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神童詩”與功利教育》閱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神童詩 與功利教育 宋真宗趙恒,曾作《勵學篇》一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 “
神童詩

與功利教育
宋真宗趙恒,曾作《勵學篇》一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jīng)勤向窗前讀。

把讀書后考取功名作為人生第一出路,其中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

兩句,是這種露骨功利教育的代表,令天下士子趨之若鶩,成了國人讀書的動力,實有貪官文化之嫌。

上行下效,接著文人汪洙緊步圣意,搜集整理出《神童詩》一卷,將讀書功利化進一步揭示,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

學乃身之室,儒為席上珍;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紀雖然小,文章日漸多;待看十五六,一舉便登科
”……
當然,神童詩還有其他題材的作品,但主要是宣揚讀書做官,一旦考取功名,就會名利雙收,擁有金錢美女。

儒家提倡

學而優(yōu)則仕

。漢以后,儒家思想成為正統(tǒng)思想。隋、唐科舉制度的實行,使

學而優(yōu)則仕

的含義發(fā)生了根本性轉變。



不再是學做人,為立身,而是為



,為功名利祿。韓愈說:

其學其問,以之取名致官而已。

顧炎武說:

凡今之所以為學者,為利而已,科舉是也。

只要學得好,就可以做官,榮華富貴,光宗耀祖。乾隆深有感觸地嘆息:

科名聲利之習,深入人心,積習難返,士之所為汲汲皇皇者,惟是之求,而未嘗有志于圣賢之道。

在功名利祿的巨大誘惑下,知識階層除了求官之外,什么都不關心。這些滿腦子

升官發(fā)財

思想的人一旦當了官,便如同饑餓者撲到面包上,不瘋狂斂財才怪。

三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是其最基本的寫照。更有甚者,富可敵國。明宦官劉瑾,貪腐的白銀比張居正十改革充實起來的太倉還多十倍。所以,盡管朱元璋大開殺戒,貪官們?nèi)匀邕^江之鯽,直掏得大明王朝空虛如洗。李自成打開崇禎的國庫,發(fā)現(xiàn)只有區(qū)區(qū)二十萬兩銀子,不禁哀嘆其怎能不亡。但劉瑾比起后輩和?來,又是小巫見大巫了。千百來,升官發(fā)財已成為相當一部分讀書人的追求,積重難返。今天反腐形勢其所以嚴峻,貪官丁仰寧一語道破天機:

當官不發(fā)財,請我都不來。

有學者痛陳如今的某些大學道德高地失守,被銅臭腐蝕,培養(yǎng)出來的人智商高,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

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大學已經(jīng)成了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溫床

。
誠然知識能改變命運,但如果將其庸俗化為追名逐利,就誤入了歧途。反思眼下的反貪,總有些木已成舟的馬后炮之感。要從源頭上防微杜漸,有必要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對一些學校提倡學生閱讀的《千字文》《神童詩》等來一番梳理,像湖北、山東一些教育部門,已經(jīng)采取措施,刪除了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

等句。此舉,港臺一些學者認為影響了原著的完整性。但筆者以為,時代變了,教育也要變,否則就是拿糟粕當香餑餑,飲鴆止渴,幫倒忙了。
8.
下列關于

功利教育

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宋真宗趙恒所作的《勵學篇》把讀書后考取功名作為人生第一出路,這既是一種功利教育,更有貪官文化之嫌。
B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

是露骨功利教育的代表,歷來是讀書人的動力,它們腐蝕了讀書人的思想。
C
.文人汪洙為了迎合皇帝,搜集整理出了《神童詩》,將讀書功利化更進一步,詩句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便是證明之一。
D
.《神童詩》中的作品全部都以宣揚讀書做官為題材,認為讀書人一旦考取功名,就會名利雙收,擁有金錢美女,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功利教育。
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儒家提倡

學而優(yōu)則仕

。漢以后,儒術得到極大尊崇,儒家思想成為正統(tǒng)思想,這使

學而優(yōu)則仕

的含義發(fā)生了根本性轉變。
B
.不論是韓愈還是顧炎武,甚至乾隆皇帝都意識到,為學者在功名利祿的巨大誘惑之下,除了謀官,什么都不關心。
C
.在

升官發(fā)財

思想的支配之下,為學者一旦當了官,只能是瘋狂斂財,

三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就不足為奇了。
D


知識改變命運

此話不假,但我們也不能將其庸俗化為追名逐利,否則便是誤入了歧途,對受教育者是一種誤導。
10.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作者認為今天反腐形勢如此嚴峻,主要是因為千百來升官發(fā)財已成為相當一部分讀書人的追求,積重難返。
B
.道德高地失守的某些大學培養(yǎng)出來的人雖然智商高,但他們可能會極端利己,這樣的人一旦掌握權力,造成的危害會很大。
C
.反思眼下的反貪,總有些木已成舟的馬后炮之感。要想真正杜絕腐敗之風,就必須得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
D
.湖北、山東一些教育部門,對《千字文》《神童詩》等書中的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

等句進行了刪除,但港臺一些學者以及作者本人都認為此舉影響了原著的完整性。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4524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