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探究性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初中生物課程改革實施六年來,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jīng)驗,并使生物教學面貌煥然一新。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一些矛盾也凸顯出來。本文結(jié)合2007年4月對遼寧省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學實施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對生物探究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與分析。
  從探究性教學實施現(xiàn)狀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同程度地認識到探究性教學的重要性,這是一個積極方面。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開展探究性教學還存在許多制約因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班額過大問題與分析
  探究性教學適于小班額上課。目前大部分學校每班學生人數(shù)超過55人,有的竟達70人之多。這使一個老師無法照顧到每個學生,即使是大部分學生或多或少地能參與到探究教學活動中,但仍然不能在教學中體現(xiàn)面向全體的原則,仍然不能通過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教學活動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因而要實現(xiàn)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的目標就顯得很牽強。筆者認為,大班制不利于探究性教學的開展。最適應搞探究性教學的班級人數(shù)最好限定在35人以內(nèi)(在美國,每班學生大約20人左右)。造成班額過大的原因很復雜,有教學投資問題,有“擇!眴栴},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來規(guī)定師生比例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學校和社會為學生進行探究教學提供的教學資源還遠遠不夠。例如,教師、實驗室供學生進行課外延伸活動的社區(qū)教學資源等嚴重不足,相關的科研院所向?qū)W校開放的程度不夠,社會上相關的企事業(yè)沒有適合學生活動的空間;還有一些不勝任的教師不能盡到教師應有的責任和義務,換一個角度說,能勝任教學工作的教師數(shù)量嚴重不足,尤其是初中生物學科更為突出;學校目前的管理機制有的還不能適應目前探究性教學;若實行小班化教學這一機制,教師的教學工作量的核定還有待相關的政策等等。
  二、教師對探究性教學內(nèi)涵的理解問題與分析
  目前有一種把探究性學習等同于科學研究的傾向,或者把提倡探究性學習等同于要求學生都成為科學家。由此而產(chǎn)生的巨大壓力,不僅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相反因思想混亂造成教學的無序狀態(tài)。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策略,雖然同樣適用于科學研究工作,但是根據(jù)不同的學段和不同的預期目標,探究性學習策略的內(nèi)容和實施水平應當是不同的;A教育階段推行的學生探究性學習策略,更多地是通過主動的觀察和比較、思考和總結(jié),更好地學習他人的經(jīng)驗,并逐步有效地轉(zhuǎn)化成為自己的經(jīng)驗。在這一階段,過高地要求學生,提出一些類似于大學生課程專題甚至畢業(yè)論文水平的課題作為學習要求是不恰當?shù)摹?/FONT>
  盡管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但探究性學習的策略和內(nèi)容并不僅僅局限于生物學實驗。不是所有動手的活動都是探究,也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動都是需要親自動手。在教學中應當有所選擇,凡是和學生原有的經(jīng)驗相近、相關或存在聯(lián)系的內(nèi)容,無論其表現(xiàn)形式如何,都可以應用探究性學習策略學習。
  三、教材中設計的“活動”難以完成問題與分析
  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列為內(nèi)容標準10個一級主題的第一主題,并給出了為數(shù)不少的探究活動建議,教材中也設計了豐富多樣的科學探究活動, 目的在于倡導探究性學習。然而,經(jīng)過幾年的課程改革,教師們普遍反映需要學生動手實驗的探究活動過多,“活動”達成的目標類型多種多樣,部分探究活動需要時間長,不能在課堂上完成。由于初中生物學科不能加中考,不受重視,課后活動難以保證。如果每一項活動都去完成,教學時間根本無法保證。這就帶來了一個需要教師和學生自主選擇的問題:該選什么?深人到什么程度?如何開展?怎樣組合?對這些問題教師不易把握。課程標準和內(nèi)容標準中的活動建議只是建議而已,不是要求必須做到的。教師可以在準確把握課程標準和教材對相關教學內(nèi)容要求的基礎上,發(fā)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在設計探究活動時,可以考慮學生的興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經(jīng)驗基礎,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考慮本校生物學科的教學條件。
  四、課程資源問題與分析
  現(xiàn)實實施新的課程標準,必須依托豐富的課程資源。在大部分不發(fā)達或欠發(fā)達地區(qū),現(xiàn)在最缺乏的資源是圖書資料、實驗室及相應的設備,還有網(wǎng)絡資源。探究學習需要充足的學習時間和必要的實驗設備及材料。一方面教師有責任發(fā)掘和利用多種課程資源,但更重要的方面是要有相應的投資和建設。調(diào)查表明,探究性教學需要大量的實驗儀器,這一點在城市中學尚未做到應用自如,在一些普通學校,尤其是農(nóng)村中學推廣就更難。問題的關鍵是這些普通學校教學設備相對落后,F(xiàn)在各類初中都將提高升學率作為學校工作的第一要務,學校教師都是通過加大教學工作量,讓學生在題海中“暢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成績,教師根本’‘沒有熱情”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因為探究學習相對于教師直接傳授更耽誤時間。所以為了能有效地進行生物探究性教學,我們國家必須進一步進行升學體制的改革,改變現(xiàn)行的中考選拔觀念和運行機制,同時教師必須學會善于利用身邊的資源,盡量用一些常見的、普通的物品來進行實驗。
  五、對上述存在問題的建議
  1.探究性教學要有一個螺旋式上升
探究性學習策略對于中小學來說,首先應當有一個啟蒙階段。雖然好奇和頻頻地提問題是所有學生共有的天性,但是它僅僅是一種探究意識的萌動,不能自發(fā)地成為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有效的學習策略的形成,必須有一個較長時期的、不斷反復和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在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時,還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學段和心理特征,在內(nèi)容和要求上加以考慮和引導。
  2.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前提是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科學素養(yǎng)。許多生物教師在師范院校所學的內(nèi)容相對陳舊,因此在進行生物探究性教學時,很多教師感到不適應,甚至無所適從。教師應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首先明確每一個活動的目標和要求。同時,選擇對學生能力幫助較大的幾項“活動”精心設計,補充教材,重點引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依靠教師嫻熟的引導,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課本,吃透課程標準,學會取舍,把握重點,應有選擇地組織探究性教學活動。既要防止無所作為,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防止不分輕重,過于偏離教學目標。
  總之,生物學科的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生物探究性教學也是在不斷探索中才能得到發(fā)展和完善,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96092.html

相關閱讀:理綜各科答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