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在我們的生活中頻繁出現(xiàn),知道雨點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可雨點為什么會有大有小呢?這主要取決于大氣的水汽含量多寡和垂直運動的強弱。
夏季,風從海洋上吹來,空氣中水汽很豐富,且地面溫度很高,空氣對流運動很強烈,大量的水汽被帶到高空降溫后凝結為水滴,天空出現(xiàn)云塊;如果對流運動十分強烈,云塊就會變得很厚很大,逐漸發(fā)展成 “積雨云”。積雨云中,水滴很大,并且不斷地相互碰撞合并,使水滴越來越大,直到強烈的上升氣流再也阻攔不住時,就落了下來,降到地面成為雨。因此大雷雨時的雨點子可算是最大的了。
暴雨時的雨滴直徑一般有3?4毫米,最大時可達6?7毫米。其次,在夏季當臺風侵襲南沿海地區(qū)時,由于臺風中也具有水汽多、對流強、云厚的特點,因此臺風暴雨的雨點子也很大。最小的雨點子要算毛毛雨了,它的真徑在0.5毫米以下。由于下毛毛雨的云層很薄,空氣很穩(wěn)定,水汽不很豐富,所以雨點很小,下降時飄浮不定,落到水面上也不起波紋。
但是,即使在同一個雨云中,所下的雨點子大小也不同。原因是:①凝結核的大小不同,凝結發(fā)生的先后不同;②云中各部分的水汽含量、溫度、亂流、云滴的多少、上升氣流的強弱等等,都不相同,因而云滴的凝結增大速率和碰撞合并增大速率不相同;③云的厚度各部分有差異,不同云滴在云中移動的時間和路程不同。時間久、路程長,大小云滴之間水汽轉移多,碰撞合并的次數(shù)也多,使水滴的大小相差更加明顯;④雨滴掉出云底后,蒸發(fā)的條件不同。以上種種原因,就造成了同一個雨云中落下來的雨點也大小不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43131.html
相關閱讀: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如何使用地圖進行要點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