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詩本事
①
在那些與詩歌有關的故事中,凡是涉及創(chuàng)作緣起等背景的,被稱為該詩的“
本事”
。
、
詩本事大約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記錄下來雖然比較晚,但早已有所流傳,因為大有意思而膾炙人口,既然人們喜聞樂見,于是便有人將它記錄下來。這樣的文本也許未必完全可靠,但總算是事出有因,也有某種根據(jù),足以作為研究詩歌的重要參考。在許多詩話、筆記一類的書中,這樣的小故事甚多,唐朝甚至出現(xiàn)過專門的《本事詩》(唐人孟?著)一書;近人陳登原先生編的《唐人故事詩》(南京書店1931
版,有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8
影印本)則是這一類詩本事的匯編本。在周勛初先生主編的《唐人軼事匯編》(上下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版)一書中,更有許多關于唐詩本事的片段。
③
第二種所謂詩本事,是后來的研究者根據(jù)他們讀詩的體會推測研究出來的,如蘇雪林《李商隱戀愛事跡考》之類就是如此。這樣的著作讀起來很好玩,有的簡直像是小說,但往往未必靠得住,必須根據(jù)可靠的資料和情理來加以判斷,不宜盲目相信。當然,如果既有豐富可靠的材料為依據(jù),又能從相關作品里發(fā)掘一些細節(jié)方面的信息,然后加以綜合研究,寫成文章或?qū)V,那是很好的事情?br />《人間詞話》的兩個觀點
、
王國維《人間詞話》書名雖然仍用傳統(tǒng)的“
詞話”
,而內(nèi)容相當新,自有其體系,而且明顯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向著現(xiàn)代形態(tài)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
、
《人間詞話》理論精華甚多,一向得到很高評價,但其中也有些觀點頗可商討,試舉兩點來看:
一,“
詩人不必多閱世”
,如李后主,“
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
,而詞作極高明,“
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按此說的論點和論據(jù)不相應。李后主先當皇帝,后成亡
不必多閱世”
的結(jié)論!文學史上的大人物往往是閱世很深的的人,屈原、陶淵明、杜甫以及后來的曹雪芹無不如此,李后主也是如此。
二,王國維將境界分為兩種:一為“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一為“
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按這樣來分類恐怕不大周密,所有的境界里皆不可能完全無我,只是“
我之色彩”
或顯著或隱蔽而已,哲學意義上的“
以物觀物”
是不可能有的。
、
王氏立論有輕易處,這正是古代詞話里最常見的情形,這樣的議論雖然可以給人以啟發(fā),但與周密的理論仍然不可同日而語。
第一讀者問題
、
現(xiàn)在人們寫文章,準備在報刊或其他媒體上發(fā)表,是打算給廣大讀者看的, ——
這樣的讀者可以成為第一讀者。
、
地位最高的第一讀者是皇帝,低一檔的則有太子、諸侯王以及其他政要。古人的有些作品,例如上書,像李斯的《諫逐客書》以及后來那些標明上某某皇帝書的重要文章,其第一讀者就是皇帝陛下。在科舉考場中產(chǎn)生的詩文,其第一讀者是主考大人以及他的助手。如此等等。當然還有許多作品(例如贈答詩、唱和詩、書信、墓志)的第一讀者是某些特定的普通人,例如家人、親戚、朋友、請托者之類。凡是讀這些本來有特定讀者的作品,我們固然要深知其作者,也要關注其第一讀者,明白他們之間的關系。
、
美國資深漢學家
中國詩選譯隨談》一書的《前言》中介紹自己的研究方法道:“
與詩歌的交流可被比作人際之間的交往。要了解一個人可以有兩種方式:你可以盡可能地努力找出關于他的童、背景、父母、祖先、親屬、師長、朋友同事以及反過來曾受過他影響的人的相關情況,或者你也可以接受此人現(xiàn)有的狀態(tài),研究他的外貌,感同身受地傾聽他訴說的一切,享受與他的相知相伴。我選擇的是后一種方式。”
(王蓓中譯本,三聯(lián)書店
版,前言第2
頁)就他的研究重點而言,他作出這樣的選擇是很好的,但我們要對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前一種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研究作品也是一樣,把它孤立起來細細地看固然可以,而有時仍然有必要在各種聯(lián)系特別是在與讀者的聯(lián)系中來觀照和分析它。
、
一份作品產(chǎn)生以后即成為獨立的存在,與作者無關,與原先的讀者也無關,成為一個所謂“
文本”
,然后就輪到現(xiàn)在的研究者來“
關門打狗”——
這樣的觀點和做法,在中國古人來看,是奇怪而難以接受的。
(選自2015
2
月11
日《文匯報》,作者顧農(nóng))
1
、第①
段加點詞“
背景”
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
2
、在第②
段中,作者多處使用小括號,使用這些小括號有什么作用?(2
分)
3
、下面有關第二部分“
《人間詞話》的兩個觀點”
的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2
分)
A
、《人間詞話》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B
、李煜之地位巨變是其“
感慨遂深”
的重要原因。
C
、“
境界”
中絕對無“
我”
的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
D
、受西方文化影響,《人間詞話》立論多有輕易處。
4
、把下列詞句組織起來填入第⑦
段方框中,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3
分)
①
古代的情況不同,那時沒有大眾傳媒
②
傳播開來以后讀者當然也可以比較多
③
有不少作品原先是寫給某一個人或少數(shù)幾個人看的
④
當然也會有預期的讀者,即大體框定在某種文化水平或某一特定的圈子
⑤
但作者心目預設的讀者往往只是少數(shù)人,或者就只是一個人
A
、④②⑤①③ C
、④①③②⑤ C
、①②④⑤③ D
、①②③⑤④
5
、從“
第一讀者問題”
這一部分可以看出,作者比較認可的研究作品的方法是
。(3
分)
6
、下面是一則頗為有名的詩本事:
唐朝詩人祖詠有一首詩《終南望余雪》(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據(jù)《唐詩紀事》(南宋,計有功編)載,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作的?試題目為“
終南望余雪”
,要求應試者各寫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祖詠只寫了四句就交卷,考官問他為什么,他說:“
意盡。”
祖詠最終落榜,而這首落榜之作卻成為廣為傳誦的名作。
(1
)你認為這則故事屬于哪一種詩本事?為什么?(2
分)
(2
)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看,你認為這則詩本事能給人以什么啟發(fā)?(2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
.(2
分)與詩歌創(chuàng)作有關的故事
2
.(2
分)使用小括號,對提及的相關文獻進行補充說明,(1
分)不僅豐富了信息,而且使相關闡述更可信。(1
分)
3
.(2
分)D
4
.(3
分)B
5
.(3
分)關注作品,同時也要充分關注作品與作者和原先的讀者(第一讀者)的關系。
6
.(4
分)
(1)
屬于第一種。(1
分)因為這則本事不是后來的研究者推測研究出來的,而是后世學者記錄下來的膾炙人口的故事,有一定根據(jù)(比如祖詠確有其人)。(1
分)
(2)
這則詩本事給人的啟發(fā)是,詩歌創(chuàng)作應該行于所當行,適可而止,不可畫蛇添足。(意思對即可)(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42559.html
相關閱讀:
摘編自劉志琴的《吳歌與人文啟蒙??重識江南小調(diào)》閱讀答案
《“真情實感”論的貧乏和僵化》閱讀答案
《藝術的審美特征與審美心理》閱讀答案
論述類文本(18分)《知識分子的獨立精神》閱讀答案
《《論語》有多少種讀法》閱讀答案
《“真情實感”論的貧乏和僵化》閱讀答案
《藝術的審美特征與審美心理》閱讀答案
論述類文本(18分)《知識分子的獨立精神》閱讀答案
《《論語》有多少種讀法》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