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組成 | 主要作用 | |
干潔空氣 | N2 | 生物體的基本成分 |
O2 | 維持生物活動的必要物質(zhì) | |
CO2 |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對地面保溫 | |
O3 | 吸收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 | |
水汽 | 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對地面保溫 | |
塵埃 | 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起凝結核作用 |
地球變暖的原因:
①人類活動燃燒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氣中的CO2增加;
②植被的破壞,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減少。
垂直分層:
(1)依據(jù):溫度、密度和大氣運動狀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異。
(2)各層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層次 | 特點 | 形成原因 |
對流層 | ①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每上升100米降低0.6℃。 ②對流動動顯著(低緯17~18、中緯10~12、高緯8~9千米)。 ③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 | 熱量絕大部分來自地面,上冷下熱,差異大,對流強,水汽雜質(zhì)多、對流運動顯著。 |
平流層 | 起初氣溫變化小,30千米以上氣溫迅速上升。 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 大氣平穩(wěn)天氣晴朗有利高空飛行。 | 臭氧吸收紫外線。 上熱下冷。 水汽雜質(zhì)少、水平運動。 |
高層大氣 | 存在若干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 [自下而上分三層:中間層、暖層(電離層)、逃逸層] | 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作用 |
大氣溫度隨高度變化曲線:
![](http://www.yy-art.cn/uploads/allimg/160209/1332346330-0.gif)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09564.html
相關閱讀:2015高考地理最后沖刺試題:自然資源與自然災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