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實施計劃
鑒于多數(shù)學生有被動學習的習慣,所以進行話題式教學要逐步推行。
第一階段,組織動員,主要培養(yǎng)興趣,指導學習的方法;
第二階段,適應階段,指導學法,選擇合適的話題內(nèi)容;
第三階段,整合階段,應用話題式教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使用組織型的話題,課后學生會自覺地進行松散型的話題。
2、創(chuàng)造話題情境
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話題情境,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2-1 創(chuàng)造和諧的“交往”情境
教師要樹立民主觀念,尊重學生,留給學生寬松的心理空間,建立師生間密切的“交往”關系,用飽滿的熱情去關注和鼓勵學生尋找話題。
2-2 創(chuàng)造探究的情境
教師放棄“絕對權威”的講授思想,主動形成“認知沖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創(chuàng)造主動探究的情境。用欣賞的眼光去關注學生探究中每一個小小的進步;用理性的分析去揭示學生“錯誤”中所含有的“合理因素”。教材中的“討論”、“活動與探究”、開放性習題以及學生作業(yè)中普遍的問題等,這都是值得探究的好題材。
2-3 創(chuàng)造合作情境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思考的角度與“節(jié)奏”,教師應積極促進學生以開放的態(tài)度,分工合作,實現(xiàn)共同進步。
3、學生自述構思
實踐表明,學生在解決某一問題時,形成學習質(zhì)量差異的原因往往只是在思考過程中的一個或幾個環(huán)節(jié)存在障礙。話題式教學時,先請學生說出自己的構思,能使教師抓住平時教學中忽視的“盲點”。
案例 九年級課標教材第三單元課題二課后習題4:
“判斷下列敘述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⑸空氣里氮氣、氧氣等的分子均勻地混合在一起”。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仍有相當多的學生存在疑問。
學生甲:空氣中的氮氣、氧氣的含量相差很大,為什么還說它們“均勻地混合在一起”?
學生乙:我們學過,高空中的大氣非常稀薄,為什么還說它們“均勻地混合在一起”?
學生不理解的關鍵原來在這里!學生思維活動的障礙明確了,思維的“瓶頸”就很容易打破。
4、話題式講授
話題式教學雖切合學生實際,但費時,故制約了話題式教學的發(fā)展;講授速度過快,有時又不能切合學生實際。將話題與講授有機結合起來,則具有兩者的優(yōu)點:
4-1 講授之前至少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議論并得出初步結論,使講授一開始就成為師生共同研究的過程,使講授總能與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相結合。
4-2 從容對待話題中的沉默!按藭r無聲勝有聲”,學生思考的過程是最艱難的,也是學習的快樂所在。
4-3 正視學生矛盾的觀點。當學生的觀點不一致時,教師要把主要的觀點顯示出來,引導學生之間討論交流,并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觀點和暫時的疑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286281.html
相關閱讀:高考全國卷化學答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