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谟沙鞘兄行南蚪紖^(qū)遞減(“熱島效應(yīng)”)原因: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業(yè)生產(chǎn)和居民生活釋放大量熱量。
2.垂直分布規(guī)律:①由山麓到山頂遞減。原因:海拔高度越高,獲取地面的熱量越少;②在1000M深度以上,水溫隨深度遞減,1000M深度以下,水溫變化不大。原因:表層海水受太陽輻射的影響明顯,深層海水影響小。
3.分析走向(延伸方向):與緯線平行即東西走向——緯度因素或太陽輻射;與海岸線平行——海陸性質(zhì)或海陸分布;與等高線或山脈走向平行——地形因素;彎曲方向受海陸分布、寒暖流、山地(焚風(fēng)效應(yīng))、盆地、地形起伏的影響;閉合狀:受山地垂直影響(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受城市熱島效應(yīng)的影響。
4.分析彎曲狀況:作水平線法——比較彎曲處與交點(diǎn)的溫度高低;
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區(qū))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區(qū))為高(值高)。
5.分析疏密狀況:疏——溫差小——我國7月氣溫、熱帶地區(qū)、海洋、山地陡坡、鋒面處;密——
溫大——我國1月氣溫、溫帶地區(qū)、陸地、山地緩坡。
6.分析數(shù)值特征:高高低低規(guī)律;閉合曲線大大或小小;
高值區(qū)——夏季大陸、冬季海洋、暖流流經(jīng)、地勢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
低值區(qū)——冬季大陸、夏季海洋、寒流流經(jīng)、地勢高(山嶺、山脊)。
7.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斷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溫線的度數(shù)逐漸減小或自南向北等溫線的度數(shù)逐漸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溫線的度數(shù)逐漸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溫線的度數(shù)逐漸減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斷陸地、海洋位置:冬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表示冬季的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溫度低)海洋上的等溫線向高緯彎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緯度的陸地溫度高)夏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高緯彎曲(表示夏季的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溫度高),海洋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緯度的陸地溫度低)
。3)判斷月份(1月或7月):判斷月份時(shí),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節(jié)的差異性。
1月: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
7月: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
(4)判斷寒、暖流:洋流流向與等溫線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緯度的其它地區(qū)水溫低,故等溫線向低緯彎曲。暖流中心比同緯度的其它地區(qū)水溫高,故等溫線向高緯彎曲。
(5)判斷地形的高、低起伏:陸地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凸出的地方,說明該處地勢升高;等溫線向高緯凸出的地方,說明該處地勢降低。在閉合等溫線圖上,越向中心處,山地等溫線的數(shù)值越;盆地等溫線的數(shù)值越大。
。6)判斷溫差的大小:一般情況下,不論時(shí)空,等溫線密集,溫差較大,反之,溫差較小。從世界和我國氣溫分布特征可知:
①冬季等溫線密,夏季等溫線稀。因?yàn)槎靖鞯販夭钶^夏季大。
、跍貛У葴鼐密,熱帶地區(qū)等溫線稀。因?yàn)闇貛У貐^(qū)的氣溫差異大于終年高溫的熱帶地區(qū)。
③陸地等溫線密,海洋等溫線稀。因?yàn)殛懙乇砻嫘螒B(tài)復(fù)雜,海洋的熱容量大,所以陸地的溫差大于海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94635.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中地理知識(shí)點(diǎn)總結(jié):濕地資源的開發(fā)與保護(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