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解讀:贈你三把小鑰匙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作者:佚名

  嚴格說來,“新詩”只是一個含糊的概念,它是與古代詩歌相比較而言形成的一個籠統(tǒng)的稱呼,它既包括現(xiàn)代詩,也包括當代詩。在高考的大家庭里,關于“新詩”的考查不會永遠缺席。而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于“新詩”的考查形式也不會只停留在選擇題的層面。

  在我們的語文教材和讀本當中,每冊都選編了一定數(shù)量的“新詩”作品,這些新詩憑借它們獨特的藝術魅力,對中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審美評判、氣質培養(yǎng)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這些作品,同學們處在一種較為尷尬的境地,一方面非常喜歡,另一方面卻又對新詩作品的解讀感到茫然,由于高考指揮棒的作用,教師對于新詩的解讀也普遍不夠重視,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那么,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又應該采取哪些方法,實施對詩歌較為規(guī)范又相對高效的解讀呢?

  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初讀”強調“印象”,整體把握詩歌大意與情感。此處的“讀”有三層意思,第一是要“裸讀”,是實現(xiàn)讀者與作品的面對面,接觸一首新詩,你既不看作者,也不看注釋,不借助任何資料或者工具,直接進入作品,通過“裸讀”,在你的頭腦里形成詩歌的初步印象,并對詩歌所表達的情緒有了一個粗略的認識。即使你所捕捉的印象或者情感都很粗糙甚至出現(xiàn)很大的偏差,你也不必為此氣餒??即使有偏差,但這也是自己主動捕捉和感知到的東西,不是別人硬塞給我的答案,出現(xiàn)偏差可以糾正,而糾正偏差的過程也就是提升自己能力的過程。第二是要“速讀”,要做到迅速瀏覽全詩甚至可以采取“跳讀”方法掃描全詩,較短的詩歌如此,較長的詩歌更要如此,不要在某個章節(jié)上停留太久,更不要在某個詞句上糾結??因為這種停留與糾結都會破壞你對詩歌的整體把握。在這速讀的過程中,你要學會捕捉詩中最關鍵或者最重要的信息,讀完后,在你腦海里最鮮明的浮現(xiàn)的畫面或者場景或者形象構成了你對詩歌的第一印象,而這些信息反饋給你的詩歌情緒就構成了詩歌的抒情基調。比如讀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你腦海里的浮現(xiàn)的最直接的印象是什么?這是一首寫什么的詩?這首詩籠罩著一種什么的情緒?這三個問題都是基于詩歌整體的問題,弄清了這三個問題,就說明你對這首詩有了一個正確的方向性判斷。說明你具有較為出色的閱讀詩歌的能力。如果你能從“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中抓一“走”字,從標題中抓一“別”字,輕松地把握詩人的眷戀情緒,那就說明你不僅對詩歌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還具有良好的方法。再比如讀戴望舒的《雨巷》,讀完全詩后,你腦海里所浮現(xiàn)的那個“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那個“撐著油紙傘”“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會如此強烈地向你傳達一種詩歌的情緒。第三是“粗讀”,因為是初讀,宜粗不宜精,抓大放小,立足全體,從大致輪廓入手,對詩歌的大體內容大體情感有個粗略的認識??詩歌是極為感性的藝術,她更需要體味與一種敏銳的直覺,雖然在深入地學習與挖掘過程中也需要一些精細的分析,但這種理性的技術分析永遠是次要的,至少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是次要的,在你初讀的過程中,你更要相信你的第一印象,更要相信你的直覺判斷,詩歌有些時候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這樣說雖然帶點神秘主義的色彩,但在詩歌學習中,尤其是在“粗讀”環(huán)節(jié),你更要重視“意”的領會而不要在具體的詞句上沉溺太久,不要被這些字詞的“枝蔓”遮擋。

  好了,請同學們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說一說你讀完后腦海里的“老馬”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頁碼:1/4   首頁 上頁 1 2 3 4 下頁 尾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87719.html

相關閱讀:古詩詞鑒賞的術語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