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光榮革命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光榮革命: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fā)動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tǒng)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未有流血,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說明君主立憲制政體即起源于這次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根本原因:

封建專制統(tǒng)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光榮革命意義:

實現了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愿望,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君主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君主立憲制含義:


君主立憲初是資本上義國家用憲法限制君主權力的政治制度,分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英國)和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德意志第二帝國)。一切都要由法律決定,君主沒有實權,而且本身也要遵守法律。



實行原因:

根本原因:17世紀。新航路開辟后,英岡資本主義發(fā)展,資產階級和具有資產階級傾向的新貴族形成并壯大
直接原因:斯圖亞特工朝國王詹姆上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權神授”,厲行專制,阻碼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們要求限制王權


君主立憲制特點:


君主權力受到法律限制,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議會是權力中心);
國王統(tǒng)而不治,成為虛君;
內閣對議會負責;
隨著議會改革的推進,選舉權不斷擴大。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背景:

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政治前提: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
歷史傳統(tǒng):議會、自由大憲章和宗教改革;
理論依據:英國啟蒙思想家(洛克)的影響;
正式確立:《權利法案》的頒布;
發(fā)展完善:責任內閣制和議會改革。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確立標志: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
一條主線:議會的發(fā)展演變。
兩個趨勢:國王權力逐漸削弱和議會權力不斷增強。
三個轉移:立法權力由國王轉移到議會;行政權力由國王轉移到內閣;政治權利由貴族民主轉移到工業(yè)資產階級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作用:


①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②結束了封建專制制度,使英國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了專制獨裁統(tǒng)治
③不同利益集團通過議會和平斗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沖突,保障了政治穩(wěn)定
④為世界上很多國家樹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模式(對歐美有深遠影響)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組成: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英國的議會改革

英國的議會改革:


“光榮革命”后,議會成為國家坡高權力機關。但是,土地貴族操縱著議會議員的選舉。法律對候選人有高額財產資格限定。14時有一此“衰敗選區(qū)”,歷經變遷,已經沒有居民或只有很少的居民,但仍有議員名額,議員比例設置很不合理。19世紀以來,英國先后進行了幾次重大的議會改革,選舉權不斷擴大。



1832年議會改革:

工業(yè)革命展開后,新興工業(yè)資產階級為維護自身利益.強烈要求參與國家管理。1830年,在法國七月革命的沖擊下,英國掀起議會改革運動高潮。資產階級和工人都強烈要求改革。1832年,英國議會終于通過了改革法案,降低了選民和候選人的財產資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敗選區(qū)”。給予新興的工業(yè)城鎮(zhèn)代表名額。工業(yè)資產階級首次進人議會,這是英國向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邁出的重要一步。


1867年議會改革:

1832年改革后,工人階級展開了爭取選舉權的憲章運動,但遭到失敗。19世紀60年代,資產階級激進派和工會聯合起來,再次掀起爭取議會選舉改革的群眾運動。1867年,面對風起云涌的群眾運動,英國議會通過了第二次選舉改革法案。這次改革使得城市小資產階級和城工人獲得了選舉權。

1884年議會改革:

英國完成工業(yè)革命后,國內經濟繁榮,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同時英國實行了義務教育制度,大大提高了人口素質。工人獲得選舉權,給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動力。議會中的兩黨為爭取選票,竟相進行改革。1884年保守黨領袖格菜斯頓提出了一個議會改革法案,據此英國進行了第三次議會改革。這次改革使農業(yè)工人獲得了選舉權。英國基本上實現了男性戶主的選舉權。代議制民主在關國取得廠長足的進展。
20世紀婦女選舉權的獲得:一戰(zhàn)中婦女參與生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促使議會考慮給子婦女選舉權。918年議會通過法案,給予婦女選舉權。1928年,婦女選舉權的年齡資格降到21歲,與男性相同。



工業(yè)革命后代議制的發(fā)展(19世紀早期):

(1)背景:
①工業(yè)革命后工業(yè)資產階級要求更多權力,對舊的議會選舉制度不滿;
②歐洲大陸革命潮流和英國群眾斗爭高漲。
(2)1832年議會改革結果:
①選舉權擴大;
②主要得益者:工業(yè)資產階級


帝國主義時代代議制新的發(fā)展趨勢(19世紀末):

新趨勢:
內閣權力膨脹,逐步凌駕于議會之上:
表現:
①幾乎壟斷立法提案權
②控制部分立法權
③篡奪議會的財政權
④加強對議會下院的控制


英國1832年議會制改革原因:

工業(yè)革命使英國經濟體制發(fā)生變化,工商業(yè)大城市興起,人口重心轉移到城市;
工業(yè)資產階級經濟實力強大,強烈要求參與政權管理,但舊的選舉制度阻礙他們進入國會執(zhí)掌政權;
由資產階級激進派領導的民主運動迅速發(fā)展,組織政治團體,提出國會選舉制度改革的方案,采取和平手段和經濟手段促使改革實現。


英國1832年議會制改革主要內容:

調整選區(qū)和重新分配議席;降低選民財產資本。


英國1832年議會制改革影響:

工業(yè)資產階級在國會取得了優(yōu)勢,擴大了資產階級民主,推動了經濟政策的改革,自由貿易政策代替了保護主義,從而促進了英國經濟更大的發(fā)展。



英國議會、內閣和首相的關系: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王位繼承法》

限制國王的王位繼承權和任命法官等權利。

《王位繼承法》:


英國王位的繼承是根據長子繼承權來決定的,即王位應先由現任君主的長子繼承,然后才依次序輪到其他兒子,最后才輪到女兒。但是根據法律,英國王位的繼承不是自動的,1701年通過的《王位繼承法》規(guī)定,王位應該傳給漢諾威選帝侯夫人索菲亞的有血緣關系的后代,而且繼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一些人認為該規(guī)定與英國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視的條款有沖突。不過實際上,絕大多數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開場合都大多宣稱自己是圣公會成員。



英國《王位繼承法》的修改:   


英國1701年頒布的《王位繼承法》規(guī)定,同為英王子女,不論年齡大小,男性排位先于女性。若長子亡故,王位由其后嗣繼承。英王如無子女,王位由其弟繼承。   
依據這部法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長子查爾斯為王儲、即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查爾斯的兩個兒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分別為第二和第三順位繼承人。   
緊隨查爾斯父子之后的是女王另兩個兒子安德魯王子和愛德華王子及其子女。女王的女兒安妮公主雖然身為安德魯和愛德華的姐姐,但排在他們之后,為王位第十順位繼承人。  
2011年10月28日,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英國將修改《王位繼承法》,賦予王室女性和男性享有同樣的權利繼承王位。這是英國憲法具有歷史性的改變。
卡梅倫說,英國16個聯邦成員國一致通過贊成結束現行只有王室男性成員可以成為王位第一繼承人的做法。   
這一變化意味著,如果威廉王子夫婦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的話,她將成為英國未來王位的第一繼承人,未來有望成為女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82138.html

相關閱讀:高一歷史下冊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必修一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