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四一二”政變:

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右派在上海發(fā)動反對共產黨的政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四一二”政變。


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wèi)在武漢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在一個月內,開第四次中央全體會議,討論決定分共的問題。在未開會以前,裁制共產黨人違反本黨主義政策之言論行動”。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準備:北伐前,已奪取軍事最高領導權;在上海與列強、江浙財閥和流氓勢力舉行一系列會談,還與汪精衛(wèi)密談“分共” 。
政變: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進行大屠殺,蘇、浙、閩、粵等地也發(fā)生大屠殺。
結果:汪壽華、陳延年、蕭楚女等著名共產黨員被捕犧牲; 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政權的國民政府;張作霖在北京殺害李大釗。


“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前奏:縱容夏斗寅、許克祥反動軍官發(fā)動反革命叛亂。
政變:1927年7月15日,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以“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為口號,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
標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89712.html

相關閱讀:結合新課標聯系新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