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表題的特點
圖表題是用圖和數據表格作為命題材料的一種,其中以主觀性為主,較多考查經濟常識。以圖表為載體,簡明直觀、新穎活潑、信息量大、要求高的圖表題,已成為命題的常用形式。與非圖表題相比,圖表題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
1.文字閱讀量小,信息量大,直觀明了,便于考生有較充裕的時間思考問題。
2.圖表之間聯(lián)系緊密,可比性強。圖表式論述題通常由2~3個圖表組成,有的還加注解。表格之間有聯(lián)系,圖表與材料有聯(lián)系,圖表與注釋有聯(lián)系。分析圖表需要認識到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是做好此類題的必要條件。
3.圖表形式靈活多樣。圖表題可分圖式和表格式兩種,圖式有柱狀圖、折線圖、曲線圖、餅狀圖、扇形圖等;表格式的又有橫向排列和縱向排列之別。
4.貼近實際,突出熱點。圖表題把時政熱點和教材觀點有機結合起來,所涉及的內容都是當年國內經濟生活中的重大問題、熱點問題,體現黨和政府的經濟政策。試題與黨和國家當年的政策重點相一致,強烈反映國家的意志,體現著濃郁的時代氣息。
5.連環(huán)設問,注重能力考查。圖表題往往是一題多問,步步深入,要求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整合處理信息,把握間的內在聯(lián)系。設問的新穎、靈活,具有隱蔽性,問題全部從材料本身引出,設問之間形成鎖鏈式,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環(huán)比一環(huán)要求高,其目的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考生掌握和綜合運用的能力,提高高題的區(qū)分度。
二、解答思路和方法
1.讀懂材料,找準信息
。1)審清設問,明確題目要求。設問是試題的命題意圖的直接表示,帶有很強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做題時,最好是先審設問,帶著設問看圖表,這樣做不僅能夠增強讀題的目的性,而且也能節(jié)約時間,特別是在圖表和材料較為復雜的情況下。圖表題的設問一般圍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①“是什么”,通常要求考生回答所列圖表分別反映了什么現象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現象,側重考查考生把數字語言轉化為文字語言的能力;②“為什么”,要求考生回答怎樣正確認識這些現象,或者回答現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或者要求透過現象分析本質、揭示原因,側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③“怎么辦&rdquo 高一;,一般要求考生回答怎樣解決圖表中所揭示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或措施,側重考查考生遷移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考生主體參與意識和主動探究意識。
(2)審圖表材料,明確答題方向。要認真審讀圖表,從圖表、數據和材料中提取全面、準確的信息,主要包括:閱讀標題即看表格的名稱、閱讀內容、理解表格內容等。
一審標題。任何圖表都離不了標題。圖表標題即表頭,它提供的有效信息往往是圖表的中心內容,表明了一定的主體處于怎樣的狀態(tài)或是什么內容。同時,標題也為考生答題起到了提示語的作用?忌欢ㄒ鞔_各圖表的標題,以便于全面理解圖表。
二審內容,對圖表逐項分析。圖表的內容一般由時間、項目和表現各個項目狀況的數據構成。審內容就是要看在圖表標題統(tǒng)領下的各個項目,在什么時間處于什么數據狀態(tài)。圖表的最大特點是縱與橫的統(tǒng)一,審內容時不僅要縱著(豎著)看,還要注意橫著看。通過對圖表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綜合,把握其內在聯(lián)系,歸納出圖表的中心觀點或結論。此外,還要注意比較,遵循縱比比變化、橫比比聯(lián)系(差距)的解題規(guī)則,從比較中得出結論,找出數據中體現的規(guī)律或共同點,直接得出“圖表之間的共同點、不同點、相互關系、內在聯(lián)系、問題的原因”之類的答案要點。
三審附注。附注是對圖表不能直接羅列或體現的內容所作的文字補充說明,是圖表材料的有機組成部分。附注可以使圖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徹底的表達,所以圖表如果有附注,在審題時一定不能忽視。如果忽略了附注,則不能全面把握圖表的中心觀點,不能揭示圖表間的內在聯(lián)系,必然會影響對圖表的分析和理解,在作答時容易丟失要點,影響得分。
。3)審聯(lián)系。圖表題所提供的圖表之間或圖表與文字材料之間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的。要根據設問、結合各圖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綜合、歸納比較,把握圖表之間或圖表與材料之間的內在有機聯(lián)系,并弄清這種內在聯(lián)系所蘊含的道理。綜觀近年高考政治圖表題,依據其聯(lián)系的性質,大體能把圖表間的聯(lián)系分為四種情況: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前后相繼的關系、原因與結果的關系。
2.多方聯(lián)系,規(guī)范答題
從近年的高考政治題來看,完整的答案大體是三種語言的結合,一是教材語言即觀點原理,二是材料語言,三是時政語言即黨的方針政策。答案沒有教材語言就缺乏理論依據,沒有背景材料語言就會脫離實際,沒有時政語言就顯示不出創(chuàng)新意識和與時俱進的品質。有的考生看懂了題目,基本把握了題目要求,卻寫不出答案或寫不全面,主要原因就在于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不會提煉材料以及時事政治知識薄弱。因此,考生在時,一定要加強政治理論和重要政策的積淀,以及個人政治素養(yǎng)的提高。這樣,在根據設問答題時,才能熟練地運用學過的知識,結合材料,較好地聯(lián)系時事知識,恰當地使用政治術語,包括基本原理、觀點和時政語言組織答案,提高答案的準確度。
所謂規(guī)范答題,主要是指答題步驟化和答案語言的規(guī)范性,它包括:按設問的先后順序作答;理論與事實相結合,不能脫離圖表,空發(fā)議論,堆砌教材原理觀點,也不能照抄照搬圖表的數據或材料而無理論分析,務必運用教材觀點作答,不可像寫那樣隨意發(fā)揮;要注意辨證分析,有些圖表題所列項目,往往是成績與問題同在,考生作答時必須一分為二;要上升到理論高度,注意綜合概括,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忌诖痤}時,要注意知識的貫通性,學會綜合運用幾種原理或幾本書的知識,如果不能靈活調遣知識、整合信息、綜合運用知識,就不可能得到優(yōu)異的成績。
3.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許多考生解答政治圖表題,往往多現象性描述,就“表”論“表”,缺少理論的分析。造成這種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沒有做到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有機結合。高考政治圖表題以一定的數量關系反映當前經濟生活或社會生活的熱點問題,要求考生從圖表的數字變化中找出數字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目的是考查考生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解答時,必須做到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強化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深化定量分析,堅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有機結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1317.html
相關閱讀:我們的民族精神過關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