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一輪復習政治需強化能力培養(yǎng)思維方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政治 來源: 高中學習網


高考政治的復習,特別是二模之后,應該注意強化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思維方法。復習備考中,復習政治需強化能力培養(yǎng)思維方法,有針對性地切實提高學生的四個方面的能力。

1.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試題材料中提取到的信息,并不等于都是有效的或者說完整的,考生還需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依據(jù)設問,將教材知識觀點與材料有機聯(lián)系起來,對材料信息進行合理的取舍、整合,實現(xiàn)材料與觀點的有機統(tǒng)一。如2004年天津高考文綜第39題第(5)問提供的背景材料是循環(huán)經濟特征的表述,要求分析說明循環(huán)經濟所倡導的經濟發(fā)展模式是如何體現(xiàn)聯(lián)系觀點的。通過審讀材料,可得到兩個主要信息:第一,把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經濟變?yōu)橘Y源產品再生資源,這是改變了資源和產品二者的聯(lián)系形態(tài);第二,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形成一個系統(tǒng)(整體),資源和產品是它的要素(部分),這兩個要素是一種互逆轉換(互為因果)關系,由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機統(tǒng)一的正整體)。審讀設問聯(lián)系的觀點可知,聯(lián)系的觀點包括聯(lián)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因果聯(lián)系、整體與局部的聯(lián)系,人們可以改變聯(lián)系的具體形式,創(chuàng)造新的具體聯(lián)系等。要正確解答本題,需要考生將知識觀點與材料整合起來,形成下列結論:第一,各國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這說明人們把握了事物聯(lián)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找到了資源和產品的真正聯(lián)系;人們變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經濟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huán)經濟,這是改變了資源和產品二者的聯(lián)系形態(tài),這說明人們可以改變聯(lián)系的形態(tài),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具體的聯(lián)系;第二,循環(huán)經濟模式是一個反復循環(huán)流程,在這個流程中,資源和產品兩個要素之間可以互逆轉換,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進一步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這又體現(xiàn)了聯(lián)系的兩個重要形式因果聯(lián)系及整體與局部的聯(lián)系。

2.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這一層次的能力要求是準確識別、選擇知識;準確地調動、表達知識;準確地認識和說明問題。它不再滿足于獲取有關信息,與所學知識建立正確的聯(lián)系,而是要求在準確上下功夫。

(1)準確地識別、選擇知識

例如,2006年高考文綜天津卷第38題,考生在明確試題的形式和內容之后,應從每一設問的限定角度上準確地識別、選擇所要用的知識。第(1)問應界定運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發(fā)展科技,提高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等知識;第(2)問,應選擇運用國家職能、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等知識;第(3)問應界定運用人生價值的含義、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條件、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等考點知識。同時還要注意調用的知識,應因試題設計的深度和廣度而有所不同。

(2)準確地調動和表述知識

解答問題需要運用知識,但運用知識不是簡單的堆砌知識、羅列知識,更不是搞大拼盤,而是根據(jù)題目要求重組知識、遷移知識。實質是準確運用一般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屬于思維過程的演繹推理,因此需要從理論到實踐,從抽象到具體,從現(xiàn)象到本質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調用的知識不僅要與試題要求相對應,而且要注意學科自身知識體系上的科學性。上題第(2)問,許多考生從政治常識角度回答時,只知道照搬教材中關于國家的有關知識,提出要加強國家的文化職能,發(fā)揮國家機構的作用,堅持依法治國方略等,而不去挖掘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其實,國家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既是在履行文化建設的職能,又是在實行以德治國,由此應聯(lián)想到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的關系,這就把所述問題與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的知識對接起來。進而,考慮到國家作為一個政治權力機構,它總是由有關成員組成。那么,國家要推動全社會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國家機構的組成人員就得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樣,所回答的問題才具有完整性、體系性、準確性和科學性。

3.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

描述和解釋事物的特征就是要求考生能夠對事物的表征性特點加以闡述,或者初步具有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一層次的能力要求在運用、認識和說明上做文章。

文科類非選擇題在涉及問題時,由于表述的不同,要求考生回答的內容也往往不同。通常情況下,設問中的要求有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差別。為什么較多地強調原因、意義。怎么樣則涉及到具體做法,重點是強調如何運用知識?忌谡J識和說明問題時,應注意這些差別,準確地回答問題。如2006年高考文綜天津卷第38題第(1)問,要求考生回答怎么樣,即怎樣運用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第(2)問的前一小問,要求考生回答是什么后一小問,要求考生回答的是為什么,即國家應該怎么做,而不是回答國家為什么要這樣做。第(3)問的兩小問都涉及到是什么。如果這些問題搞不清,盲目答題,只能造成不必要的失誤。

4.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

考試題目設置的情景往往是課本中未曾出現(xiàn)過的,要求回答的問題亦可能是從未遇到過的,在這種情形下,解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探討問題的過程。如2005年高考文綜全國卷I第39題第(7)問要求闡釋我國政府倡導的國際新秩序與周恩來在第一次亞非會議上提出的求同存異的原則是一致的的原因和第(8)問要求運用經濟常識分析我國謀求與東盟國家建立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必要性及將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產生的影響,對此,考生要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來論證和探討問題。為使這種能力盡快提高,應做到以下幾點:

(1)運用各種方法論證問題。我們平時要多作專門訓練,做到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2)在論證中觀點明確,表述清晰,邏輯嚴謹。觀點要明確,不能含混不清,更不能是錯誤的。觀點的表述、整個論證過程的表述不僅要思路清晰,書寫工整,而且要邏輯嚴謹。因此,我們平時要學習一些基本的邏輯知識。對于這個問題,可以著重學習選修部分的《辯證思維》的內容。

(3)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論證和探討問題,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思維。考生要不僅能綜合運用知識論證已知的問題和觀點,而且要能提出創(chuàng)新性的觀點。因而,考生需要培養(yǎng)求異思維能力。

復習政治需強化能力培養(yǎng)思維方法分享到這里,更多內容請考生持續(xù)關注政治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42070.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應多總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