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如何使用地圖進行要點歸納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地圖是地理考試必不可少的考察項目。以下是如何使用地圖進行要點歸納,請考生學習。

一、考試說明

地圖考試內(nèi)容:地圖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圖例、注記。海拔(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等高線和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二、知識要點歸納

(一)地圖:(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1.比例尺:也叫縮尺、圖上距離 公式略

(1)比例尺的大。

在同樣的圖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圖上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但表示的內(nèi)容越詳細,精確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則表示的范圍越大,內(nèi)容越簡單,精確度越低。

(2)比例尺的縮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數(shù)。

例如將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變大。

比例尺縮小:用原比例尺縮小到的倍數(shù)。

例如將1/50000的比例尺縮小1/4,即比例尺縮小到3/4,縮小后的比例尺應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縮小。

(3)縮放后圖幅面積的變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圖幅面積=放大到的倍數(shù)之平方,如將比例尺放大到原圖的2倍,則放大后圖幅面積是原來的4倍。

比例尺縮小后的圖幅面積=縮小到的倍數(shù)之平方,如將比例尺縮小到原圖的1/3,則圖幅面積為原圖的1/9.

(4)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5)同一幅圖上不同方向的比例尺相同。

2.地圖上的方向

(1)在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上判讀:經(jīng)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

(2)在有指向標的圖上判讀:指向標指示北方。

(3)在沒有任何標記的圖上判讀: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3.等高線圖的判讀:

等高線圖的高度注記為海拔高度(即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我國的海拔是高出黃海海平面的距離) .

(1)等高線原理

①同線等高;②同一幅圖上相鄰的等高線高差相等;③所有的等高線最終閉合。

(2)判讀規(guī)律:

①數(shù)值大。汉0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廣闊平坦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對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線稀疏,彎折部分較和緩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線密集,河谷轉折呈V字形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十分密集,而頂部明顯稀疏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緩。如果幾條不同高度的等高線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③形狀特征: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盆地或洼地;兩個山頂中間的低地,形似馬鞍為鞍部地形。

如果沒有數(shù)值注記,可根據(jù)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為垂直于等高線的短線)

④等高線彎曲時,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處表示山脊); 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處表示山谷。

(2)地形剖面圖繪制方法:

地形剖面圖是由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繪而成的,能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畫法:從等高線圖上的剖面線與每條等高線相交的各點,分別向下引垂線,按下圖的垂直標尺將各點轉繪到相應的高度位置上,然后連成平滑的曲線,即得到該剖面線上的地形剖面圖。

三、復習指導

(一)復習要求:地圖知識是學習地理的最基礎知識,在各種地理考試中,地理問題的設計離不開相應的地圖作背景,因此,認識地圖,正確、全面的判讀地圖是學好地理的關鍵。

1.熟練運用地圖基礎知識,識讀地圖,并具有一定的圖文轉化能力(把圖像信息通過文字加以表達或根據(jù)文字資料繪畫相關圖像)。

2.掌握主要地形圖像類型的結構特點和判讀方法,訓練判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地形剖面圖。要求學生能根據(jù)圖中的有效信息判斷地理事物的特征。能夠結合等高線圖繪制地形剖面圖。

(二)常見問題的復習方法和技巧

1.掌握地圖上的方向和比例尺表示方法,了解常用圖例、注記。

經(jīng)緯網(wǎng)圖是各種地圖特別是區(qū)域圖的基礎,我們在學習任何一個地理區(qū)域時,首先應該先熟悉它所處的經(jīng)緯度位置,這樣才能分析判斷出該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地理特點。在各種考試當中經(jīng)常以基本的經(jīng)緯網(wǎng)示意圖作為命題的背景進行綜合考查。

例題1,讀圖回答經(jīng)緯線方框內(nèi)的面積大約是:

A.15萬K? B.20萬K?

C.25萬K? D.30萬K?

如何使用地圖進行要點歸納的內(nèi)容就是這些,地理網(wǎng)希望考生可以更好的復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38755.html

相關閱讀:美洲國家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