然,做題并不是知識點的簡單再現,還應包括再現后對知識點的綜合和再加工以及靈活運用,這也就促進了理解能力的訓練。
四、理解、記憶、運用,這三板斧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三個孤立的招式,實際上它們是相輔相承、互相補充的,三者實際上形成了如圖所示的一種密不可分的關系。
希望同學們認真領會此三招的心法,勤修苦練,融會貫通,早日成為化學學習領域中的“東方不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75256.html
相關閱讀:人民日報評論員:教育發(fā)展的關鍵在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