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古代山水游記散文方略(上)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作者:陳法強(qiáng)

  古代山水游記,是一種以描寫山川勝景和自然風(fēng)物為主要題材的文章,在多情作者的筆下,諸多地方的勝景盡收眼底!秶鸂t夜話》中說得好:“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云,悟其舒卷;觀山岳,悟得靈奇;觀江海,悟其浩瀚,則俯仰皆文章也。”不錯(cuò),大自然是我們?nèi)祟惽楦械脑慈,是人類心靈的最好寄托載體。

  由于山水游記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獨(dú)特性,使得山水游記文本成為近幾年高考文言文青睞的對象之一,這也就改變了以往單一的選擇人物傳記文本的局面。如2012年福建卷《游龍鳴山記》,2013年山東卷《看松庵記》,2013年福建卷《龍洞山記》等。那么,古代山水游記是如何來摹景狀物的呢?

  一、以游蹤為線索,抓住景物特征

  游記,既游且記,自然需要線索特別是行蹤的貫穿,這是游記最為鮮明的特點(diǎn)。因此,在整體感知文本的時(shí)候,就要抓住作者的行蹤。下面是2012年福建卷《游龍鳴山記》選段,這一段以游蹤為序,寫出了龍鳴山的秀奇景色,讓人心馳神往。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齋嚴(yán)君治酒肴,招予游龍鳴山,即無想山也。時(shí)春霽既久,風(fēng)日暄麗,耆英少俊,序齒而行,鼓吹前導(dǎo)。從藍(lán)溪東南行五六里,兩山峙如雙闕,相距百步,綿亙東趨。中夾石田,田右小路,隨兩山勢深?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僅可為路。又?jǐn)?shù)里,山益奇峻,輕嵐暖靄,微襲襟帽。山外崇峰復(fù)嶂,杳無窮極。少焉,峭壁對立,狀若華表,松杉萬章,夾路北轉(zhuǎn)。澗多石底,云深樹茂,繁卉被巖,鳥聲清碎,似非人間世。僧舍雄麗,榜曰“禪寂”。門外獨(dú)松古秀,大連數(shù)抱。修篁干霄,森列門內(nèi)。寺長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處”。其西有“聽松軒”,又西即韓熙載讀書堂遺址,所植檜猶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為“招云亭”,氣象空曠,攢峰玉立,視向所歷群山,低俯其頂矣。遂躡蹬至潮音巖,怪石異態(tài)百出。同游者疲于躋攀,于是止焉。

  抓住景物特征,要忠實(shí)于原文,理解不可偏頗。例如第4題B項(xiàng):“潮音巖有一塊雄偉平坦且可坐數(shù)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為龍鳴山的重要景點(diǎn)!焙苊黠@,上面的說法和原文的“遂躡蹬至潮音巖,怪石異態(tài)百出”的說法,有很大的出入,所以不正確。

  再如2013年高考福建卷《龍洞山記》第4題B項(xiàng):“按照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在洞外飲酒的人要為入洞游玩的人喝兩大杯酒,名為‘定心飲’!苯Y(jié)合原文的文字“其宴于外者,即舉酒酌穴者,人二杯”可知,應(yīng)為“在洞外飲酒的人要?jiǎng)袢攵从瓮娴娜撕葍纱蟊啤薄?/p>

  二、多角度寫景

  古代山水游記在寫景時(shí),或由低到高,或由近及遠(yuǎn);或調(diào)動(dòng)多種感覺器官來寫景,如常見的視覺、聽覺、味覺等;或動(dòng)靜結(jié)合;或借助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精心描摹大自然的勝景;或借助聯(lián)想想象;或是按照直接描寫、間接描寫等順序來寫。 頁碼:1/2   首頁 上頁 1 2 下頁 尾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05600.html

相關(guān)閱讀:淺論普高語文教學(xué)探究性學(xué)習(xí)意義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