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這樣的遭遇絕非只有小梁同學一人,類似事件的出現(xiàn)也絕非廣東順德一地。幾乎在全國各地,這樣的事情已經(jīng)存在多年了。每年都有許多考生受到那些不明不白,來路不明的錄取通知書的困擾。小梁同學說的“簡直太瘋狂了”,這一句話既深刻,又實際;既是發(fā)自肺腑的親身感受,又精辟到了一語擊中要害。
小梁同學對34封錄取通知書的質(zhì)疑首先就是“誰泄露了我的家庭地址和電話”?那么又有誰能夠準確地掌握考生的詳細信息呢?應該只有三個部門:即考生所在學校、高招辦和公安派出所。而派出所可能性甚小,因為他們雖然有每個公民的基本信息,但是他們并不知道誰是高考考生。這就是說,最具有泄密可能的應該是學校和高招辦,而他們都屬于教育部門。
小梁同學的34封錄取通知書充分反映了當前我國教育的商業(yè)化行為,一些學校的投機心理和行為,以及辦學和招生過程中的混亂局面。既然誰都可以下發(fā)錄取通知書,那么還要高招辦干啥?盡管每年官方、媒體都要作“溫馨提示”,要考生切勿上當,但是這一局面仍然難以控制,難道我們的教育部門不應該為這一混亂局面承擔責任嗎?
小梁同學的34封錄取通知書聽起來是個笑話,實際上是教育的一種悲哀。它已經(jīng)打亂了正常的教育招生秩序,給社會、學校、考生造成了難以預料的不良影響和惡果,甚至引發(fā)一系列犯罪,也是社會上的一種不安定因素。
泛濫、瘋狂的錄取通知書擾亂的是我國教育招生秩序,也從一個側(cè)面擊中了我國當前教育的弊端和要害。教育到底是為了什么?教育到底是為誰、為什么而辦?為誰、為什么而服務的?這一系列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問題也被再一次提到教育部門、教育家和當權(quán)者面前。必須認真對待,必須下大工夫,加以整頓、治理和糾正。
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教育部門、教育家和當權(quán)者們是否有一個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yè)服務的衷心和一顆清醒的頭腦,以及為之奮斗和獻身的勇氣和精神。
的確,錄取通知書,再也不能如此泛濫下去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00412.html
相關閱讀:高中化學知識點:聚合物的單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