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課適當做筆記,認真聽課應該成為一個學生的基礎技能,學習如何認真聽課,最簡單的一個方法莫過于去了解高考狀元們在平時的聽課狀態(tài)。這樣你就會了解到,高考狀元之所以會成為高考狀元,不是因為他們用了什么神奇的學習方法,而是在聽課這件最基礎的事情上投入了120%的狀態(tài)。不要因為覺得老師的講解太簡單就開小差,簡單的問題不愛聽就必然導致復雜的問題聽不懂,一段時間這樣就要退步,長期這樣就變成了差生。
2、弄清概念、性質與基本方法
弄清概念、性質和基本方法是每個學科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概念沒有弄清就去解題是沒有不碰壁的,正確理解概念再做習題就比較容易了,通過習題的演算反過來還可以進一步理解概念與性質。
這樣通過概念性質與基本方法和習題之間的不斷轉換,互相印證,可以同時加強概念的理解深度和解題的技巧,最終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
3、經(jīng)常復習原來學過的知識
首先要建立一種心理準備,求學問從不知到知,從沒有印象到有印象,而且還要“印”的正確,“印”的清晰,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一定要通過多次的反復鉆研和練習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高中的復習靠自己。因為高中的課程內容多,所以在課堂上不可能經(jīng)常反復,一節(jié)課內容七天內不復習就有可能變得很陌生,最好是三天內復習一次。要把問題真正弄懂,可能要讀或做五、六遍甚至十幾遍,每次讀、或做總會有比原來更多的體會,
不要迷信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人的頭腦學一遍做很少的習題就能夠把問題理解透徹。真正的方法只有重復二字,在重復中加快速度,在重復中加深印象,加深理解,最終形成系統(tǒng)。為解決以后的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常常要象過電影一樣把各科的常規(guī)問題過一遍,把各科的課本與筆記過一遍。
4、懂得、會做與習慣
懂得了到會做了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只有在懂得與會做之間架上習慣之橋才行!學習一種新的操作,我們往往會受原來的操作習慣、原來的習慣思維的支配,因此新的操作,新的思維取向的習慣的形成需要反復的練習才能做到。
一旦習慣養(yǎng)成,堅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而收獲也就水到渠成了。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的一段話:習慣仿佛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82875.html
相關閱讀:高考地理答題規(guī)范與增分策略: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