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象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云南有大象,早在2000多年前的《史記?大宛列傳》中就有記載。云南野象屬亞洲象、體型比非洲象小,但比非洲象容易馴服。大頭、長鼻和長牙為其主要特征。背部呈弧形中間高,額頭有兩處隆起部分,雌象牙齒比較小,幼象覆有毛,約經(jīng)20年才能成熟。亞洲象體長5.5~6.4米,高2.2~3.2米,其蹄數(shù)前腳5個,后腳4個。象的視力雖然不佳,但它卻有良好的聽覺和嗅覺。不論是在休息時或進食,它們?nèi)圆煌浿B聽或嗅聞。當懷疑附近有什么危險時,就習慣的舉起長鼻,在空氣中用力嗅取特殊氣味,以便決定采取措施。

象可以出沒在各種各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中,在到處為家的過程中,象發(fā)育成一種能對付各種境遇的特殊適應能力。完全活動在森林里的象,由于愛吃的主要食物少,活動范圍更加廣闊。

象多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溝谷、河邊的密林中,易以一只年長經(jīng)驗豐富的雌象為領導組成群體生活。成熟的雄象,有時組成雄象集團生活或個別生活,因為對于大象來說,幾乎沒有不可對抗的大敵。

象每天的生活非常有規(guī)律。清晨及黃昏時活動、尋食,中午休息,喜歡戲水,常用鼻子吸滿水噴在身上。食物種類非常多,凡是無毒的草類、樹葉都吃,當然最愛吃的還是野芭蕉、棕葉蘆和刺竹的嫩葉。象的繁殖率很低,一般15歲以上才能生育,懷孕期21個月,每胎只生一仔。

象渾身是寶,由門齒變成的象牙,一般長1.5米,是雕刻藝術的名貴原料。正是因為象牙的珍貴,才使象被大量獵取,而使其數(shù)量急劇減少,使之處于瀕危狀態(tài)。此外,象膽可醫(yī)瘡腫,可明目,功能與熊膽相同。象皮可制外傷不合,象骨有解毒之功效。大象經(jīng)過馴化,還是一個巨大的勞動力,它可以馱運木材,可以筑路,一只大象可抵二三十個人的勞動。象又是人們喜愛的觀賞動物,在動物園里,它總是吸引著眾多的游人。

大象,是我國最珍貴的動物資源之一,它僅存于西雙版納密林中,被列為一類保護動物,并相應設立了自然保護區(qū),禁止捕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47891.html

相關閱讀:中國陸地面積芻議_中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