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魯一同
守邊之士,皆威信千里,坐摧強寇。用之則邊境安,舍之則戎心啟。故延壽②不賞,漢臣寒心;道濟③見殺,宋疆日蹙。何者?忠孝勇猛之士,敵人所構忌,讒間所由橫生,徒以纖芥之間,卒?④吏議,使折沖奇士旋踵及身,為世深戒,誠可痛也!
竊見前臺灣道姚瑩,忠勤文武,守邊數(shù),橫塞夷虜之沖。虜嘗三犯之,摧敗奪氣以去。軍興以來,南接廣閩,北連江浙,失地喪師者駢肩望于道。臺灣地廣不過一大郡,卒不過千人,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
往者和議初成,僉謂可恃。廈門旋覆,浙東再躪。準今視昔,和之不可信可見于此矣。今信逆虜反復之說,輕折捐命之臣,摧敗士氣,為夷復仇。夷自定海以來,小入覆軍,大入奪城,焚殺淫掠,動以萬計。就如逆虜失風被剿,送死東陲,亦足以雪數(shù)之深恥,償士卒之冤痛。
奉命守土,惟敵是求。皇上天容地載,沛大恩于上;諸臣守義,死節(jié)于下。以守則固,以和則久。國體事機,亦無損缺。臣見其功,未見其罪。
竊料夷人張其兇暴,咆哮中國,深入腹地,得而不有,非有余力而不肯施,技止此也。使邊將皆如瑩等,出萬死不一顧返之計,縱不百全,勝負之理,亦當相較,或未易量。
今怵其詭說,變易有功之臣。瑩等一去,海外孤危。后有來者,避畏吏議,孰敢擊賊?邊吏解體,辱軍之將有所飾其恥,率相委而去。東南之禍未有艾也。
且國家誅諸將以委城,而罪瑩以敢戰(zhàn)。
進退之義,臣未得其中。謂宜湔雪瑩罪,激勵有功,以勸來者。
謹狀。
【注】①姚瑩,臺灣兵備道,曾帶兵擊敗入侵的英軍。事后,英政府對清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嚴懲姚瑩。朝廷迫于壓力將姚瑩革職。②延壽,是甘延壽,他是西漢末的將軍。③道濟,是檀道濟,他是南朝名將。④?:觸犯,影響。
2.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敵人所構忌 構: 設計陷害
B.輕折捐命之臣 捐:舍棄、拋棄
C.東南之禍未有艾也 艾:停止
D.激勵有功,以勸來者 勸:勸說
3.下列句子中,都是表現(xiàn)姚瑩“功績”的一組是( )(3分)
①橫塞夷虜之沖
②失地喪師者駢肩望于道
③逆虜失風被剿,送死東陲
④皇上天容地載,沛大恩于上
⑤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
⑥謂宜湔雪瑩罪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認為得力的守邊大臣往往會受到敵人的陷害,朝廷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因敵人的離間,輕易懲罰他們。
B.作者認為姚瑩憑借臺灣的狹小地方、弱小的軍事力量,在對抗敵人的侵略中取得了重大的軍事勝利,值得敬佩。
C.從歷史上看來,外來侵略者提出的和談都是不可相信的,那些和談不過是為了進行更大侵略的緩兵之計而已。
D.作者在文中替因抗敵被治罪的姚瑩進行申訴,指出朝廷賞罰失宜,建議應洗雪功臣的冤屈,激勵有功之人。
5、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6分)
①今怵其詭說,變易有功之臣。
②且國家誅諸將以委城,而罪瑩以敢戰(zhàn)。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48880.html
相關閱讀: