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實用類文本閱讀《從砍柴牧牛到學做木匠 齊白石》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記敘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實用類文本閱讀 從砍柴牧牛到學做木匠 齊白石 ① 同治十,我九歲。十一,我十歲。十二,我十一歲。這三,我在家,幫著挑水、種菜、掃地、打雜,閑著就帶著我兩個兄弟。 實用類文本閱讀
從砍柴牧牛到學做木匠

齊白石

同治十,我九歲。十一,我十歲。十二,我十一歲。這三,我在家,幫著挑水、種菜、掃地、打雜,閑著就帶著我兩個兄弟。最主要的是上山砍柴,砍了柴,自己家里有得燒了,還可以賣了錢,補助家用。我那時,不是一個光會吃飯不會做事的閑漢子,但最喜歡做的,卻是砍柴。鄰居的孩子們,和我歲數(shù)差不多的,一起去上山的有的是,我們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上了山,砍滿了一擔柴,我們在休息時候,常常集合三個人,做“
打柴叉”
的玩兒。打柴叉是用砍得的柴,每人取出一捆,一頭著地,一頭靠在一起,這就算是“
叉”
了。用柴耙遠遠的輪流擲過去,誰能擲倒了叉,就贏得別人的一捆柴。擲不倒的算是輸。也就輸?shù)糇约旱囊焕Σ瘛H硕紨S倒了,或者都沒曾擲倒,那是沒有輸贏。兩人擲倒,就平分輸?shù)哪且焕,每人贏到半捆。因為三捆柴并在一起,柴耙又不是很重的,擲倒那個柴叉。并不太容易,一捆柴的輸贏,總要玩上好大半天。這是窮孩子們不用化錢的娛樂。我小時候也挺高興玩的。

后來我作客在外,有一回到家鄉(xiāng),路過山上,看見一群砍柴的孩子,里頭有幾個相識的鄰居,他們的上輩,早和我一起砍過柴,玩過打柴叉的,我禁不住感傷起來,做了三首詩,末一首道:
來時歧路遍天涯,獨到星塘認是家。我亦君無累及,群兒歡跳打柴叉。

光緒三,我十五歲。父親看我身體弱,力氣小,田里的事,實在累不了,就想叫我學一門手藝,預備將來可以糊口養(yǎng)家。但是,究竟學哪一門手藝呢?父親跟我祖母和我母親商量過好幾次,都沒曾決定出一個準主意來。那初,有一個鄉(xiāng)里人都稱他為“
齊滿木匠”
的,是我的本家叔祖,他的名字叫齊仙佑,我的祖母,是他的堂嫂,他到我家來。向我祖母拜。我父親請他喝酒。在喝酒的時候,父親跟他說妥。我去拜他為師,跟他學做木匠手藝。隔了幾天,揀了個好日子,父親領我到仙佑叔祖的家里,行了拜師禮。吃了進師酒,我就算他的正式徒弟了。

仙佑叔祖的手藝,是個粗木作,又名大器作,蓋房子立木架是本行,粗糙的桌椅床凳和種田用的犁耙之類,也能做得出來。我就天天拿了斧子鋸子這些東西,跟著他學。剛過了清明節(jié),逢到人家蓋房子,仙佑叔祖帶了我去給他們立木架,我力氣不夠,一根大檁子,我不但扛不動,扶也扶不起,仙佑叔祖說我太不中用了,就把我送回家來。父親跟他說了許多好話,千懇萬托地求他收留。他執(zhí)意不肯,只得罷了。

我在家里,耽了不到一個月。父親托了人情,又找到了一位粗木作的木匠,名叫齊長齡,領我去拜師。這位齊師傅。也是我們遠房的本家,倒能體恤我,看我力氣差得很,就說:“
你好好的練罷!什么事都是練出來的,常練練,就能把力氣練出來了。”

記得那秋天我跟著齊師傅做完工回來,在鄉(xiāng)里的田塍上,遠遠地看見對面過來三個人,肩上有的背了木箱,有的背著很堅實的粗布大口袋,箱里袋里裝的。也都是些斧鋸鉆鑿這一類的家伙,一看就知道是木匠,當然是我們的同行了,我并不在意。想不到走到近身,我的齊師傅垂下了雙手,側(cè)著身體,站在旁邊,滿面堆著笑意,問他們好。他們?nèi)齻人,卻倨傲得很;略微地點了一點頭,愛理不理地搭訕著:“
從哪里來?”
齊師傅很恭敬的答道:“
剛給人家做了幾件粗糙家具回來。”
交談了不多幾句話,他們頭也不回地走了。齊師傅等他們走遠,才拉著我往前走。我覺得很詫異,問道:“
我們是木匠,他們也木匠,師傅為什么要這樣恭敬?”
齊師傅拉長了臉說:“
小孩子不懂得規(guī)矩!我們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們是小器作,做的是細活。他們能做精致小巧的東西,還會雕花,這種手藝,不是聰明人,一輩子也學不成的,我們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們并起并坐呢?”
我聽了,心里很不服氣,我想:“
他們能學,難道我就學不成!”
因此,我就決心要去學小器作了。
13
.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5
分)
A
.第①
段中白石老人詳細講述了童“
打柴叉”
的游戲,是為了說明自己早是一個窮苦孩子,并且也交代了自己童的樂趣。
B
.第②
段中“
我禁不住感傷起來”
是因為看到這些砍柴的孩子想到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同時又想自己中生活的艱辛,并且家鄉(xiāng)人們的生活仍然艱難。
C
.因為白石老人小時候身體弱、力氣小、為了能夠養(yǎng)家糊口,白石老人便拜了本家叔祖齊仙佑為師,后因力氣不夠被送回了家,之后又托了人情拜了齊長齡為師。
D
.第⑥
段中白石老人回憶師徒二人遇到“
小器作”
木匠的故事是為了說明過去木匠藝人之間是有等級的,手藝好的人地位高,受人尊敬。
E
.白石老人在文中用了工筆細描的手法,如對三個“
小器作”
木匠的倨傲、愛理不理的逼真地、細致如微地精雕細刻,透露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參考答案】C
、E
(C
.是作者的父親看作者身體弱、力氣小,想叫作者學門手藝,預備將來養(yǎng)家糊口,讓作者先后拜了兩位木匠為師;E
.作者用的是白描的手法,以樸實的文字描繪生動的人物形象。)
14
.結(jié)合原文具體概括一下白石老人的兩位木匠師傅的性格特點。(4
分)
【參考答案】①
齊仙佑師傅:性格倔強,為人固執(zhí),難以通融,對徒弟要求高。因為幼的齊白石力氣小,干活不中用,就辭退了他,齊父“
千懇萬托地求”
他,他卻“
執(zhí)意不肯”
。(2
分)②
齊長齡師傅:能體恤人,能包容徒弟的短處和缺點,并且態(tài)度誠懇,循循善誘,看到齊白石“
力氣差得很”
,就鼓勵他,只要好好練,就能把力氣練出來。(2
分)
15
.文章大部分是齊白石晚口述,由晚輩記錄下來的。后人對這本傳記的評價是“
我手寫我口”
。請概括本文的語言特點,并簡要分析。(6
分)
【參考答案】①
口語化濃。如“
光緒三,我十五歲。父親看我身體弱,力氣小,田里的事,實在累不了,就想叫我學一門手藝”
。②
敘事簡潔生動、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如“
這三,我在家,幫著挑水、種菜、掃地、打雜,閑著就帶著我兩個兄弟。”③
多用短句,準確簡潔。如“
同治十,我九歲。十一,我十歲。十二,我十一歲”
。④
白描手法運用得很好,三言兩語即能刻畫一個人物。如“
我的齊師傅垂下了雙手,側(cè)著身體,站在旁邊。滿面堆著笑意,問他們好”
。⑤
通過對比展示故事情節(jié)。如拿兩個師傅進行對比,大器作與小器作的對比。(一點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4142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